logo
要闻云南 云新闻 观点 云关注 州市 文体 辐射中心 云视觉 信息公开
首页 > 云新闻 > 正文
安宁市打造“校家社”协同育人新格局
      发布时间:2024-12-11 20:50:05   来源:云南日报-云新闻
分享到:

原标题:安宁市打造“校家社”协同育人新格局

近年来,安宁市高度重视“校家社”协同育人工作,探索学校家庭社会“区域统筹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机制,全面推进国家级“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实验区”建设,逐步构建起责任清晰、联动紧密、优势互补的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进一步强化,家庭教育主体责任更加到位,社会育人资源利用更加有效,协同育人工作取得新成效。

机制共建 做实协同育人保障

先后印发《安宁市进一步健全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工作方案》《安宁市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实验区工作实施方案》,成立了以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副组长,以市教体局、团市委、市卫健局、市财政局、市民政局、市司法局、市妇联、市公安局、市法院、市检察院和各街道办事处分管领导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明确政府、学校、家庭、社会(社区)的工作职责,确保协同育人实验区建设工作有效实施。将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工作成效作为学校、各职能部门履行教育职责和教育质量评价的重要内容,纳入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未成年人保护工作考核体系,实施过程性评价和年度考核评价。

科研引领 提升协同育人能力

自2017年开始实施“安宁市家长素养提升工程”,探索学校家庭社会“区域统筹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机制,依托安宁市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项目组、安宁市德育名师工作室、安宁市家庭教育讲师团深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编制了《安宁市家长学校课程提纲》,开发家长素养提升课程资源1套(涵盖幼儿园至高中),开展家庭教育专题培训200余场,打造“爱满安宁福满家”家庭教育品牌,送教到村、送教到家;指导各学校、各年级开展家庭教育讲座700余场次,受益家长6万余人次。

对于有特殊需求的孩子,项目组、讲师团、工作室及时与社区、村委会联系,实施“一户一案”“一生一案”,深入家庭开展专业指导和个别帮扶,2024年,积极申报昆明市家庭教育研究会课题,9个课题被立项,立项占比达25%,其中《区域统筹构建校家社协同育人机制的实践研究》被列为重点课题。

阵地共建 激发协同育人效应

安宁市31所中小学、65所幼儿园均成立了家长学校,覆盖率100%。已建成全省首家县级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协同创新中心1个,校外劳动实践基地29个,儿童之家100个,心理咨询室32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9个,建成“五馆三中心”(科技馆、城市规划展览馆、文化馆、图书馆、体育馆、青少年活动中心、智慧城市运营中心和文明实践中心),参与人数6万余人次。全市1033位班主任中,有996位完成了对本班每名学生的家访,完成率达96.42%,全市中小学家访达57250人次。

依托安宁市“三级”(市级、街道、校级)家长学校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活动次数达1163次,参与人数达114500人次。让各个场馆成为学生在校园外体验学习、发展能力的教室,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开拓了广阔的空间,打通学校与社会的壁垒。

部门联动 构建协同育人网络

联动开展“护苗”“新风”等专项整治行动,不定期深入校园周边书店、文具店等场所检查,开设线上“绿书签”专栏,推送青少年网络素养公开课、音频故事等内容,在区域内所有烟酒零售网点粘贴“禁止向未成年人销售烟酒”警示帖,确保未成年人成长环境风清气正。

依托安宁市人民法院挂牌成立安宁市首个家庭教育指导实践基地,构建“法庭+家庭+基地”的家庭教育指导模式,积极组织“送法到家 让孩子健康成长”儿童关爱服务系列活动。各校开展“优秀家风家训”“家庭教育知识巡讲”“道德模范、劳模工匠进校园”“亲子共读一本书”等协同育人活动,利用校园平台为广大家长做好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校家社之间加强合作与联动,倡导家校合作、校社联动、多方协作,共同推动教育生态资源的共建共享。

成立安宁市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指导服务中心,把“家庭教育大讲堂”建在安宁市图书馆,每周五定期组织不同专题的家庭教育讲座。结合需求,组织讲师团,深入社区、村组开展家庭教育公益服务活动。

医教聚力 开启协同育人篇章

成立安宁市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中心,形成了心育培训、课题研究、心理援助、心理咨询、咨询转介等“全链条”多元化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提供线上、线下全方位的心理健康服务。

召开安宁市医教社协同推进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专题研讨会,整合教育、卫生、家庭、社会心理健康资源,组建心理教师、心理医生、社会工作者64人的专业队伍,聘请11位全国省市知名专家担任督导,与20家单位建立合作关系,构建横向“家校医社协同联动”,纵向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中小幼一体化区域推进”,实现了“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全覆盖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守护青少年健康成长。

数字赋能 创新协同育人实践

遴选安宁市第一小学和连然小学作为试点学校,依托智慧校园平台构建“5+N争章夺星”德育评价体系,变革学校多元化评价机制,开通“手机端”“电脑端”应用,打通“教师端”“家长端”“管理端”,实现了德育评价数字化、网络化、全员化、实时化。

以学生综合素养为依据,以学生日常行为表现为评价内容,实时汇聚与融合学生各项德育数据,生成“德育画像”,形成《学生德育评价报告》,学校、家庭、班级共用一套评价体系,实现了评价项目表征化、评价主体全员化、评价方式趣味化,让德育评价真正成为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助推器”,成为家校有效互动的“加油站”。通过实时的评价数据,实现了多端互通、家校互动,全面记录学生“校家社”的成长轨迹,构建学生综合素质生成性评价模型,搭建新的协同育人桥梁。

云南日报-云新闻通讯员:刘安乐 杨绍洪

责编:刘金娇

审核:张晓橙

责任编辑:云新闻
云南日报网 滇ICP备11000491号-1 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4-20030004 ® yndail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1999.11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云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1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可信网站身份验证 网监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