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要闻云南 云新闻 观点 云关注 州市 文体 辐射中心 云视觉 信息公开
首页 > 云新闻 > 正文
云岭时评 | 乡村振兴 产业先行
      发布时间:2024-12-17 21:30:04   来源:云南日报-云新闻
分享到:

原标题:云岭时评 | 乡村振兴 产业先行

云岭时评评论员 余国鹏

1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咸宁市嘉鱼县潘家湾镇考察时指出,发展是第一要务,乡村振兴首先要靠产业,从事农业也可以致富,农业大有可为。乡村振兴,产业先行。综观国内发展得较好的乡村振兴典型案例,其背后都有特色产业作为强力支撑。

年末岁尾,经过整个秋冬季节的忙碌,云岭大地处处充盈着丰收的氛围。从一片茶山到一处果园,从挂满枝头的红苹果到在山野间自由觅食的鸡鸭牛羊,云南高原特色现代农业逐渐兴旺,乡村振兴“造血”功能强劲搏动。一方产业带富一方人民,一方产业带火一方乡村,产业对于乡村振兴的重要意义在云南各处不断得到证实。

云南是农业大省,尤其是高原特色农业在全国具有很高的知名度。2022年,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云南省农业现代化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加快推动云南从特色农业大省向现代农业强省迈进。3年来,按照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的思路,各地努力推动从抓产品到抓产业、从抓生产到抓链条、从抓环节到抓体系的转变,这一政策措施结出累累硕果,不仅“1+10+3”重点产业全产业链产值显著增加,农村一、二、三产业比例也更加优化,其中,重点产业农产品加工业在农业总产值中占了更大的比重。

农产品加工业比重的增加,折射了云南高原特色农业的巨大转变。过去,云南农特产品普遍存在“长在深山人未识”、产品附加值低等困境,最直接的原因就在于一、二、三产结合度不高,初级农产品季节性强、保鲜困难,走不出去、打不开市场、形不成品牌、卖不好价格。产业不兴,乡村振兴就没有源头活水;如今,产业逐步兴旺,农民实实在在提高了收入,农村成了各类经营主体、各类人才队伍聚集的发展热土,乡村振兴的动力活力也就能充分释放。

以产业助力乡村振兴,起码要做到规模化发展、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这三者是有机统一的,都将从根本上改变农业农村的经济结构和生产方式,也将改变农民的职业内涵和身份认同。比如昭通苹果,目前种植面积近百万亩,其规模化种植的背后是统一的管理标准,然后形成了共有的大品牌,综合产值已经超过亿元。更关键的是,在这条大产业链上,当地13.8万户52.7万人实现了增收致富。

事实上,这样的案例不胜枚举,华坪县的芒果、哀牢山的冰糖橙、金沙江畔的沃柑、普洱山头的茶园、元谋的蔬菜……一处处特色产业正带着农民、农村奔向更加美好的生活。

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这两者的前提都是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以产业吸引人、凝聚人、留住人,同时统筹好城乡一体化发展,进一步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和服务,乡村振兴的美好图景并不遥远,必将一步步绘就。

云南日报-云新闻编辑:龚怡丹

审核:李兴文

“云岭时评”投稿邮箱:ynrb_pl@163.com spyndaily@126.com(余国鹏)

责任编辑:云新闻
云南日报网 滇ICP备11000491号-1 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4-20030004 ® yndail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1999.11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云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1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可信网站身份验证 网监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