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要闻云南 云新闻 观点 云关注 州市 文体 辐射中心 云视觉 信息公开
首页 > 云新闻 > 正文
云岭时评丨乡村文化的活力从何处来
      发布时间:2024-12-20 22:10:03   来源:云南日报-云新闻
分享到:

原标题:云岭时评丨乡村文化的活力从何处来

云岭时评评论员 朱婧

说起云南旅游,哪个乡村让你印象深刻?

走进大理市喜洲镇周城村,背倚苍山,面向洱海,一栋栋青瓦白墙的特色民居错落有致,让游人驻足拍摄的还有蓝白相间的布艺扎染,这里被誉为“白族扎染艺术之乡”;去过位于滇池西岸的百草村,这里有一个汉、白、彝等多个民族聚居的古村落,是云南白药创始人曲焕章的故居所在地;在曲靖市会泽县娜姑镇白雾村,自然风光秀美如画,村容村貌古朴典雅,这里是云南省内保存较完整的原生态传统村落,是“南铜北运”的第一站点和最重要的集散地……

“百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乡村,是农耕文明和乡土文化的摇篮,反映了不同地区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去乡村旅游,许多人有了新体验:框进相机画面的乡村景色或许大同小异,印入心间的乡村文化和民风民俗却是独一无二的。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施“千万工程”,要正确处理保护历史文化与村庄建设的关系。要对有价值的古村落、古民居和山水风光进行保护、整治和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使传统文明与现代文明达到完美的结合。这些重要要求和各地的丰富实践充分说明,乡村文化反映了乡村的历史,承载着当代人追寻的乡愁,也是乡村未来发展的密码。

近年来,各地乡村因地制宜盘活优势资源,加快发展步伐,呈现崭新面貌,乡村文化活力迸发。喜洲镇周城村的扎染技艺成为游客旅游的一个体验项目,滇池西岸的百草村因为旅游发展,新开了乡村咖啡馆,娜姑镇白雾村举办了“村跑”,把乡间田野变成了竞技跑道……这样的新发展,不仅促进了乡村的经济发展,也让人们重新认识乡村文化的丰富与多元。

乡村文化如何迸发新活力,要从文化的独特性上去做文章。曾经的传统手艺、民风民俗,如果具有宝贵的文化价值,可以通过活态传承与发展文创等方式,在文旅融合过程中,去探索未来发展的可能性;眼前的绿水青山、蓝天白云,体现着一个地方的生态文化,可以通过举办节日和活动,创新研学游等方式,让资源优势转变为发展优势。这既需要对本地文化资源进行全面梳理,找到独特性,也需要对其属性进行深入分析,选择突破点,因地制宜,选对路子,才能为乡村文化传承发展创造现实条件。

山乡巨变,向美而行。每一朵花都不一样,期待多元的乡村文化为乡村发展赋能,让美丽乡村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云南日报-云新闻编辑:李兴文

审核:郑海燕

“云岭时评”投稿邮箱:ynrb_pl@163.com spyndaily@126.com(朱婧)

责任编辑:云新闻
云南日报网 滇ICP备11000491号-1 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4-20030004 ® yndail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1999.11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云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1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可信网站身份验证 网监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