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要闻云南 云新闻 观点 云关注 州市 文体 辐射中心 云视觉 信息公开
首页 > 云新闻 > 正文
贡山:独龙毯织出锦绣路
      发布时间:2024-12-26 11:40:03   来源:云南日报-云新闻
分享到:

原标题:贡山:独龙毯织出锦绣路

“这个包包红色纱线少了点。”“这条披巾再织厚些。”“左右手要一起用,这样速度就快了。”夜幕降临,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独龙江乡巴坡村独龙毯州级传承人普秀香在彩虹庭院为独龙族妇女传授独龙毯编织方法和技巧。

“独龙毯编织工艺不一样,过去颜色不同、美观度也不一样。现在,我们与上海素然服饰有限公司合作,要求统一工艺和配色,批量生产,扩大效益。”普秀香说,经过10多次集中和个别培训,巴坡村妇女们大多掌握了独龙毯编织技艺,编织出的独龙毯新产品深受市场欢迎。

独龙族妇女学习独龙毯编织技能。

独龙毯是独龙族特有的文化符号。随着独龙江乡旅游业的发展繁荣,这个藏在深山峡谷的民族文化瑰宝,也越来越被外界所关注,“到独龙江看山水、买独龙毯”成为游客打卡的“标配”。

为了更好地拓宽独龙毯市场,独龙江乡充分利用沪滇协作政策,引进上海市编织企业,并根据市场需求改进编织技艺,在独龙毯披巾、马褂等传统产品的基础上,开发纯手工编织的独龙毯小枕头、背包、围巾等时尚产品,提高市场竞争力。

贡山县总工会联合人社、妇联等部门,依托独龙江乡各村寨现有的风雨馆、党群活动点、彩虹庭院、纺织车间等资源,组织独龙毯非遗传承人、老师傅、专业编织老师,采取集中辅导、现场操作、分类培训等形式对独龙族妇女开展独龙毯编织技艺培训,把技能培训课堂搬到群众家门口,解决独龙毯非遗传承人“单兵独斗”、后继乏人和独龙毯编织技艺传承不全面、产品不规范等问题。

“我们采取重点辅导、个别解惑、共同提高方式,进行面对面、手把手的传帮带培训,确保人人学有所成。努力让大部分独龙族妇女都掌握独龙毯编织技能,推动独龙毯由民族饰物向旅游产品、富民产业转变。”贡山县总工会工作人员和晓松说。

34岁的村民碧玉花勤学善学、心灵手巧,参加了几次培训后,逐渐成为独龙毯编织能手,还到上海市参加培训,学习配色、纹样知识,回来后成了乡里织女工作室管理员、编织师傅,带出十几名“织女”。

“参加培训后,我的编织技巧有了很大提升。以前编织一条独龙毯最快也需要半个月,现在只需三四天。”“织女”金春花高兴地说。明亮的灯光下,“织女”龙梅英正在彩虹庭院忙着编织独龙毯沙发垫。“这条独龙毯比以往的要长,颜色、式样也比较新颖。”龙梅英说。

“一对N”、师带徒、送课程视频、技能竞赛等丰富多样的培训,吸引了一拨又一拨独龙族妇女学习独龙毯编织技能。“学与不学两个样。按照统一工序编织的独龙毯样式好看、质量好,编织一张就有几百元不等的加工费。”金春花说。

目前,贡山县共组织培训10余场次、讲课活动30余场次,增加独龙毯“织女”500余人。“我们将不断完善编织技能培训方式,争取培育一批编织产业工人,壮大‘织女’队伍,把‘指尖非遗’转化为‘指尖经济’,拓宽‘织女’增收路。”和晓松说。

云南日报-云新闻记者:李寿华 文/图

云南日报-云新闻编辑:郭星余(李寿华)

责任编辑:云新闻
云南日报网 滇ICP备11000491号-1 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4-20030004 ® yndail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1999.11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云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1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可信网站身份验证 网监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