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要闻云南 观点 云关注 州市 文体 辐射中心 云视觉 信息公开
首页 > 州市 > 正文
数万名“新大理人”—— 与美同行 诗意栖居
      发布时间:2024-03-30 03:04:38   来源:云南日报
分享到:

“鸡窝”咖啡馆一角

“我第一次来到伙山村时,感觉这里天很蓝,泥土很柔软,人民很可爱,生活很简单。”从上海到云南,自由艺术家沈见华最后选择在大理市双廊镇伙山村停下脚步,如今在大理定居已近15年。

在这里,沈见华建立白族农民画社,教授当地白族奶奶绘画,带领农民画家们赴外地进行交流展览,开设“鸡窝”咖啡馆……让好似遥不可及的艺术在乡村的土壤中扎根、萌芽、生长。

在“鸡窝”咖啡馆,墙壁上随处可见白族奶奶的画作。身着民族服装的白族妇女、质朴的农耕生活,乡村的日常生活风貌都可以在作品中找到。“她们的画很有意思,经常给我意想不到的惊喜。”沈见华说,十几年时间里,教白族奶奶们绘画创作,不仅增加了她们的收入,也加深了自己对艺术的认知。

在大理,像沈见华一样的艺术家还有很多。他们或生于斯长于斯、或从远方而来,汇聚于此寻找丰富的创作素材,激发创作灵感。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来自国内外的“新大理人”已有近10万名,其中各类艺术家近2万人。

大理的“出圈”,不止在于得天独厚的美景,更在于这片土地厚重的历史和人文,更多群体在这块土地上自由地行走、表达。

“大理,是一种慢而不颓、静有所为的状态。在大理,能把舒适的生活和有意义的工作完美融合。”在大理镇中和村,定居大理近20年的音乐人孙聪感慨地说,大理脱离了地域和条件的限制,不仅能见到几乎所有的音乐形态和极为丰富的民族民间音乐,还能直接和世界对话,与各类音乐家交流,早已成为音乐人的乐园。同样地,在青年画家苏毓眼里,大理提供了他自由创作的土壤,更能让他松弛地融入自然,随时切换生活频率,让艺术恣意地生根发芽。

绘画、音乐、舞蹈……近年来,大理白族自治州加快培育打造中和村、喜洲古镇、凤羽慢城农庄等“艺术家第二居所”,聚集艺术人才,开拓艺术创作空间,融汇文化创意,与本土文化相互成就。大理,正成为艺术家们心中的“诗和远方”。(记者 李丽 秦蒙琳 文/图)

责任编辑:罗宇
云南日报网 滇ICP备11000491号-1 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4-20030004 ® yndail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1999.11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云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1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可信网站身份验证 网监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