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要闻云南 云新闻 观点 云关注 州市 文体 辐射中心 云视觉 信息公开
首页 > 云关注 > 正文
牢固树立和践行“两山”理念,推动绿色发展迈上新台阶—— 生态文明之光照耀云岭
      发布时间:2025-08-15 04:18:50   来源:云南日报
分享到:

今年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二十周年。20年来,云南以自然承载力为基础,将得天独厚的生态禀赋源源不断地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能,奋力绘就生态与经济协同共兴、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云南新画卷。

极目彩云之南,从珠江源头到洱海之滨,从怒江峡谷到金沙江畔,从梅里雪山到哈尼梯田,从茶乡普洱到雨林西双版纳,各地深入探索“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机制,不断丰富和拓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和模式,在生态保护补偿、生态权益交易、资源产权流转、生态产业开发等方面形成了一系列有特色、可借鉴、可推广的实践经验和发展模式。以绿为底,点绿成金的故事不断书写。

行走广袤云岭,触摸绿色脉动:生态疮疤“蝶变”天然氧吧,绿色农业“花式”转型,绿色能源优势凸显,绿色制造动能强劲,自然禀赋“撬动”乡村振兴,一幅幅生态画卷徐徐铺展,彰显生态文明之美,闪耀绿色发展之光。

山川织翠 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今年暑期,当炽热的高温席卷各大城市,“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夏凉菌香,令人向往。得益于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和气候优势,盛夏的云南成为广受青睐的避暑胜地。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切关怀西南边疆发展和各族群众生活。习近平总书记2015年1月考察云南时指出,云南要努力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一定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坚决保护好云南的绿水青山、蓝天白云;2020年1月考察云南时再次强调,云南是我国西南生态安全屏障,承担着维护区域、国家乃至国际生态安全的重大职责,要努力在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上不断取得新进展。今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考察时指出,云南生态地位重要,要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筑牢我国西南生态安全屏障。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云南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保护为先、治污为重、扩绿为基、转型为要、发展为本的思路,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道路,推动全省生态文明建设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云南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为美丽中国建设扛牢云南担当、作出云南贡献。

截至目前,全省共划定生态保护红线11.35万平方公里,划建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333处。全省森林覆盖率达55.25%、森林蓄积量达21.44亿立方米,均位居全国前列。90%的典型生态系统和85%的重点野生动植物得到有效保护,国家西南生态安全屏障愈发牢固。

聚焦群众身边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云南高标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和10个标志性战役,集中力量解决老百姓身边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全省生态环境质量稳中向好。16个州(市)政府所在地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连续多年超过98%,空气质量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前列。六大水系出境跨界断面水质100%达标,确保“一江清水出云南”。

作为我国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最丰富的省份,云南建成全国唯一、亚洲第一、世界第二的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高等植物、脊椎动物和大型真菌种类均占全国50%以上,生物种类及特有类型居全国之首,“动物王国”“植物王国”“世界花园”生态品牌闻名于世。

绿富同兴 激活绿色发展动能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在普洱的茶山,这座被誉为“绿海明珠”的城市正以全新的姿态拥抱生态与发展的平衡。

2022年,普洱市成功入选国家“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名单,成为云南省9个建设城市之一。3年来,这座城市以“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为抓手,在工业、农业、生活等领域探索出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无废”之路,让绿色发展理念深植城乡肌理,“绿水青山”真正转化为“金山银山”。

大盈江碧波荡漾,映照出万亩良田的丰收盛景;犀鸟谷里,犀鸟展翅翱翔,承载着村民的致富梦想;碳票上的数字跃动不止,奏响绿色发展的时代强音……盈江这片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土地用实际行动宣告着:边疆绝非生态保护的边缘地带,而是“两山”理念转化的前沿阵地。

生态“颜值”变经济价值,一个个鲜活的案例成为云南践行“两山”理论的生动注脚。

为处理好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平衡关系,这道经济高质量发展“必答题”,云南深入探索,通过政策、市场与技术创新,打通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转化通道,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把生态资源转化为绿色资本。拓展经济转型发展思路,促进区域经济持续增长。

截至目前,全省共有9个地区被生态环境部命名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培育打造了一批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云南实践样本。澜沧景迈山坚守“山上保护、山下发展、茶旅融合”发展思路,严格保护景迈山古茶林生态系统,探索多元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成为首个茶文化世界遗产。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依托丰富的生态文旅资源,探索形成了“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脱贫”的独龙族整族脱贫模式、“退耕还林、林下种植、农林双赢”的其达村草果致富模式、“自然风光如画、民族风情多彩”的秋那桶生态旅游模式、“稻香鱼肥、农旅融合”的甲生村循环经济模式、“三产融合、企业牵头、农户种植”的闪当村农企合作模式,走出一条山美水美人致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路子。

今年6月,生态环境部发布2025年绿色低碳典型案例征集活动获选名单,元谋县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新路径案例榜上有名,实现了首创全国“光伏+生态修复”的“元谋模式”、首创全国光伏电站碳足迹自愿减排交易的“元谋经验”、首创光伏产业“碳路径”联农带农增收的“元谋样板”等“三个首创”。

放眼全省,点“绿”生“金”的方式越来越丰富:盈江县积极引智参与林业碳汇开发,把盈江碳汇生态价值通过区块链技术确权量化出来,生成碳票,形成碳资产,推动无形的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转化为有形的经济效益;西双版纳野象谷景区引入省属国企控股公司,采取“经管分离”的整体合作运营模式,通过以协议方式约定,提取固定收益分成,基本满足了野象谷景区的每年管护成本,形成收益到管护的自循环,实现自然保护地整体保护和非消耗利用的资产有偿使用,显化了自然资源资产生态价值。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当晨曦掠过巍巍群山,当斑斓晚霞映红高原湖泊,当欢声笑语回荡热带雨林,“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时代强音,响彻云岭大地。生态文明建设波澜壮阔,“两山”理念实践如火如荼。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云南将深入践行“两山”理念,不断创新“两山”转化路径,绘就绿水青山新画卷,谱写绿富同兴新篇章。(记者 胡晓蓉)

责任编辑:罗宇
云南日报网 滇ICP备11000491号-1 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4-20030004 ® yndail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1999.11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云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1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可信网站身份验证 网监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