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惠企便民提质增效 昆明市扎实推进“检察护企”“检护民生”专项行动
12月30日,昆明市人民检察院召开“两个专项行动”新闻发布会,通报今年以来全市检察机关“检察护企”“检护民生”专项行动开展情况。
“护”好企业发展
自“检察护企”专项行动开展以来,昆明市检察机关全力构建检察服务保障法治化营商环境服务矩阵,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成立“检察护企”专项行动工作领导小组,融合“四大检察”“十大业务”职能,制定昆明市人民检察院《“检察护企”专项行动实施细则》《昆明市人民检察院关于推进“检察护企”专项行动深入开展的方案》,推出开展“检察护企”专项行动举措26条。2024年以来办理各类涉企案件2824件,彰显了法治护航成效。
为持续优化企业营商环境,围绕市场环境建设,昆明市检察院突出惩治重点,严厉打击严重破坏公平竞争秩序的犯罪,起诉262件598人;对打“假官司”乱象,持续开展惩治虚假诉讼专项监督,办理涉企案件7件,涉案金额896万余元,依法守护企业经营发展的诚信环境;重拳打击洗钱、集资诈骗、非法吸收公众存款以及证券期货违法犯罪等,起诉60件112人,协同相关部门追赃挽损4162万余元,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围绕法治环境建设,严惩民营企业内部腐败犯罪,起诉职务侵占罪98件113人,挪用资金罪25件29人,积极回应民营企业诉求;聚焦企业合法权益开展民事监督,办理案件2504件,其中对确有错误生效民事裁判和审判执行违法活动提出监督意见46件;促成劳动者与企业达成和解、减轻企业诉累1794件;坚持行政检察对涉企案件“穿透式”监督,办理案件183件,有效促进法治政府建设、优化企业发展环境。
围绕政务环境建设,设立“昆明市人民检察院派驻自贸试验区检察室”,21名专家学者受邀组成自贸检察智库,同向发力服务自贸企业发展,促推企业防范法律风险;成立“官渡区人民检察院磨憨检察室”,建立13项工作机制,探索“飞地检察”模式,推动构建国际口岸城市司法保护体系;开通涉企控告申诉“绿色通道”,在全市两级院12309检察服务大厅专门设立“服务企业窗口”,对民营企业控告申诉案件实行优先受理,为企业当事人提供“最多跑一次甚至一次都不用跑”便捷服务,近三年来,539件民营企业信访案件及时受理、转办,受到来访者的广泛好评。围绕人文环境建设,完善检企对话交流机制,从2020年全市两级检察院领导干部走访企业160余家,到2021年与市工商联建立常态化调研协作机制,260余位全国和省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走进检察机关共话营商环境建设;2022年,市检察院制定《“法律宣讲进百家企业”的实施方案》并持之以恒抓好推进落实,将检察长进企业、检察官挂钩企业、普法宣讲进企业作为搭建检企桥梁的纽带。
“护”实民生保障
为扎实推进“检护民生”专项行动,昆明市检察机关制定《落实方案》,明确13项重点任务,制定41条任务清单;制定《推进方案》,明确各成员单位重点任务清单,确保专项行动实现项目化管理、责任制推进、清单式落实。
紧盯“突出问题”凝聚监督合力。针对昆明未检检力资源不够集中、社会支持体系分布尚不均衡、法治宣传链式效应不够突出等问题,在全市统一打造“春城瓦猫”未检品牌矩阵,以融合履职激活未检“生力”,全方位推动未成年人综合司法保护;针对重点领域金融风险问题,采用“线索筛查+案件研判+办案指导”一体化模式,成功办理近百件涉“职业放贷人”案件,全要素推进涉“职业放贷人”专项监督工作。
锚定“重点领域”加大联动协作。在医保基金领域,昆明市检察院与市中院、市医保局进行磋商交流,就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涉及医保基金报销问题达成共识,通过“抗诉+检察建议+会议纪要”的方式,探索建立健全医保基金监管协同机制,成功办理10余件涉违规报销医保基金的民事监督案件;在公共利益领域,积极回应无障碍环境建设立法关切,促成昆明市103座地铁站点内无障碍设施和主要路口无障碍过街音响提示装置规范建设、适用及维护;在司法救助领域,完善与社会救助衔接机制,办理司法救助320件311人,发放救助金人民币500余万元。
聚焦“重点人群”提升办案质效。聚焦劳动者的“烦薪事”,积极参与根治欠薪专项行动,办理农民工支持起诉案件2129件,帮助讨回薪酬3000余万元;聚焦妇女儿童权益保障,与民政部门联合开展行政检察护航婚姻登记领域专项活动,成功办理冒名顶替或者弄虚作假婚姻登记行政检察监督案件8件;聚焦“老有所养”,守护幸福“夕阳红”,安宁法院与民政部门对多家养老机构开展联合检查工作,针对2个家政服务有限公司私自设立养老机构收住老年人情形,邀请民政、市场监管、应急等部门进行磋商,厘清履职思路,形成整改合力;聚焦公民个人信息保护,围绕市场主体违规收集公民个人信息、重点行业泄露信息等问题,切实保障好人民群众的个人信息安全。
云南日报-云新闻记者:舒倩
编辑:黄世俊
审核:谢祥睿(舒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