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红云街道:激活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新”动能
近年来,昆明市五华区红云街道党工委突出思想引领、凝聚共识,充分发挥“红润五华·新新向融”党建品牌优势,以阵地建设为切入点,以服务嵌入为着力点,充分整合资源,构建“1+2+N”服务体系,将党群服务中心打造为新就业群体暖心关爱的服务站、基层治理的动员站,引导新就业群体融入“党建圈”“生活圈”“治理圈”,不断提高新就业群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激活新就业群体党建“新”动能
红云街道辖区内有82个住宅小区,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近30万人,和谐广场、朗悦湾广场等商圈楼宇聚集,既有盒马鲜生、美团、顺丰等配送站点,也有网约车、网络直播电商、低空经济等新业态企业,外卖骑手、快递员等新就业群体数量较多。
街道党工委把新就业群体党建纳入街道党建工作总体部署,将五华区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群服务中心建设纳入红云街道2024年“12345”重点工作体系,作为街道“小康大道党建活力带”建设的重要领域。党工委书记亲自谋划新兴领域党建工作,街道两新组织党委负责抓好具体工作,各社区党委做好联系服务,打造多方参与、合力协同的组织架构,变“各家的事”为“共同的事”。
以“骑手友好社区”建设为切入点,聚焦困扰网约配送员、快递员等骑手群体的门难进、楼难上、车难停、保障弱、融入难等问题,围绕机制友好、设施友好、信息友好、保障友好、治理友好等“5个友好”建设,为骑手群体提供更加便利的工作环境。协调和谐广场物业公司划定专门停车区域,设置专供骑手停车的“小哥泊位”。在小区、商圈出入口等明显区域张贴30余张楼栋示意图、骑手友好地图,帮助骑手及时准确辨明位置,快速找寻送餐送货定位。
构建“1+2+N”新就业群体服务矩阵
和谐商圈作为昆明北市区超大型商业综合体和居民集中消费区域,新业态新经济发展迅速。
结合辖区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分布情况,红云街道在昆明和谐广场建设五华区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群服务中心,设置暖“新”充电站、连“新”直播间、贴“新”便民点、爱“新”茶饮铺、舒“新”休息区、初“新”会客厅等6个功能区域,免费提供休息、充电、自习、法律咨询、爱心义诊等服务,为新就业群体提供综合性服务,一站式解决他们“热饭难、休息难、补给难”等问题,服务范围辐射周边新就业群体600余人,中心建成以来迎接省内外各级领导参观调研18次。
在建设党群服务中心的同时,红云街道同期还在和谐广场建设了五华区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工会驿站、红云零工市场,与党群服务中心形成“一中心两平台”的服务架构。工会驿站结合春节、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常态化开展暖“新”走访慰问活动20余次,慰问新业态劳动者650人次,累计慰问金额6.1万元,组织新业态新就业群体趣味拔河赛、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技能大赛等活动10余次,组织110名新业态劳动者参加免费体检。在红云零工市场,新就业群体通过云南省首台1号求职机“刷脸求职”,生成简历并自动匹配投递到全国的岗位,24小时滚动播放的招聘信息帮助新就业群体更高效地获取就业岗位,开启数字化就业新模式,在零工市场举办的“聚能新业态·乐业在五华——新业态新就业群体专场招聘会”提供各类岗位1200余个。
依托街道12个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辖区9个工会驿站、红色小哥之家、红色物业等阵地体系,街道搭建“1中心+2平台+N个阵地”的服务矩阵。其中,幸福家园社区定期在“红色小哥之家”慰问邮政快递小哥,红云社区在春节、端午等传统节日邀请美团、顺丰的骑手小哥一起包汤圆、包饺子,银河社区结合“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定期为盒马、美团等骑手小哥开展义诊、非遗文化体验等,系列活动引导新就业群体积极融入“党建圈”“生活圈”。
持续增强新就业群体归属感和融入感
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群服务中心建成以来,坚持每月一个暖“新”主题,每周开展暖“新”活动,每天开门服务,常态化开展各类关爱服务100余次,让暖“新”促“心”暖。联合辖区晨晓律师事务所,每周四定期在党群服务中心开展免费法律咨询,帮助新就业群体和居民群众答疑解惑99人次。面向新就业群体开展普法宣传、交通安全培训、应急救护培训、消防安全培训、爱心义诊、“非遗”文化体验等活动48次。
充分连接辖区内的公交集团、消防站、高校、口腔医院、卫生服务站等公共户单位构建区域服务联盟,在阵地、资源、服务等方面对新兴领域党建工作给予支持。积极动员辖区商圈楼宇、银行网点、非公企业、爱心商家等因地制宜开放共享空间。其中,银河社区联动和谐广场15家爱心商家,在麒麟大口茶、SOK咖啡厅、博文书店等设置“爱心休息区”,和谐广场篮球场向新就业群体免费开放非培训时段的运动场地,社区组织的寒暑假爱心托管班为骑手子女提供托管服务,搭建骑手安心、孩子开心生活新场景。
街道在五华区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群服务中心设置户外风采展示栏,展示见义勇为的“五华红色小哥”张宽、立足岗位做奉献的网约车司机和快递员等4名新就业群体代表的典型事迹,激发新就业群体不断进取、勇于担当、追求卓越的精神风貌。在五华区“红润五华·新新向融——我眼中的五华”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主题活动中,红云街道选送的展现新就业群体风采的3幅摄影作品、1部视频作品获奖。2024年12月,红云街道以新就业群体为主题拍摄的党员教育视频片《新语新愿》被中组部全国远程教育平台采用并播出。
搭建新就业群体参与基层治理新路径
街道党工委、社区党委积极搭建平台,引导新就业群体参与社会治理、融入基层治理,建立“参与基层治理—积分—奖品”的兑换机制,按照发现情况并上报、传递正能量等不同项目设置积分值,实行动态积分,积分可兑换服务和实物。根据新就业群体需求,积分可兑换“0-3岁托育机构”的免费托育时长,可兑换免费观影券、免费的爱心茶饮、免费电动自行车维修服务、免费洗牙等不同类别的兑换奖励。
广泛发布社区治理人才招募令,吸纳57名新就业群体成为“社区能人”,构建骑手与社区、网格之间的信息直报反馈平台,引导骑手在走街串巷中第一时间反馈城市基层治理问题。以快递物流、外卖送餐等骑手为主体,组建骑手志愿服务队伍,红云社区“红色小哥”化身入户“宣传员”,通过每一次送餐、派件向千家万户传递创文声音,直接发放宣传手册2000余份。红锦社区组建“骑手流动普法志愿宣传队”,社区普法宣传员为骑手们讲解防电信诈骗知识和宣传方法,随后骑手们利用送餐环节,把防诈骗宣传册随餐送到居民手中,帮助居民增强识别和防范电信诈骗的能力,提升了辖区居民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云南日报-云新闻记者:龙舟
责编:袁熙
审核:张耀龙(龙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