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又是一年好光景 万象“耕”新不负春
从翻耕、育苗到覆土盖膜
“人勤春来早”的生动实践在全省各地开展
在广袤田野
绿色种植、科技下田
果园里跑“小火车”不再是新鲜事
“春天里的新故事”越来越精彩
走进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异龙镇高家湾、豆地湾万亩马铃薯连片种植示范区,处处生机勃勃、绿意盎然。
种植户正抓住中耕管理的有利时机,切实做好施肥、培土、除草、浇灌、病虫害防治等工作,确保冬马铃薯丰产、丰收。种植户介绍,自2021年以来,地方党委和政府引导大家采用水、旱轮作和有机肥替代化肥等绿色生态的种植模式,不仅节约了种植成本,马铃薯的长势也越来越好。
种植户杨光到说:“我家今年栽种了5亩马铃薯,去年的产量每亩达到4到5吨,今年的长势也不错。这段时间我们主要是浇水施肥,希望能有个好的收成。”
在早春马铃薯管理的关键时期,农科部门依托绿色高质高效创建项目,除了对种植户免费发放有机肥和配方肥;在后期管理上,还积极组织农技人员和党员干部深入田间地头为种植户开展技术指导和服务。
异龙湖流域肥沃的土壤、充足的水源和适宜的气候,为马铃薯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2024年,石屏县马铃薯的种植面积已达到4万余亩,总产量达14万吨,产值达2.4亿元,马铃薯的科学绿色种植已成为推动村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俗话说:“秧好一半禾,苗好七分收。”走进大理白族自治州漾濞彝族自治县龙潭乡己路河村辣椒育苗基地,育苗原料一应俱全,一台崭新的全自动播种育苗机正在高效运转,工人们只需放盘、添土、加种到机器对应的位置便可实现自动点播,仅需几秒钟时间,一盘盘整齐的苗盘便传送到工人们的手中,整个过程行云流水、一气呵成。
育苗基地工人罗会勇正将一盘盘播好种的苗盘整齐摆放到恒温大棚中的育苗架上。“今天是我们开始育苗的第一天,机器也是第一次用,操作还不熟悉,育了2000多盘,等以后操作熟悉了一台机器一天至少能育3000盘。”罗会勇说。
“我们引进的这个自动化播种育苗设备省时、省工、省力,除了装料和人工摆盘,其他育苗环节一键搞定。经过育苗机点播出来的种子深浅一致、分布均匀,出苗整齐,苗的质量也就更好。我们今年计划育1000亩高辣度辣椒苗,除提供给本村60多户辣椒种植户外,其余苗出售给邻村及周边乡镇种植户。”育苗基地负责人吉亚晖介绍道。
据悉,己路河村育苗基地全自动播种育苗机由己路河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出资购买,可用于高辣度辣椒、烤烟、贡菜等农作物播种育苗,既能为农户提供优质苗,提高产量,也能壮大村集体经济,实现“共赢”。“我们的辣椒种子选的是脱毒种,育苗过程也有专业技术人员全程指导,能有效保证苗的质量。目前我们已经与农户签订了一千亩的供苗协议,村集体经济大约能增收5万余元。下一步,我们还将与农户签订烤烟、贡菜等供苗协议。”己路河村党总支书记罗志慧说。
近年来,龙潭乡坚持党建引领,结合资源禀赋和产业特点,依托“党支部+合作社+企业+农户”的模式大力发展高辣度辣椒、食用菌、贡菜、万寿菊等特色产业,努力构建特色化、多元化的产业发展体系,拓宽群众增收渠道,助力乡村振兴。
春天的柑桔园,绿意盎然。当下正是给果树施肥、防治病虫害的关键时节。在华宁县农业农村局亚热带水果示范园,一台小车正沿着长长的轨道在柑桔地里穿梭,将农资送上山去。这是近年来该示范园进行提升改造安装的轨道运输车,平时送农资上山,丰收季将采摘的柑桔送下山,省力又省事。
华宁县是全国柑橘生产标准化示范区、国家优质早熟柑橘示范区及南亚热带名优柑橘生产基地。截至2024年,华宁柑橘种植面积15.2万亩,产量47.78万吨,产值14.36亿元,桔农户均收入10万余元。
不过,由于大部分柑桔种植在山坡上,种植管理期间种植户需要把肥料、农药背上山,采摘季又要把柑桔背下山,费工费力。在这里,轨道运输机便成了种植户的新选择,通过科技助力,减少人工成本,提高收益。
华宁县柑桔科学研究所所长李冬云介绍,为实现柑桔规模化、产业化发展,亚热带水果示范园安装轨道运输车之后,华宁县组织县内种植大户、科技人员到示范园进行观摩和学习培训,宣传讲解轨道运输车安装相关补贴政策、安装成本、使用效果等,并现场演示轨道运输车的使用方法,示范带动广大种植户通过安装轨道运输车。
2022年以来,华宁县依托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政策,积极宣传,大力开展山地果园轨道运输机技术的推广应用,这项技术一经推广,效果明显,不仅减轻了种植工人的劳动强度,提升生产效率,还节约了橘农的生产成本。经统计测算:与传统人背马驮运输方式相比,使用山地果园轨道运输机可以省工三分之一,省时省力12倍,每公斤节约成本0.2元。截至2024年底,华宁县累计推广安装轨道运输机845台套133887米,受益农户724人,每年为用户增收节支1606.64万元,该项技术华宁县推广应用位列全省第一。
以新质生产力催生农业新质要素“多点突破”
科技成为云南耕种图景中的重点词汇
云南省围绕农业科技应用实施了一系列重点措施
——新增农业科技推广示范基地200个,筛选并推广了30多个优质高产农作物新品种。通过高效数字农业平台,农户可以获得土壤监测、病虫害防控和天气预警等智能服务,大幅降低了农业生产的不确定性,提升了农业精细化管理水平。
——在农业机械化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据统计,全省农业机械化水平达到68.7%,其中,丘陵山区适用机械的普及率提升至45%。
——通过“科技入户”工程,组织了上万名农业科技人员深入乡村开展技术指导。截至目前,科技服务覆盖全省95%以上的乡村地区。
——深化科研推广服务体制改革,创建云南种业联合实验室、云南特色的科技小院和院士工作站,“云岭农科110”创新服务平台上线运行。连续3年承担并圆满完成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试点任务,全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0%以上、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6%。
——全省推广绿色防控技术面积超过800万亩,化肥和农药使用量分别减少了12%和15%。通过精准施肥和生物防控技术的推广,农户在保障作物高产的同时保护生态环境。
云南日报-云新闻记者:殷洁 杨茜 饶勇 秦蒙琳 张文峰
通讯员:张晓玲 马建涛 陈杰 陈戎南 谭茜 马卫忠
部分内容综合自改革网 云岭先锋
责编:李兴文
审核:张晓橙(殷洁 饶勇 张文峰 秦蒙琳 杨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