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连环画预警——“漫”说徐霞客“云州”行
据《徐霞客游记》记载,1639年农历八月初九(明崇祯十二年农历八月),明朝旅行家、地理学家、史学家、文学家和探险家徐霞客为了考察澜沧江流向,从丽江到大理再到永昌(今保山市)再到顺宁,8月9日踏入云州(今临沧市云县)。几经探询,终于弄清了澜沧江流经云州后的去向。
徐霞客游云州线路
徐霞客一路考察山脉河流走向
翻过顺宁云州(凤庆、云县)交界的界牌山山坳
进入现在的吊树根一带
徐霞客远望河谷西边山脊绵延而下
东面有一座山峰突起
这就是云州城西的象山余脉回龙山
徐霞客沿象山东麓道路前行
翻过回龙山冈
只见南面散落着房屋、街道
那就是云州旧城
一个跛者告诉他:澜沧江流经云州后并不往东归入礼社江、元江,而是一直向南流,经威远(今景谷县)、车里(今景洪)出境。徐霞客这才知道《大明一统志》记载确实错误。徐霞客从跛者口中还知道了怒江和澜沧江并不交汇,而是各在一边,独流入海的两条大江。
饭后
徐霞客顺着大侯寨北边的田间小路向东
前面有新墙一周
在建的观音阁十分齐整
虽然还未完工
但是规模之壮观亮丽在这一带还未曾见
徐霞客伫立观音阁外,四望通达
只见孟祐河从观音阁(今圣教寺)东边绕过
顺宁河从北面流出
两河在观音阁的东北面交汇而下
那远处的山峦就是茅家哨(今茅家村)了
观察了云州的山川形胜然后
徐霞客和仆人走进观音阁
一位和尚前来迎接他们
正午时分烈日炎炎
凉风悠然吹来
和尚殷勤烧水、泡茶接待远方来客
一盏云州清茶稍稍安慰了
他乡游子驿动的心
告别僧人
徐霞客和仆人走出观音阁北门
又见顺宁河从西北流来
他们下坡走近河岸
见河上架着一座亭桥
桥旁立着一块巨石刻着“砥柱”两个大字
两人走过砥柱桥
径往东北小路迎坡而上旗山
登上山坡一里多,徐霞客回望河谷
只见
“二流既合,盘曲壑底,如玉龙曲折”
两河交汇,波光粼粼
就像两条玉龙盘曲在谷底
登上坡顶
一道山峦向东绵延而下
这就是云州旧城和新城的中界山脉
向北凭眺
天马山下
云州新城隐隐在望
又走三里
过一道小桥
两人从州城东南角顺城墙脚下的大路
走向云州东门
州中街人寥寥
州府大门向东
前一条街南北相达
徐霞客到街上吃饭
并向街人询问澜沧江的流向
结果
来自江西、四川的客商告诉他的
与旧城跛者所说一样
“澜沧江到云州后并不往东进入景东,
而是一直向南流去”
俯瞰东南
一条山冈绵延而下
界于新旧两城之间
徐霞客称其为旧城龙砂,新城虎砂
是顺宁东山的余脉
这就是今天的旗山
又跋山涉水走了十多里
来到一条小溪旁
看到顺宁河上被洪水冲毁的断桥
去云州新城的道路就从这里开始
然而这里河水汹涌
无法渡过
他们只好往回走三里
在翁溪村对岸渡河
但是就在平整开阔处也是河流湍急
抵达中流,波及小腹,脚跟站立不稳
每一移步就有随波荡去的危险
几经周折
两人才爬上西岸
从田埂走上坡
走了几里终于走上来时的大路
路过断桥边
走向顺宁(今凤庆县)把边关……
策划:临沧市融媒体中心 云县徐霞客研究会 云县融媒体中心
绘图:张余嘉 文字:张学宇
云南日报-云新闻记者:李彤 李春林
责编:袁熙
审核:李兴文(李彤 李春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