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西盟嘎娄村:冬小麦“唱主角” 奏响丰收曲
初春时节,农事正忙;麦浪泛黄,金镰开割。2月20日,普洱市西盟佤族自治县中课镇嘎娄村迎来了冬小麦的丰收季,百亩麦浪涌动,金黄的麦穗在暖阳下熠熠生辉,一幅“丰”景美如画,奏响了一曲充满希望与喜悦的丰收之歌。
走进嘎娄村的麦田,饱满的麦穗沉甸甸地压弯了麦秆,微风拂过,沙沙作响。村民们脸上洋溢着笑容,他们熟练地操作着农机具,在田间忙碌穿梭,收割、脱粒、运输,各环节紧密衔接,现场一派热火朝天的劳动景象。
“以前种粮食,产量低、收入少,大家的积极性不高。这几年村里推广冬小麦种植,还有专业技术人员来指导,产量高了,收入也增加了,我们种粮的劲头更足了!”嘎娄村一组组长尼朗说。他今年种植了10亩冬小麦,预计收入能达到2万多元,冬小麦成为了他家增收致富的“金麦子”。
为了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农民收入,嘎娄村积极探索“核桃+冬小麦”的套种模式。在核桃树的间隙种植冬小麦,充分利用了土地资源和光照条件,实现了一地双收。这种绿色、高效的种植模式,既促进了农业增效,又保护了生态环境,成为了嘎娄村农业发展的新亮点。
嘎娄村冬小麦的丰收,离不开科学种植技术的支撑。西盟县农业农村和科学技术局积极开展技术培训和指导服务。从品种选择、播种时机到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为农户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支持,确保冬小麦种植的每一个环节都科学规范。同时,大力推广机械化种植和收割,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劳动成本。
“我们试种小麦新品种云麦112后,经省、市、县专家测产,其产量高于老品种。老百姓看到产量提升,种植意愿强烈。我们依托基层农技推广项目示范基地建设,打造了650亩种植区。在品种更新和技术人员科学指导下,产量显著高于老品种,有效提高了百姓的种植积极性。通过科学管理和品种更新,保障了边疆粮食安全稳定,有力推进了乡村振兴。”西盟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娜汉说。
“我们嘎娄村气候条件比较适合种植冬小麦,种植面积也是一年比一年广。冬小麦种植比起大春作物投入和管理成本更低,群众尝到了甜头,种植积极性很高。”嘎娄村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尼当说。
嘎娄村开展了小麦优良品种“云麦112”的示范种植。“云麦112”百亩示范平均亩产达到410.94千克,去年,嘎娄村种植的老品种小麦平均亩产为 240公斤,而今年种植的“云麦 112”,平均亩产达到了 381.93公斤。与老品种相比,“云麦 112”的产量有了大幅提升,助农增粮增收效果显著。“云麦112”丰产性好、耐旱、耐瘠,适合当地种植,今年有望继续在西盟各乡镇大面积推广。
冬小麦的丰收,是西盟农业发展的生动实践,也是乡村振兴战略在基层的成功探索。田野间忙碌的身影、金黄的麦浪、崭新的农机,构成了一幅和谐而动人的乡村图景。在农业现代化的浪潮中,西盟县正稳步前行,用丰收的硕果铺就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向着更加美好的明天奋勇迈进。
来源:西盟县融媒体中心
云南日报-云新闻通讯员:魏妮楠 记者:沈浩
责编:黄芳
审核:郑海燕(沈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