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要闻云南 云新闻 观点 云关注 州市 文体 辐射中心 云视觉 信息公开
首页 > 云新闻 > 正文
全国两会云新闻特别策划丨晒晒我家乡的“新”特产③云南&贵州:解码农业新基因 做好“土特产”文章
      发布时间:2025-03-10 18:10:04   来源:云南日报-云新闻
分享到:

原标题:全国两会云新闻特别策划丨晒晒我家乡的“新”特产③云南&贵州:解码农业新基因 做好“土特产”文章

伴着春天的步伐,2025年全国两会拉开帷幕。春风送暖,神州大地生机勃发,在这个充满希望的时节,各地的“新”特产也如破土的新芽,展现出蓬勃的生机与活力。它们或是传统特产的创新升级,焕发出全新魅力;或是在乡村振兴浪潮中诞生的新兴特产,承载着一方百姓的致富梦想。云新闻客户端联动全国省级媒体、新媒体客户端,共同推出“晒晒我家乡的‘新’特产”融媒体报道,深入探寻各地“新”特产背后的故事,透过特产看发展,聚焦两会共奋进。

在202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里,“农业”依然是备受瞩目的热词——

因地制宜推动兴业、强县、富民一体发展,做好“土特产”文章,发展林下经济,促进乡村特色产业延链增效、联农带农,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在“土”字上下功夫,在“特”字上谋思路,在“产”字上做文章。近年来,云南聚焦特色农业强省建设,加密加力调度,分州(市)、分产业逐一研究,高质量推进“1+10+3”重点产业发展,发展壮大生态农业、设施农业、高效农业、共享农业,持续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民增收入、农村增活力。贵州依托农业农村特色资源,坚持做好“土特产”文章,聚焦“三品一标”,做大做强茶叶、辣椒、蔬菜、中药材、生态畜禽等重点产业,挖掘乡村产业多元价值,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效益,越来越多的贵州土特产出圈潮起来,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云南和贵州的“新”特产——解码农业新基因,做好“土特产”文章。

云南孟连县:国产牛油果的逆袭之路

今年春节,产自云南省普洱市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的牛油果成为年货市场新宠,备受全国消费者青睐。近日,走进孟连县,牛油果树的葱郁绿色漫山遍野。

牛油果种植基地。胡妤雅 摄

其实,孟连牛油果种植历史还不到20年。“外国专家曾认定中国是不适宜种植牛油果的区域。”普洱绿银生物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祁家柱讲述,“许多人劝我放弃在国内种植牛油果,但是我偏不信,我们那么广袤的土地,一定可以找到一块能种出备受国外市场青睐的牛油果的地方。”从2007年开始,祁家柱四处找寻土地开展试验种植,最终,在孟连县成功筛选出适宜当地种植的优良品种,并形成规模化种植。目前,孟连县牛油果种植面积超过12万亩,是国内市场重要的货源地,成为名副其实的牛油果之乡。

牛油果护肤品、牛油果饮品、牛油果零食……由牛油果衍生的各类商品越来越多元,产品附加值也越来越高。“在孟连实现规模化产出之前,我们国内市场的牛油果大多来自进口,30天左右的进口运输时间,让美洲产的牛油果不得不在五六分成熟的时候就被采摘下来。而我们国产的牛油果可以实现从挂果到成熟都在树上。”祁家柱说,“树上熟”是国产牛油果的天然优势,口感更好,衡量牛油果品质的指标——干物质含量更高,“国货之光”日益崛起。

挂满树枝的牛油果。胡妤雅 摄

芒信大寨牛油果基地里,绿油油的牛油果挂满枝头,山坡上一片生机。在绿了山间的同时,牛油果还为当地村民带来了源源不断的收入。芒信镇大寨村村民岩帅2015年成为了牛油果基地管理员,修剪树枝、灌溉、施肥……在他看来,管护牛油果树比种植玉米等传统经济作物收入更多,工作也更轻松。“加上土地流转的租金,我自己一年的收入将近5万元,比之前翻了几番。”岩帅说。

为快速推进牛油果产业发展、惠及更多农户,孟连县按照国企示范、民企带动、群众参与的总体思路,创新推行“党组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牛油果产业发展模式。村里组建合作社,县里成立县属国企产投集团公司,与牛油果种植龙头企业开展三方深度合作,建立了以苗木和技术入股的企业占30%,以土地入股的农户占30%,县属国企管理公司以及合作社、村集体占40%的牛油果产业“334”利益分配机制,联动带农成效显著。

“牛油果产业是技术密集型产业,这些年我们不仅从国外引进了先进的牛油果种植技术,更激发了创新能力。”祁家柱说,目前公司已吸纳国内外专家40余人组建技术团队,“我们的下一步目标是实现‘种苗自由’,让国内市场全年都有鲜果上市。”

海关在检验牛油果。云新闻资料图

2024年11月,云南保山市的132箱牛油果在经腾冲海关产地检验检疫合格后,顺利到达新加坡。这是云南省作为我国牛油果主产区,首次实现牛油果对外出口。

在云南,牛油果这个“舶来品”已经变成“土特产”,而现在各地还围绕牛油果发展出口和精深加工,让国产牛油果走得更远,卖得更好。

贵州毕节市:小天麻的全产业链之旅

春回大地,正是天麻栽种好时节。贵州省毕节市大方县、七星关区、赫章县等地的山林地头,天麻种植热火朝天,处处呈现出繁忙景象。

在大方县对江镇龙场村天麻种植基地,村民打理地块、布置菌床、点苗培土覆盖,种下致富的希望。

仿野生种植天麻肉肥、饱满圆润。吴传娟 摄

“天麻种植已经接近尾声,种了近5万袋。”基地负责人黄伦祥说,我们采用“原生境、低密度”的林下仿野生种植方式,种出来的天麻品质好,深受市场欢迎。

该基地采用“合作社+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带动龙场村等4个村200多户农户增收,走出一条林下经济发展新路。

火热的种植场景,持续在毕节市上演,生动呈现该市天麻产业蓬勃昂扬的态势。

毕节市位于贵州省西北部、川滇黔三省交界、乌蒙山腹地。这里苍山如海、水鸣如琴,生态环境宜人,森林覆盖率达60%。秀丽山水间,孕育出肉质肥厚、质地坚实、浆汁丰富、饱满圆润等品质绝佳的天麻。近年来,毕节市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成功打造大方—七星关区—赫章天麻产业带,林下仿野生天麻种植规模全国第一。2024年,该市种植林下仿野生天麻25.6万亩,产量7.4万吨,综合产值达40亿元。

随着天麻种植规模扩大,深加工全速跟进,深加工产品层出不穷,提升产业附加值。

大方天麻企业厂房内,工人在晾晒天麻。王纯亮 摄

走进贵州九龙天麻开发有限公司流水线生产车间,生产线有条不紊运行,工人正在紧锣密鼓地生产天麻酒、天麻粉、天麻含片等。

“我们研发生产天麻酒、天麻粉、天麻胶囊、天麻颗粒等系列深加工产品,让天麻的‘身价’倍增。”贵州九龙天麻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文平说。

作为一家集科研、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企业,贵州九龙天麻开发有限公司精心研发生产天麻产品,推出的天麻酒、天麻胶囊、天麻颗粒、天麻汤包等产品深受市场欢迎,畅销湖南、重庆、上海、北京、广东等地。

去年,该公司生产的大方天麻酒获得俄罗斯客商的青睐,与其成功签订了1000万元订单,首次实现出口。今年,该公司主动走出去,致力于打通国内外市场,推动天麻产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天麻丰收。夏民 摄

精深加工欣欣向荣,毕节市以科技赋能,为天麻注入新质生产力,开辟发展新赛道。2024年4月,依托贵州两山天麻产业有限公司,毕节新质生产力天麻产业协同创新中心成立,致力于从生产源头的科技研究着手,提高天麻育种、生产、存储、运输、销售等各个环节的信息化水平,推动天麻迈向育种、种植、加工、销售全产业链迈进。

截至目前,毕节市累计培育经营主体1496家,培育加工企业43家,新开发药食、康茶、养酒等精深加工产品63个。

云南日报-云新闻 出品

策划:谢炜

统筹:张海燕 黄佳伦

云南日报-云新闻编辑:郭星余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杨小友

美编:刘韬

特别鸣谢:贵州日报·天眼新闻

责任编辑:云新闻
云南日报网 滇ICP备11000491号-1 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4-20030004 ® yndail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1999.11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云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1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可信网站身份验证 网监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