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全国两会云新闻特别策划丨晒晒我家乡的“新”特产①云南&浙江:滇浙“新”特产 共拓世界路
伴着春天的步伐,2025年全国两会拉开帷幕。春风送暖,神州大地生机勃发,在这个充满希望的时节,各地的“新”特产也如破土的新芽,展现出蓬勃的生机与活力。它们或是传统特产的创新升级,焕发出全新魅力;或是在乡村振兴浪潮中诞生的新兴特产,承载着一方百姓的致富梦想。云新闻客户端联动全国省级媒体、新媒体客户端,共同推出“晒晒我家乡的‘新’特产”融媒体报道,深入探寻各地“新”特产背后的故事,透过特产看发展,聚焦两会共奋进。
在 202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里,“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依然是备受瞩目的热词——
中老铁路宛如一条钢铁巨龙,跨越山川,贯通内外,为沿线地区的特产运输开辟了高效通道。那些独具云南特色的“新”特产,搭乘着中老铁路的列车,一路驶向老挝等东盟国家,有力推动了外贸的拓展。而浙江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验区,作为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凭借着完善的商贸体系和创新的交易模式,吸引了来自全球的目光。家乡的各类“新”特产在这里汇聚、展示,与国际需求精准对接,不仅实现了外资的引入,更让特产在国际交流中不断优化升级,焕发出新的生机。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云南和浙江的“新”特产如何助力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
自中老铁路开通运营以来,国际“黄金大通道”活力奔涌,“从通到畅、从畅到快、从快到旺”,这条凝聚着中老两国人民智慧与深情厚谊的交通大动脉,成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生动例证,澎湃着促进经济交融、文化交流、区域共进的强劲力量。
中铁联集昆明中心站中老铁路国际货物列车正在装箱作业。通讯员 杨紫轩 摄
3月4日清晨,一列中老铁路“澜湄快线”班列稳稳抵达昆明王家营西站。冷链集装箱借助智能化装卸系统,与运输车辆精准对接,满载榴莲、香蕉的货车风驰电掣般驶向水果批发市场。与此同时,产自长三角的智能家电以及云南的绿色食品,正搭乘返程列车,一路向着老挝万象疾驰。这种频繁的“双向奔赴”,正是中老铁路赋能区域经济发展的生动写照。
进入2025年,中老铁路货运一片繁忙景象,累计运输货物已达400万吨,其中进口水果超8000吨,增长态势愈发强劲;旅客运输同样火爆,今年以来累计发送旅客410万人次,迎来开通运营后的客流高峰。自开通运营至今年2月底,中老铁路累计开行旅客列车6.9万列,发送旅客超4860万人次;开行货物列车5万列,运输货物5400万吨,其中跨境货物超1250万吨。这些亮眼的数据,有力地见证并展现了中老铁路在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关键作用。
中老铁路 图源:昆明铁路
近年来,中老铁路创新性地打造“铁路+文旅”融合发展新模式。西双版纳至琅勃拉邦国际列车开通后,沿线千年古寨、世界文化遗产与现代化车站相互映衬,美不胜收。2025年春运期间,中老铁路迎来运营以来最繁忙时刻。在为期40天的春运里,磨憨铁路口岸验放入出境游客达4.2万人次,同比增长49%,充分彰显出中老铁路强大的吸引力与便捷性。
2025年1月14日是2025年春运首日,一路欢歌一路情——中老铁路春节文化主题活动在昆明至老挝万象的D87列车车厢内隆重举办。西双版纳段,中国铁路昆明局金花列车员舞蹈表演《欢乐的泼水节》。云南日报记者 陈飞摄
作为“一带一路”共商共建共享的成功范例,中老铁路开创“铁路+园区+产业”协同发展模式,有力带动综合开发区、经济特区等经济园区发展。万象赛色塔综合开发区吸引来自中国、日本、美国、马来西亚等9个国家和地区的154家企业入驻,年产值超20亿美元。磨丁经济特区吸引891家商贸物流、文化旅游等企业签约入园,累计投资额达10.4亿美元,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全新增长极。
在义乌这座“世界小商品之都”,温州商人周庆元见证了其20年的变迁,从最初的小柜台到如今遍布全球的户外照明业务。义乌不仅实现了“买全球、卖全球”的梦想,还通过铁路将商品直接运往马德里等国际大都市。
目前,义乌国际商贸城汇聚了全国26个大类超过210万种商品,市场面积超640万平方米,经营摊位达7.5万个。2023年,义乌小商品市场的成交额达到了2331.28亿元,相比1982年增长约5.9万倍,年均增速超过30%。
从露天马路市场起步,义乌现已发展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支点。在这里,来自各地的商人进行着激烈的交易和谈判。除了实体市场,义乌也大力发展线上市场。2023年,义乌跨境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1211.6亿元,同比增长11.8%。
义乌推出的数字化贸易综合服务平台“Chinagoods”为全球贸易商提供了一站式服务,包括展示交易、仓储物流、供应链金融等。截至2023年,平台注册采购商超413万人,累计在线交易额超过1310亿元。
浙江省委党校副研究员杨志文指出,义乌成功地结合了市场主体的创新与政府的主动改革,推动了两者的协同发力。从“鸡毛换糖”到“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义乌经历了六代市场的变革与发展。
印度商人洛基在义乌经商21年,他赞赏义乌发达的电商系统,认为只要线上洽谈确认产品质量与价格,后续的仓储物流问题都能迎刃而解。义乌不仅致力于出口,还在积极进口,拥有370余个商位的中国进口商品城展示了丰富的进口商品。
义乌第六代市场——全球数贸中心的建设标志着市场再次迭代升级,朝向数字贸易生态迈进。这一步不仅是义乌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举措,也是其从传统贸易型市场向数字贸易生态转型的关键一步。
义乌的发展历程展现了坚持创新、改革和开放的重要性,对于其他城市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云南日报-云新闻 出品
策划:谢炜
统筹:张海燕 黄佳伦
云南日报-云新闻编辑:赵婷婷
潮新闻记者:朱高祥 义乌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骆红婷
美编:刘韬
特别鸣谢:潮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