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斗鸡、叫鸡……来西双版纳别忘了看鸡
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腊县勐仑镇城子村委会曼仑古寨,鸡的品种颇具特色。
走进曼仑古寨大门,独栋傣楼静谧而悠然,在村寨入口第三家傣楼下,一排排竹制鸡笼随意地排列着,阳光透过傣楼竹帘斑驳地洒在笼子上,笼子里的鸡单住一个笼,鸡笼里偶见几粒散落的谷物,它们在笼中有的低头啄食,有的昂首挺胸、气势非凡,偶尔一只鸡发出清脆鸣叫,声音在傣楼回荡,增添了几分生机。
勐仑镇曼仑古寨单圈饲养的斗鸡。
这是曼仑村村民岩捧的家里,傣楼上日常起居,傣楼下休憩养鸡,这种生活在他家已持续了20多年,他养的鸡可不是普通鸡,而是当地特有的西双版纳斗鸡。西双版纳斗鸡,傣语称“盖跺”,是中国四大斗鸡品系之一,以勇猛善斗而闻名,体型高大、骨骼粗壮、肌肉发达。
傣家斗鸡是傣族最古老、最传统的娱乐方式之一,也是傣族群众最喜爱的活动之一,人们将两只性情凶猛的公鸡放在一起,让他们激烈互啄争个输赢以此来进行比赛。傣家斗鸡在西双版纳地区广泛流行,在与老挝、缅甸、越南、泰国等国的斗鸡风俗相互交融中,形成了独特的斗鸡文化。
在西双版纳州,每到传统节日或重大庆典,各地总会举办斗鸡比赛这项传统民俗活动,引得大家参与围观。而在勐仑镇,每周两天的斗鸡比赛在斗鸡表演场固定上演,好不热闹,这些斗鸡比赛中的“斗鸡”,大部分来自曼仑古寨。
曼仑古寨的斗鸡。
作为全村第一家养斗鸡的人家,岩捧告诉记者:“养斗鸡相比养普通鸡要更讲究些,不仅要在长到四五个月之后隔离单圈饲养,还要进行人为调养和体力训练,让斗鸡体质更好。”岩捧目前总共养了有60多只斗鸡,刚开始养斗鸡完全是出于自己的兴趣,没想到一养就养了20多年,最多的时候家里养了有100多只斗鸡。一只刚出壳几天的小斗鸡能卖到200元以上,若是品相好、英勇善战、经验丰富的成年斗鸡,一只则能卖到2000元以上的高价。在勐仑镇,傣家斗鸡供不应求。
目前,西双版纳州景洪市、勐海县、勐腊县都成立了斗鸡协会,致力于斗鸡品种的培育和保护,弘扬斗鸡文化,展示传统民间民俗文化。斗鸡爱好者们常常走村串寨,在各处民间斗鸡场内开展斗鸡比赛,还常与缅甸、老挝、泰国等国家的友人竞赛,在弘扬斗鸡文化的同时,也促进了与周边国家的交流。
曼仑古寨的叫鸡。
除了傣族人钟爱的斗鸡,还有一种名为“叫鸡”的鸡在曼仑村受到大家喜爱,还曾举办过选美比赛。“叫鸡”又名“茶花鸡”,是在西双版纳特定的地理自然环境和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下,由当地红色原鸡——野鸡经长期训化选育而形成的地方品种,因公鸡叫声似“茶花两朵”而得名,是云南省“六大”名鸡之一。“叫鸡”体型矮小而紧凑,羽毛紧密贴身,整体躯体匀称,颇似一艘优雅的小船,极具观赏价值,此外其肉质鲜美、营养丰富,还是傣族人餐桌上的上好食材。
云南日报-云新闻记者:林丽华
责编:李兴文
审核:袁熙(林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