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要闻云南 云新闻 观点 云关注 州市 文体 辐射中心 云视觉 信息公开
首页 > 云新闻 > 正文
党建引领产业腾飞,产业园蝶变家门口“致富园”
      发布时间:2025-03-12 20:10:02   来源:云南日报-云新闻
分享到:

原标题:党建引领产业腾飞,产业园蝶变家门口“致富园”

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百万元,300余名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保山市隆阳区西邑乡大庄村坚持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突破口,由村集体成立农业发展公司,统筹打造服务烟草全产业链的现代化产业园区,蹚出“农田提质、产业增效、集体壮大、群众受益”的发展新路。

党建领航筑根基,高标准农田焕生机。西邑乡大庄村党总支充分发挥“红色引擎”作用,针对土地碎片化、产出效率低等问题,通过支部牵头、党员带头、群众参与,以“区域化、专业化、机械化、数字化、绿色化、多元化”为主要特征,围绕粮、经、烟协调发展,以合作社形式流转土地2800亩,大力推行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与铺门前村、老吴寨村、羊邑社区形成6000余亩规模连片高标准农田。新建机耕路、灌溉渠等基础设施,配套智能监测系统,推动“零散田”变“整片田”,“低产田”变“高效田”,统一规划布局,有效提高土地流转率和机械化作业覆盖率,为全产业链发展筑牢根基,改造后的农田年亩产值提升至1.6万元。

链式布局强产业,园区集聚增动能。依托高标准农田优势,大庄村建立“党支部+合作社+农业公司”联建机制,以“村集体自筹+项目资金整合”方式,成立保山皓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科学规划“一园多区”产业布局,开展以烟草为主的闭环式全产业链服务。统筹整合烤烟育苗、基质土加工、滴灌带生产、农机管理、分拣中心等关键环节,绘制“种管收烘销”一体化产业图谱。建设屋顶光伏发电厂为项目区电烤房优惠供电,搭建电商服务中心和冷链物流体系,打通“线上+线下”销售渠道。同时,引进智能电烤房、无人机飞防等技术设备,与烟草公司签订合作协议,明确“支部牵头、链式发展、全员受益”目标,构建“党组织搭台、产业链唱戏”的发展格局。2024年园区综合产值达1200万元,成为区域产业升级新标杆。

村企联动拓路径,集体经济破百万。大庄村坚持产业带动、资源活用等多元探索,因地制宜,多途径拓宽发展路子,通过“党组织领办合作社、村委会成立公司、公司经营管理项目”的方式,外聘职业经理人,搭建行政、人事、财务、业务主管等组织架构,组建管理团队开展企业化管理,对产业工人进行分类定档,实现“管理无序”向“管理成熟”的转变。构建多元增收机制,明确农户在订单生产、劳动务工、土地租赁、产品价值等产业链中的利益和份额,将村集体经济增收部分用于村级基础设施改造提升、环境维护等基础费用,进一步促进共享产业化发展红利。2024年村集体经济总收入达165万元,较上一年增长150万元,实现“强村”与“惠民”双赢。

园区筑基搭平台,就近就业促增收。大庄产业园区明确“家门口就业、产业链增收”发展目标,成为就业“蓄水池”,服务过程中,吸引本地及周边劳动力300余人,稳定就业人数达80余人,目前累计实现务工收入约200万元,实现外出务工向在家打工的转变、季节务工向全年务工的转变。推行“厂房联农”机制,烤烟育苗厂吸纳10名村民参与集约化育苗,数据线厂提供灵活计件岗位35个;滴灌带生产线、分拣中心优先聘用留守妇女;无人机飞防队培养青年“飞手”20名。创新“季节工+长期岗”用工模式,农忙期增设农机手、电烤房管理员等临时岗,农闲期定向培训分拣分级技能,真正带动群众实现“出家门进厂门”。

大庄村以党建为纽带,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与全产业链发展深度融合,通过村集体公司市场化运营,破解了“土地谁来管、产业怎么融、利益如何联”难题。

云南日报-云新闻记者:杨艳鹏 通讯员 郭雅婷 黄琦珍 李棋

责编:黄芳

审核:谢祥睿(杨艳鹏)

责任编辑:云新闻
云南日报网 滇ICP备11000491号-1 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4-20030004 ® yndail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1999.11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云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1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可信网站身份验证 网监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