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昭通大关:小草莓长成“致富果”
三月春光好,草莓香满园。近日,在昭通市大关县天星镇天堂坝红颜草莓采摘园,成片的温室大棚绿意翻涌,饱满红润的草莓镶嵌其中。小小草莓不仅带来舌尖上的享受,也成为了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红果果”,勾勒出一幅生机勃勃的乡村振兴画卷。
眼下,草莓正值采摘期,走进种植大棚,清甜的果香沁人心脾,在绿色的衬托下,草莓更显色泽艳丽,让人垂涎欲滴。红润的果子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他们精心挑选心仪的果实,时而摘下一颗放入口中,尽情享受春日的惬意时光。
正在采摘草莓的游客苟玉龙笑着分享道:“今天是和媳妇一起来采摘,因为家里人都比较喜欢吃,他家的草莓相比外面卖的口感更好,水分比较充足,每年我们都会带着孩子来五六次。”
草莓采摘园的“掌舵人”是返乡创业青年王毅。2017年,在外务工的王毅牵挂着家中老人,看到家乡草莓种植的前景后,毅然返乡创业。为了掌握科学的种植和管护技术,他购买书籍、借助网络平台进行学习,向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请教交流,深入研究草莓的生长习性,从施肥灌溉,到病虫害防治,每一个环节都亲力亲为,摸索适合家乡土壤和气候条件的种植方法。同时,不断优化品种结构,提升草莓品质口感。
如今,王毅种植草莓已有8年时间,经过辛勤耕耘与经验积累,草莓亩产量大幅上升,优质草莓得到市场的认可,通过抖音、朋友圈的宣传,草莓园已在当地小有名气,经济效益也一年比一年好。
“现在草莓成熟上市,客源就源源不断,特别是逢年过节的时候,人特别多。一年的毛收入有9万元左右,收成特别好的时候能达到13万元左右。”草莓园负责人王毅说。草莓种植也为周边群众带来了实惠,每年农忙时节,在草莓园务工的群众有10余人,每人一天有120元收入。
正当草莓发展渐入佳境时,王毅又进一步优化种植结构,将草莓大棚数量从最初的9个缩减至5个,新增种植了其他水果和观赏性植物,准备以草莓园为基础,依托自家的自然乡村环境,将草莓园升级转型。“现在草莓园已成形,我还种了火龙果和羊奶果。下一步将升级成一个供大家休闲娱乐的家庭农场。”王毅说。
春意盎然,王毅的草莓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这只是大关县众多怀揣炽热梦想、毅然返乡创业者的生动缩影。2020年以来,大关县在产业规划、政策扶持、环境营造等方面精准发力,吸引了400余名青年返乡创业,越来越多的创业“归雁”为家乡的乡村振兴注入了新动力。
云南日报-云新闻记者:沈迅 通讯员:胡声宇 李娜
责编:张耀龙
审核:谢祥睿(沈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