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特色产业书写乡村振兴多彩答卷
弥勒市
在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弥勒市朋普镇,4500亩紫皮洋葱编织着金色希望。葱农们趁着晴好天气采挖装袋,饱满圆润的洋葱堆成小山,收购商的车辆直接到地头收购。
葱农们忙着采挖、装袋、运输,一派繁忙的景象,新挖出来的洋葱个个饱满圆润,色泽鲜艳,闻讯而来的收购商络绎不绝。
预计洋葱将助农增收1800多万元。田间地头,紫莹莹的洋葱映着葱农的笑脸,诉说着传统产业规模化发展的蓬勃生机。
寻甸县
在昆明市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甸沙乡的冬闲田里,菌菇撑开致富伞。曾经的撂荒地变身"聚宝盆",羊肚菌与榆黄菇错季轮作,实现"零闲置"生产。
乡党委、政府组织技术专班攻克高原种植难题,首期试种羊肚菌成活率超90%,每公斤售价稳定在百元区间。在苏撒坡村的智慧菇房,创新采用核桃壳、玉米芯培育的榆黄菇亩产高达9.6吨,蛋白质含量达42%的优质菇通过电商平台销往全国。羊肚菌与榆黄菇错季轮种,既让农田“零闲置”,又让村民增收“不断档”。
目前,试种基地首期500平方米的智慧菇房内,年产值已突破60万元,成为甸沙特色农业的“新标杆”。 小菌菇,大产业。随着羊肚菌试种成功与榆黄菇规模化种植“双轮驱动”,甸沙乡正以“农色品牌”为笔,绘就乡村振兴的富民画卷。
云县
在临沧市云县涌宝镇棠梨树村,2000亩树头菜迎来了大丰收,田间地头一片繁忙景象,鲜嫩的树头菜成为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金疙瘩”。
在棠梨树村路边组,村民刘文成正忙着收购树头菜。他告诉记者,自己家种植了20多亩树头菜,今年行情不错,品质好的树头菜能卖到一斤20元以上。除了自家种植,他还收购附近农户的树头菜,每年能收购6吨左右的树头菜,主要销往昆明和浙江等地,收入可观,能够带领大家一起增收致富。
据涌宝镇农业服务中心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涌宝镇将继续加大对树头菜产业的扶持力度,加强技术指导和品牌建设,进一步拓宽销售渠道,让这小小的树头菜成为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大产业,助力乡村经济发展。
当科技力量激活沉睡土地,当特色产业鼓起群众钱袋,这片红土地正以蓬勃之势,书写着"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生活富裕"的振兴新篇。
云新闻客户端联动弥勒市融媒体中心、寻甸县融媒体中心、云县融媒体中心 出品
云南日报-云新闻编辑:徐嵩钦
弥勒市融媒体中心(杨旋 李婕殚)
寻甸县融媒体中心(妥正璨 李继华 康志敏)
云县融媒体中心(彭素清 周李芳 沈仕春)
审核:陈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