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要闻云南 云新闻 观点 云关注 州市 文体 辐射中心 云视觉 信息公开
首页 > 云新闻 > 正文
屏边:种出“阳荷银行” 激活“林海经济”
      发布时间:2025-04-05 19:48:44   来源:云南日报-云新闻
分享到:

原标题:屏边:种出“阳荷银行” 激活“林海经济”

最美四月,在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屏边苗族自治县白云乡的林海中,新鲜粉嫩的“阳荷笋”破土而出。薄雾散去,工人们披着清晨的露水穿梭林间,赶在阳荷芽变绿长叶前完成收割。

“别看阳荷只是山茅野菜,但一身都是宝,从嫩芽到果实,全都可食用,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正在地里忙着采收阳荷的白云乡太平村村民黄飞感叹道:“我们种了阳荷7年,发现不同种植方式会结出味道不同的果实,不管是粗放管理还是精细管理,老百姓都能有可观收入,所以种植的人越来越多,每亩收入在2千元至2万元不等,是我们村增收致富的好产业。”

近年来,白云乡立足26万亩林地资源优势,科学谋划将生态资本转化为富民资产,以林下经济为着力点,聚力打造林下阳荷种植产业,以“扩大规模、优化技术、打响品牌、丰富品类”为发展思路,充分发挥企业、政府、农户各自优势,持续加大阳荷产业扶持力度,发挥党员带头力量,全面铺开推广阳荷种植技术,不断壮大阳荷产业发展。

当地有效整合闲置林下资源,多渠道争取项目资金、种苗化肥补贴、种植技术培训等方式,2019年以来整合各类资金100余万元,开展阳荷产业技术培训50余次。引导党员“新农人”外出考察学习,引入优良阳荷品种,与湖北千家发合作社签订产销合同,“资”“技”“企”三管齐下,为白云林下阳荷产业发展培植“沃土”,辐射带动群众大力发展阳荷产业,种植户从30余户增至500余户,种植规模从140余亩发展到8000余亩,实现产值1600万元以上。

白云乡还积极申报白云阳荷“绿色食品”认证3000亩,探索推出的联农带农模式成功入选全州30个典型案例。每年7月左右,该乡都会举办阳荷采摘节,联合多方力量共同宣传推介,进一步打响品牌知名度。

今年,白云乡试点种植新品种白阳荷100亩,预计产值可达300万元以上。随着新品种的试种成功,将有效增强白云阳荷市场竞争力,助推产业发展迈上新高度。

云南日报-云新闻记者:饶勇 

通讯员:黄珏霏 杨绍香

责编:谢祥睿

审核:李兴文(饶勇)

责任编辑:云新闻
云南日报网 滇ICP备11000491号-1 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4-20030004 ® yndail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1999.11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云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1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可信网站身份验证 网监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