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要闻云南 云新闻 观点 云关注 州市 文体 辐射中心 云视觉 信息公开
首页 > 云新闻 > 正文
景谷县:“家门口的务工车间”就业“日子甜”
      发布时间:2025-04-21 22:01:22   来源:云南日报-云新闻
分享到:

原标题:景谷县:“家门口的务工车间”就业“日子甜”

“这些年家乡发展得越来越好了,工厂开到了‘家门口’,不用再往大城市找岗位,在‘家门口’上班既能挣到钱,又能照顾老人和小孩,感觉日子很甜。”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威远镇新民村村民胡学超曾经长年在外务工的胡学超,如今在村里的劳务合作社介绍下,找到了家附近的蔬菜大棚管理工作,每月还能挣3000元—5000元左右的工资。对于这份工作,胡学超感到很满意。

为有效破解群众赚钱兼顾家“两难”问题,景谷县进一步强化组织、搭建平台、优化服务,通过引厂进村吸纳就业、劳务品牌带动就业、公岗安置就业等有力举措,搭建“家门口的务工车间”就业帮扶车间17个,实现6543人在“家门口”稳岗就业。

村民在姬松茸生产车间分拣姬松茸干货

统筹推动,政策支持“落地快”

将“家门口的务工车间”作为县委书记“特色项目”和部门单位“一把手”工程,推行“1+N”工作模式,第一时间组建由县委书记任召集人,组织部部长为副召集人,组织、发改、人社、农科等部门参与的工作专班,深入各乡(镇)研究解决资产盘活、招引“小商”、贷款帮扶、返乡就业等问题。制定《景谷县开展“家门口的务工车间”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分类梳理形成动态监测、闲置帮扶资产盘活、就业帮扶车间提质增效、政策支持、工作调度及成效评价运用5个机制7个方面支持政策,高位推动“家门口的务工车间”建设。

村民在茯苓加工厂务工

精准搭台,稳岗就业“保障足”

建立县乡村“三位一体”贯通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印发《关于进一步发挥村级劳务合作社作用提高村(社区)劳动力组织化水平的通知》,探索建立“5+N”劳务协作发展模式,即成立一个县劳务协作服务中心、搭建一批就业服务平台、培育一批劳务经纪人、打造一批劳务品牌、带动一批群众增收、服务N个重点产业发展,搭建完成1个县级零工市场、10个乡镇就业创业服务中心、132个村级劳务合作社,培育21名劳务经纪人。同时,完善县级“零工市场”统筹调度,10个乡镇“就业创业服务中心”即时对接,154个村级“劳务合作社”精准到户,按照每个村不少于3名“劳务经纪人”带动的供需服务,提高务工组织化水平,完成农村劳动力培训4.3万人次。

村级劳务合作社为村民介绍砍甘蔗的务工岗位

精细服务,赚钱顾家“两不误”

坚持“群众聚集在哪里、就业服务就建设在哪里,群众需要什么功能、就拓展什么服务”的工作理念,创新“党建+”服务模式,打破就业信息不顺畅、务工企业难找工等难题。以“1+3+N”服务模式,积极推进“党组织领办就业服务中心”建设,将党群服务中心、小组活动室、村民议事厅打造成就业服务平台,通过数据比对、现场走访等方式对就业帮扶车间扩产扩容情况进行全面排查,帮助协调企业用工、培训等问题。2024年,17家“家门口的务工车间”新增吸纳就业512人。同时,采取“三个服务”构建起稳固的政策保障服务,对有就业意愿的重点群体线上线下进行岗位推送服务,按照每人至少获得3次就业岗位推荐,共开展21次专场招聘活动。通过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做好就业兜底保障服务,帮助无法离乡的农村脱贫人口实现就近就地业3962人。强化就业帮扶车间奖补政策落实服务,兑付就业帮扶车间吸纳脱贫劳动力就业补贴77.42万元,推动群众就业和顾家“双向奔赴”。

云南日报-云新闻记者:胡梅君 通讯员:景组轩

编辑:黄世俊

审核:黄芳(胡梅君)

责任编辑:云新闻
云南日报网 滇ICP备11000491号-1 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4-20030004 ® yndail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1999.11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云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1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可信网站身份验证 网监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