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思茅区:老旧小区的“逆生长”
清晨,阳光洒在普洱市思茅区月光小区新修整的篮球场上,几位年轻人正在打球,不远处的幸福食堂飘来阵阵饭香,老人们坐在休息亭里悠闲地聊天,游客在小区里拍照打卡感受普洱生活……谁能想到,曾经这里是基础设施陈旧、空间布局杂乱的老旧小区。
月光小区,这个始建于20世纪50—60年代的老小区,承载着几代人的回忆,是行政单位与居民住宅融合的典型代表。然而随着岁月流转,小区逐渐暴露出设施老化、空间利用不合理等诸多问题,影响居民的生活质量。
为提升群众的生活幸福感,提升老旧小区的居住品质,普洱市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以“老旧小区”改造为抓手,以“月光小区”改造为切入点,在改造过程中,始终坚持深入调研摸底、强化规划引领、全面完善功能。同时,建立起“区、街道、社区”三级书记负责的领导体系,全力加强各项保障,推动改造工作高位高效开展。一旦改造中出现问题,工作专班迅速“派单”,各部门紧密协同,及时解决。“以前小区门口,一下雨就积水,出门都得小心翼翼,还有居民楼配套的柴房,不仅存在安全隐患还影响美观。”在小区居住了20多年的吴云江回忆道。
为解决安全隐患问题,工作人员挨家挨户上门做工作动员居民拆临拆危。思茅区思茅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队长李柏星说:“一开始,不少居民不理解,我们就反复上门,一次不行就两次、三次,给他们讲改造后的好处,讲消防安全的需要。”经过耐心沟通,居民们逐渐转变态度,积极配合改造。
如今,改造后的月光小区不仅整体保留了建筑特色,变得干净整洁,绿化错落有致,还大幅提升了基础设施,新建的“口袋公园”,安装了休闲长椅和健身器材,成了居民们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新增的50余个人脸摄像探头,让居民安全感倍增;为解决防涝问题,改造团队精心设计排水系统,有效应对雨季;小区新增四个人行口和一个车行口,与周边小区紧密相连,实现了“15分钟社区生活圈”居民出行更加便捷。“我们可以根据买菜、就医、上班等不同的需要,选择出口,太方便了!”居民吴云江笑着说。
在提升居住环境的同时,普洱市抓住打造“创业之城”的契机,盘活小区闲置资源,培育新兴业态。结合“国球进社区”活动,新建国球馆、篮球场等公共体育设施,完善了小区“15分钟健身圈”。同时,依托“城区改造+创业”模式,推出“15分钟创业就业圈”,咖啡馆、甜品、文创店等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成为创业者喜欢的“造梦空间”,游客喜爱的“打卡地”。研乐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入驻月光小区已有三年,主理人何俊樨说:“我们选择在这里创业,就是看中了这里独特的文化氛围和发展潜力,在这里创业,政府不仅提供优惠政策,还帮忙对接资源,送我们外出学习,让我们的创业之路更加顺畅。”
如今,月光小区内的大院1955创业社区,已经成为青年创业的启航之地、汇聚之地。西园路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朱明英介绍道:“我们通过整合老旧小区改造项目资源,实行‘微改造+精提升’,采用‘政府+社区+运营公司+主理人’的方式,实现小区生活场景和别致空间的结合,不断优化创业环境,激发大众创业活力。”目前,月光小区已成功汇集41家创业实体,业务广泛涵盖餐饮、咖啡、理发、烘焙、茶饮等多个领域,带动就业120余人。
月光小区不仅旧貌换新颜,各种惠民新亮点得到了群众的纷纷点赞,还被评选为2024年全省老旧小区改造优秀典型项目、2024年省级创业社区。月光小区的成功改造,让“老建筑”重新焕发“新生机”,让“老居民”尽情享受“新生活”。同时,也为普洱市老旧小区改造与创业社区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成为普洱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缩影。
云南日报-云新闻通讯员:徐一丹
记者:高玥 胡梅君
责编:张耀龙
审核:谢祥睿(高玥 胡梅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