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要闻云南 云新闻 观点 云关注 州市 文体 辐射中心 云视觉 信息公开
首页 > 云新闻 > 正文
第56个地球日特别报道|我在云南拾到一片绿
      发布时间:2025-04-23 20:20:17   来源:云南日报-云新闻
分享到:

原标题:第56个地球日特别报道|我在云南拾到一片绿

2025年第56个世界地球日

当我们拆开云南寄来的“绿色信封”

看到这些用数字重构的生态维度

我们突然读懂了

作为中国“生态优等生”的云南

近些年来不断努力的意义……

苍山 大理州委宣传部供图

红河梯田 来源 红河文旅

今年地球日

云南给出的不是标准答案

而是一封盖着三江并流邮戳的邀请函——

这里书写着关于“山水人”的中国式解法

等待世界共同批阅

生命簿记官的24小时
6:00
维西县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72岁的护林员余建华向密林深处走去。29年来,他坚守大山深处,用心守护“雪山精灵”——滇金丝猴等多种动植物,用29年的坚守谱写了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一幅动人画卷。

10:00
临沧澜沧江省级自然保护区


临沧澜沧江省级自然保护区耿马管护分局勐永管护站的红外线相机捕捉到了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黄喉貂的活动场景。画面中,黄喉貂从树丛里探出脑袋,确认安全后蹦蹦跳跳地跳出树丛,行动十分敏捷,随后便消失在画面中。

黄喉貂活动抓拍。澜沧江省级自然保护区 摄

14:00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昆明植物园


引种于西畴的华盖木再次绽放,引得游客驻足。华盖木被称为“植物中的大熊猫”,作为我国特有的、世界广为关注的极度濒危物种,最初在野外仅找到6株。2013年,由西畴县引种到昆明植物园的华盖木历经30年生长发育首次开花,标志着迁地保护成功。如今,科研人员攻克组织培养快繁技术,高可达40余米的大树,被装进了十几厘米的瓶子,上万株人工繁育的华盖木,回归广袤的滇东南大山……

17:00
思茅区六顺镇官房领岗村民小组


“这群象是个大家庭,共38头。”用无人机确定象群位置后,野生亚洲象监测员金辉第一时间将象群图片和坐标信息在“亚洲象监测App”进行共享,同时点对点发送到当地林草部门。这已经是他和同伴当天第五次更新这个象群的位置。

亚洲象在林间进食。王思崎 摄

民族基因里的生态语法


云南26个民族在长期发展中,形成了独特的生态文化。

洱源海菜花 罗新才 摄

哈尼族的梯田生态系统,将森林、村寨、梯田、水系“四素同构”,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纳西族视玉龙雪山为“神山”,敬畏自然、保护自然的传统代代相传。

如今,这些古老智慧与现代生态理念交融,绽放出新的活力。

丽江玉龙雪山

滇金丝猴 云龙天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供图

在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申遗成功,这里的各族群众守护千年古茶树,践行“人养茶、茶养人”的生态哲学;在迪庆,藏族同胞自发组成护林队,守护雪山森林,让梅里雪山的壮丽景观得以永续。这些民族生态实践,成为云南生态答卷中最温暖、最动人的篇章。

景迈山古茶林 卢磊 摄

在地球日这一特殊时刻

我们看到的

不仅是一组组亮眼的数据

一个个动人的场景

更是一种对生命的尊重

对未来的担当

从高山到低谷,从城市到乡村

云南的生态故事仍在继续……

资料来源:云南日报 迪庆融媒  临沧澜沧江省级自然保护区 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云南日报-云新闻记者:李文诗 整理报道

责编:李兴文

责任编辑:云新闻
云南日报网 滇ICP备11000491号-1 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4-20030004 ® yndail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1999.11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云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1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可信网站身份验证 网监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