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潮汐刻度——百年欧洲艺术的多重实践”展览在云南省博物馆开幕
日前,“潮汐刻度——百年欧洲艺术的多重实践”展览在云南省博物馆开幕,展览将持续至9月2日。
本次展览由云南省博物馆、北京圣轩文化集团有限公司主办,中法青年文化联合会、上海罗丹艺术中心、杭州云瀚展览工程有限公司协办。
展览通过自文艺复兴时期至20世纪欧洲艺术发展历程中不同流派的95件经典作品,将艺术家们的手稿、素描、油画与雕塑作品,以“秩序崇拜与情感解放:新古典主义VS浪漫主义”“自然的追寻:巴比松与现实主义的视觉迁徙”“规训与反叛:从学院传统到现代艺术”“觉醒与重塑:19世纪俄国绘画的独特风貌”4个单元串联,带领观众踏上一段跨越数百年的艺术探索之旅,领略欧洲绘画艺术的深厚底蕴与创新变革。
据介绍,展览涵盖了肖像、风俗、风景等多个题材的绘画作品,以普及艺术史知识为宗旨,向观众呈现从文艺复兴至20世纪的欧洲艺术发展脉络。
展览序章中通过展出米开朗基罗、拉斐尔、鲁本斯、凡·戴克和弗朗索瓦·布歇等大师及其学徒和工作室的作品,呈现了文艺复兴、巴洛克、洛可可等艺术风格的演变。
第一单元聚焦于新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两大艺术思潮的碰撞与融合,通过展示新古典主义代表画家安格尔和浪漫派画家特纳、籍里柯等的作品,反映了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社会思想的剧变。
第二单元聚焦于19世纪中叶巴比松画派与现实主义的崛起,通过卡米耶·柯罗和弗朗索瓦·米勒等艺术家对自然与现实的回望,回应了工业革命引发的社会变革,表达了人们对自然、土地和劳动的深厚情感。
第三单元展现了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欧洲艺术从学院传统向现代艺术的转变。学院派画家德拉罗什、布格罗,印象派画家德加、雷诺阿,“现代雕塑之父”罗丹等的作品,让现代艺术呈现出多元、实验与颠覆的总体风貌,推动艺术从再现世界走向重构世界的本质变革。
第四单元展现了19世纪俄国画坛伊万·希施金、伊萨克·列维坦等的艺术实践,将欧洲现实主义的精髓与俄国本土社会的现实紧密结合,深刻反映了对农民、工人阶级及社会底层的同情与关注,通过艺术表达了对生命、孤独与希望的深刻思考。
云南日报-云新闻记者:侯婷婷/文 胡妤雅/图
编辑:黄世俊
审核:李兴文(侯婷婷 胡妤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