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从云南“链”全球——一家云南民营物流企业的“走出去”探索
保山蒲缥公铁联运物流园 供图
今年以来,全省各市场主体爬坡闯关、力争上游。
在市场风雨中勇敢搏击,向着高质量发展转型升级,民营企业角色重要,创新作为十分抢眼。物流是实体经济的“经络”,在开放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民营企业作为该产业的生力军,同样展现出强劲发展势头。
创新探索从何处发力,如何“链”全球?物流业的“下半场”拼的是人力,还是脑力、算力,如何让箱、仓、园区更“聪明”?4月中旬,记者走进云南省唯一的国家AAAAA级民营物流企业——云南瑞和锦程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一探究竟。
从单点突破到链全球
2024年7月,关累港口岸进境水果指定监管场地通过海关总署验收,成为云南省第一个水运进境水果指定监管场地。同年8月,装载着16.82吨泰国榴莲的货船抵达关累港口岸,这是首批直接通过关累港口岸入境的水果。
“这是我们承运的货物,是我们设计的物流方案。”瑞和锦程中南半岛事业部中老泰项目市场开发专员戴能波兴奋地说。企业依托自身丰富的公路、铁路及水路综合运力资源,精心设计了多式联运的物流解决方案,让泰国水果能够以最优路径、最快速度抵达中国市场。
戴能波介绍,他们还对关累港内河运输的散装船进行了改装,通过加装定制化卡扣,实现散货船与集装箱的适配。“一箱到底”到目的地后,货车直接前来承运货柜即可,提高效率的同时,减少了运输过程中的搬运、破损等情况。同时,还可根据客户单批货物的要求给出定制化方案,提供特色、综合性的包年服务,物流正加速与贸易、供应链的深度融合,构建协同发展的新生态。
如果从开放合作、业界变革的版图和视角来看这家物流企业的发展路径,也会发现,企业的创新探索关键词同样是蝶变、融合。
瑞和锦程的前身是成立于1994年的瑞和经营部。成立之初,是一家民营企业的一个物流部门。之后,走向市场,搏击风浪,开始了市场化的探索。2017年,瑞和锦程获批成为云南省首批无车承运人试点企业,搭建了无车承运人平台,让货主和货车、司机实现优化匹配。
因为企业发展从保山起步,“走出去”伊始,合作方向和伙伴更多是缅甸。“加快建设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中老铁路黄金大通道效能释放,这些开放信号,让我们更清楚地意识到,开放,天地广阔,要到更远的地方去,和更多的国家、市场开展合作。”瑞和锦程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企业围绕“通道+枢纽+平台”线上线下结合的运营模式,在做大大宗物流的基础上,大力发展跨境物流,形成多口岸、多线路、多节点的特色物流体系,构建连通中缅、中缅印、中老泰、中老泰马、中越的跨境物流运输通道,不断开拓国际物流市场。
如今,企业在国内外布局大宗运输专线300余条。“这是市场竞争的倒逼,更是企业发展的主动选择。”该负责人说。
今年2月,他们的探索又再向前一步。瑞和锦程与云南奥斯迪集团签署投资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共同投资开发运营“云南东南亚农产品国际物贸港”项目,利用瑞和锦程在中缅、中老泰、中越方向的跨境物流运营优势,整合奥斯迪集团在商业运营、产业招商的资源,建设中国与东南亚特色农产品供应链综合服务平台。
从“1.0”到“3.0”不断跃迁
记者在这家民营物流企业采访时发现,企业员工常用“1.0”“2.0”“3.0”来描述企业的“上半场”历程:从最初的内部物流板块起步,到探索社会化物流服务,再到构建智慧化物流生态。这种发展路径不仅是企业自身的蝶变轨迹,也是业界对物流业“下半场”方向的共识。
翻开企业今年以来的“大事记”,记者发现了一场特别的会议:新春开工的第一场会,是公司2025年科技创新专项会议。
“我们创新类活动举行的频率很高,内部还有20多人的科技创新团队,对于创新的重视从十年前就开始了。”公司数字化与科技创新中心总监赵卫鹏笑言。
物流业的智慧化探索体现在哪些方面?答案是,通过技术实现降本、增效、体验升级,同时推动行业向绿色可持续方向转型。
2017年起,瑞和锦程便开始了智慧物流建设。如今企业自主研发建设的瑞和锦程网络货运平台,已实现大宗物流、跨境物流、零担运输、多式联运等多种业务模式的全流程线上化管理。“可以理解为,借助一部手机、一个平台,就能实现物流管理,货主找车、司机找货,都更方便。”赵卫鹏说。
走进企业的物流园区,“智慧”无处不在。
园区地面入口处,集装箱识别设备利用机器学习算法,自动识别箱号与车牌,结合系统指令就能引导车辆前往指定卸货点。
高空作业层面,重型龙门吊实现智能化升级。“我们与保山移动合作,利用‘5G专网+北斗定位+AI影像识别’,对每一个集装箱的吊放过程进行识别和追踪,系统能精准记录集装箱在堆位和火车车厢上的准确位置。作业过程中数字孪生平台能实时更新,无须通过人工采集数据。”赵卫鹏解释,这些货物庞大且重,龙门吊位置较高,操作时也极其考验工作人员眼力、手力。有了“智慧”的助力,工作人员无须在塔吊机械里边查找边操作,可直接通过车载终端设备查看作业指令以及集装箱、汽车、火车的实时位置,快速完成吊装作业。
走进仓库,货物会“自述”,仓库能“呼吸”,“沉睡”的仓库还能“生金”。
“仓库里的这位‘魔法师’,也是科技与智能的结合。”赵卫鹏向记者逐一揭秘:瑞和锦程与通信服务企业建立了战略合作,一方面,正在研究利用5G-A和无源定位技术,对仓库内的货物托盘精准定位。系统精准记录货物入库后的堆放位置,将有效提升货物的库存管理效率。另一方面,研究利用AI技术,拓展视频识别与分析能力。通过信息系统为仓库中的货物划定存放区域并监测异常移动,可以提升仓储透明度,也能提升与客户的互动性和信任感。“客户想知道存放的高货值大宗货物的状态,随时可以调取查看。”
下一步,瑞和锦程还将应用红外边界防护和环境监测等技术,让金融机构可实时监管货物状态。这也能帮助货主开展仓单质押模式,盘活原本“沉睡”在仓库中的货物,实现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可能性。
2025年全国两会上,“具身智能”成为热词。
瑞和锦程也在谋划具身智能在物流各节点运用的可能性。“以后,可能和人工一起装卸货物的就是机械臂,更危险的一些作业场景,就由机器人‘一马当先’。”企业里,大家为这样的未来图景畅想着、行动着。
“我们从最开始的点对点运输,到如今已嵌入仓储、报关、供应链等增值服务。在进化链上,始终主动蜕变。”瑞和锦程运营管理中心供应链平台发展经理陈佳磊说,他们如今在“3.0”上发力,也在为“4.0”甚至“N.0”的跃迁蓄力。
云南日报-云新闻记者:李玲 韩成圆 刘子语
云南日报-云新闻编辑:戴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