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要闻云南 云新闻 观点 云关注 州市 文体 辐射中心 云视觉 信息公开
首页 > 云新闻 > 正文
丽江古城绘就“三交”和美新画卷
      发布时间:2025-05-07 21:21:43   来源:云南日报-云新闻
分享到:

原标题:丽江古城绘就“三交”和美新画卷

近年来,在国家民委的大力支持下,丽江古城景区积极响应《关于实施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的意见》,深入开展全国旅游促“三交”计划试点示范项目。通过实施景社共建、精品建设、规范提升三大工程,持续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深入挖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鲜活素材,讲好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生动故事,“共筑一座城,同是一家人”的共同体理念深入人心,旅游促“三交”示范点建设成效不断提升。

景社共建 构筑互嵌式社会新家园

丽江古城景区是一个集景区、社区、遗产地于一体的社会生活空间。随着旅游产业的迅猛发展,大量外地人员涌入,参与景区旅游发展,形成了一个新群体。

为促进各民族群众在古城里和谐共处、深度融合,景区与社区携手实施景社共建工程,推动互嵌式社会结构建设。以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为依托,开展写春联、元宵灯会、猜灯谜、包粽子、做月饼等丰富多样的民俗文化体验活动,组织游客、景区商户、本地居民参与,在同过节日、同品美食、互送祝福中增进相互了解和情感交流,增强文化认同,打造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品牌活动——我们的节日,推动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

在日常管理中,景区秉持“共筑一座城 同是一家人”的理念,加强对居民和商户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宣传教育,全力做好原住民和经商户的服务。为解决商户的实际困难,新义社区开办“新义食堂”,让商户感受到家的温暖。同时,将文林村的民宿老板选为“荣誉村长”,邀请商户参与景区、社区发展和治理。景区还积极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经营户评选活动,加强示范引领带动。目前,已评选出20户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经营户。

精品建设 打造“三交”主题旅游新体验

为了更好展现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与文化,景区将《一滴水经过丽江》玉璧、玉河广场团结亭、古城历史文化展示馆、纳西象形文字绘画体验馆、丽江古城博物院(木府)等景点串联,形成一条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旅游精品线路。线路既有突出和树立中华民族共享文化符号的视觉形象工程团结亭,也有展示丽江各族人民交往交流交融历史事实的丽江古城历史文化展示馆,更有世界记忆遗产东巴文展示窗口纳西象形文字绘画体验馆,游客在游览过程处处能感受到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处处能找寻到各民族共生共融、同心同行的生动史实。截至2024年12月初,此精品线路共计接待游客152.22万人。

同时,景区以古城入口至四方街主干道为重点,巧妙植入符合古城风格风貌的民族团结进步公益广告牌,在LED屏上滚动播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短视频。在主题街区常态化举办各类民俗、节庆、文化活动,吸引了众多游客参与,让游客在欣赏丽江历史人文、风土人情的同时,增进对不同民族文化的了解、欣赏与包容 。

民族打跳和民谣广场作为景区的两大文化品牌活动,深受游客喜爱。景区增加打跳频次,丰富打跳曲目,邀请丽江知名民谣乐队和歌手演绎民谣,以舞交友,以乐会友,两项品牌活动已成为各族群众交流的纽带,两项活动已开展666场。

规范提升  赋予景区讲解文化新内涵

为了将丽江古城珍贵的历史文化资源转化为生动的旅游体验,景区实施了规范提升工程,深入挖掘景点背后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故事,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容融入讲解词中。

在丽江古城历史文化展示馆古城商贸厅的讲解中,融入“茶马古道商贸繁荣促使了西南各民族经济上的相互依存,文化上的兼收并蓄”等内容,让游客深刻理解经济交流对民族融合的推动作用;在木府阅兵场的讲解中,强调“自古以来,哪怕身处边疆民族地区,追求‘大一统’就是我们的传统和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鲜明特色”,提升讲解内容的政治高度和历史厚度,使游客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四个与共”共同体理念的熏陶。同时,通过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学习教育,举办“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讲解员大赛,以赛促学,不断提高讲解员的专业素养和文化水平。

此外, 景区还精心筛选出方国瑜先生故居、红军长征过丽江指挥部纪念馆、古代地理学家徐霞客先生纪念馆等8个文化院落作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体验点,从不同角度和维度,全方位展示了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丽江实践,为景区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增添了新的阵地 。

“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丽江,为我们指明了发展方向。”丽江市古城区民族宗教局局长杨四伟表示,未来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深入实施旅游促“三交”“六项行动”,持续讲好丽江古城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故事,努力把丽江古城景区打造成为旅游促进“三交”的“和美”示范区 。

云南日报-云新闻记者:和茜

责编:谢祥睿

审核:李兴文(和茜)

责任编辑:云新闻
云南日报网 滇ICP备11000491号-1 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4-20030004 ® yndail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1999.11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云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1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可信网站身份验证 网监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