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要闻云南 云新闻 观点 云关注 州市 文体 辐射中心 云视觉 信息公开
首页 > 云新闻 > 正文
个旧:“车间”开到家门口 挣钱顾家两不愁
      发布时间:2025-05-16 15:16:32   来源:云南日报-云新闻
分享到:

原标题:个旧:“车间”开到家门口 挣钱顾家两不愁

时下,在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个旧市大屯街道戴家庄社区的千亩番茄大棚里,红润的果实挂满枝头。

“这里一年能种两季番茄,长期用工30到40人,有九成是附近居民。”3年前,浙江客商吴克俭看中当地气候和劳动力资源,到此流转150多亩土地种植番茄,一季产量达1200至1500吨。

戴家庄社区居民杨秀英把自家土地以每亩每年1500元流转后,又到番茄种植基地打工。“几乎一年四季都有活干,一天干8小时挣100元,加班另算,走路就能上班,方便!”杨秀英高兴地说。

近年来,个旧市通过盘活闲置资源、发展特色产业、延伸产业链条,打造一批“家门口的务工车间”,让群众实现“务工顾家两不误”。大屯街道党工委书记毛磊介绍,街道现已集中流转约6000亩土地,发展蓝莓、草莓等设施农业,并建设分拣、包装车间。各农业企业每日用工需求1500人左右,每人平均日工资可达150元。

以“政企民”协同为支撑,个旧市积极推动“小车间”释放“大能量”,通过政府精准对接需求,优化服务保障;企业依托本地优势,创造多元就业场景。群众参与生产、共享红利,织密就业保障网,激活乡村产业振兴的内生动力。

在锡城街道杨家田社区,红河州杨家田食品有限公司的加工厂区一片繁忙。得益于当地盘活闲置集体建设用地、争取项目资金等支持,这家主营泡制风味休闲食品的企业规模迅速扩大。

公司负责人赵志良介绍,去年以来公司新建1200立方米冷库及配套加工、仓储设施,年加工量从800吨跃升至5000吨,就业岗位从20个增加到80个。在这里务工的李秀华深有感触地说:“离家近,工资也稳定,家里有事随时能照应。”

自“家门口的务工车间”工作启动以来,锡城街道把鼓励、支持和引导企业到当地创业作为扩大就业、增加收入的重要途径,积极探索农业发展新路径,因地制宜扩容就业岗位。街道党工委书记张庭皓介绍,去年以来通过“政府引导+企业运营+农户参与”联农带农机制,街道整合22亩闲置场地,新增150个就业岗位。同时,计划围绕糯玉米加工、面条扩产、药材种植、泡制食品提质等,建设“家门口的就业孵化园”,助力就业增收。

云南日报-云新闻记者:饶勇 

通讯员:邹丹 李金春

责编:李兴文

审核:黄芳(饶勇)

责任编辑:云新闻
云南日报网 滇ICP备11000491号-1 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4-20030004 ® yndail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1999.11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云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1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可信网站身份验证 网监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