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2025“互联中国公益行动”丨永仁县“幸福里”:让农村老人安享“家门口”的幸福晚年
“老有所养、老有所依”是每个家庭的期盼,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在云南永仁县,一项名为“幸福里·夕阳社区”的农村居家养老创新模式,正用温暖的实践回应着这一时代命题。2024年以来,永仁县以破解农村养老难题为切口,探索出一条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可持续养老路径,让10.42万户籍人口中的2万余名老人真切感受到“家门口”的幸福。
精准画像:三色识别锁定服务对象
面对农村老人生活缺助、安全缺护、健康缺管、精神缺失的痛点,永仁县首创“三色识别”机制。通过村组摸排、专业评估,将老人划分为“红、黄、绿”三类:红色户为高龄、特困、重残、失能老人,实行“一对一”重点照护;黄色户为独居、部分失能老人,提供安全监护与生活协助;绿色户为留守、空巢、生活可以自理的老人,定期探视、按需服务。全县已完成60周岁以上老年人信息采集20253条,精准识别出3747名经济困难、特殊困难老人,为差异化服务提供数据支撑。
十助服务:清单化满足多元需求
永仁县梳理出“十助”服务清单,涵盖助急、助行、助购等6项免费基础服务,以及助医、助浴、助洁、助餐4项低偿增值服务。志愿者、社会力量、包保干部为老人提供基础服务,养老机构选聘的“邻里互助员”和村医则提供专业增值服务。截至目前,全县累计完成“十助”服务工单42541单,其中增值服务占比超七成,真正实现了“老人点单、服务上门”。
六支队伍:构建全域服务网络
养老服务离不开人的支撑。永仁县组建“六支队伍”:压实家庭赡养责任,通过劳务平台帮助子女返乡就业;建立四级联动关爱体系,实现县、乡、村、组干部包保全覆盖;引进专业养老机构,搭建县级养老服务中心;引入社工组织提供心理疏导;发动志愿者结对帮扶;动员群团组织、乡贤、企业参与捐赠。目前,全县已选聘“邻里互助员”58名,设置村级“养老管家”63名,形成“政府兜底+社会参与”的多元服务格局。
智慧赋能:科技守护老人安全
针对偏远山区、独居、失能老人,永仁县搭建“幸福里·夕阳社区”智慧养老平台,为73户家庭安装摄像头、一键呼叫器、红外监测设备,实现24小时实时监护。平台整合老人信息、服务需求、服务人员数据,形成“服务订单—派单—评价”闭环。2025年1月以来,平台累计处理服务工单13798单,紧急呼叫响应时间缩短至15分钟内,真正让科技为养老“保驾护航”。
多方筹资:破解可持续运营难题
资金是养老服务的“生命线”。永仁县创新“四个一点”筹资模式:引导家庭自愿出资,政府每年补贴300万元,村集体经济投入50万元,社会捐赠超26万元。通过分层收费(失能老人1200元/年、部分失能800元/年、自理500元/年),实现“个人出一点、政府补一点、集体添一点、社会捐一点”的良性循环。
迭代升级:从农村到城市的养老生态圈
如今,“幸福里”模式正迈向2.0时代。借鉴美团等平台运营经验,新增城市社区服务功能,引入家政、医疗、商超等市场主体,提供旅居康养、外卖物流、特色美食等一站式服务。目前,平台已入驻商户80余家,覆盖全县7个乡镇,让“养老”与“生活”深度融合。
从“三色识别”到“智慧养老”,从“六支队伍”到“多元筹资”,永仁县托起“银发族”稳稳的幸福。未来,永仁县将继续深化“幸福里”模式,让更多老人共享发展成果,在“家门口”安享晚年。
云南日报-云新闻记者:徐嵩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