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司法护航云茶芬芳丨用司法智慧酿就茶山“冰糖甜”
5月21日是国际茶日。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司法护航云品”系列策划“司法护航云茶芬芳”的首站锁定了“恒春之都”临沧。作为全国最大的普洱茶、红茶原料基地,临沧全市茶叶面积209.3万亩,产量18万吨,居云南省第一。如何让这座“世界茶仓”的冰岛甜、昔归醇、滇红香持久芬芳,临沧两级法院用高质量司法服务保障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交上一份芬芳的答卷。
茶法相融:司法智慧书写芬芳答卷
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让临沧成为世界茶树起源的中心地带,3200年的“锦秀茶尊”,冰岛、忙麓山、香竹箐、白莺山等古茶园就是历史的见证。伴随临沧茶的声名远扬,近年来涉茶纠纷案件数量和办理难度也在不断增加,尤其是涉茶叶品牌地理标志、商标等知识产权侵权案件,与地方产业发展息息相关。
深山云雾间茶香袅袅 供图
2024年4月,“临沧某茶叶有限公司诉双江勐库冰岛某茶坊及经营者侵害商标权纠纷案”入选云南法院年度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十大典型案例。这个案例就是临沧涉茶案件解纷的一个生动样本。享有注册商标专用权的临沧某茶叶有限公司发现双江勐库冰岛某茶坊未经授权,在线上、线下制造、销售带有案涉商标标识的多款茶叶。诉至法院后,临沧市中级人民法院(以下简称临沧中院)邀请市知识产权局专家共同赴被告所在茶厂进行走访调查、依职权调取了被告用案涉商标销售茶叶的相关数据,明确被告存在侵权行为,计算出侵权所得大致数额,积极向被告开展法律释明工作。考虑到原被告双方在茶叶经销上有过合作,有调解的基础,调解结案能最有利于修复双方关系,法官多次做工作,一边向被告剖析利害,一边解开原告的心结,最终被告公开致歉,原告同意放弃惩罚性赔偿,调解协议中的款项很快履行完毕,双方迅速回归忙碌的春茶季,茶叶销售都回到了正轨。
办理一案,治理一片。临沧中院还牵头召开座谈会、向当地政府发送工作建议,主动融入推动区域品牌机制构建,既实现案结事了,又为保护地方产业健康发展、源头纠纷治理积极发力。
走访茶企 供图
在临沧中院副院长张礼澍看来,纠纷解得越顺畅、案子办得越扎实、以案释法越清晰,本土茶企、茶农的发展底气和外界的投资信心才会越强,产业前景才会越好。法院必须提升与之相配的司法审判理念和能力,才能更好适应新形势、面对新挑战、解决新问题。
近年来,临沧两级法院立足边疆民族地方实际和茶产业特点,依托行业部门联动、借力信息科技,针对涉茶类经营合同、劳务农资、知识产权等加大类案办理和指导力度,助力涉茶类经营主体快速维权,着力做实多元解纷。法院还着力推进行政、司法、村(社区)、协会等多方各司其职、合力共管,实现“监测预判-预警提醒-行政指导-源头化解-司法维权-普法宣传”的闭环模式覆盖全产业链。对生产经营销售重点环节和中心茶区,以主动送法、媒体普法、巡回审判、以案释法等多种形式增强群众法治意识。
走访茶农 供图
万物共生,和美永续。临沧法院与南滚河、大雪山等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澜沧江流域法院共建共保,实施“司法护绿”,保护域内野生古茶树、邻边古茶园和生态茶园自然生长环境,推进茶叶等生态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2023年以来,临沧法院还依托协议、联盟加强合作共建“借船出海”,提升自身能力水平,助力增强临沧茶叶品牌生命力、影响力、竞争力。
“一庭一品”:专业解纷营造法治营商环境
顶着初夏的艳阳,媒体采访小分队来到双江县冰岛村核心茶区冰岛老寨,映入眼帘的便是冰岛古茶树园。今年4月,冰岛老寨茶正式被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春茶季刚过,山头上不见繁忙景象,新一轮芽叶又在蓄势待发。在这里,每一株古树都有编号,有如门牌。
冰岛老寨茶王 供图
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人民法院(以下简称双江法院)勐库人民法庭庭长俸明荟笑称:“冰岛五个老寨的古茶树如果涉及纠纷,一溯源,那是可以精确到每一株的。”
临沧名茶众多,冰岛、昔归、滇红、忙肺等等,这些名茶自带流量,既“出山”又“出海”更“出圈”。身处名茶产区,临沧法院从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出发,不断加大对本土茶叶品牌司法保护力度,为当地促农增收、乡村全面振兴、茶产业发展提供有力司法保障。
在临沧中院司法服务保障名茶产区蓬勃发展的“一庭一品”工作版图里,俸明荟所在的勐库人民法庭就对应着冰岛老寨茶。临沧两级法院依托派出法庭,对冰岛老寨、昔归等名品茶所在茶区对应做好涉茶纠纷集中管辖,加强专业团队建设,整合调解资源,不断健全完善涉茶纠纷快速维权和多元纠纷解决机制,推动涉茶纠纷实质化解。全市17个人民法庭、320余个服务站(点)实现茶产区、重点茶乡(村)全覆盖,高效助力解纷维权,为产业发展构建良好法治化营商环境。
临沧名品茶众多 供图
2023年,双江法院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人民法院签署全国首份名茶保护司法协作框架协议,开创了名茶品牌保护跨域联动、统筹协作、系统治理的先河,为冰岛老寨茶等名茶品牌培育从源头做好知识产权司法保护。2024年,双江法院还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人民法院、安徽省祁门县人民法院、福建省福鼎市人民法院、广东省潮州市潮安区人民法院、四川省雅安市名山区人民法院共同签约成立了“中国名茶品牌司法保护联盟”,进一步加强全国范围内名茶品牌司法协同保护整体优势。
通过建立法院之间常态化司法协作工作机制,构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茶类案件专业审判工作格局。协议签署以来,双方互派干部实地交流学习、共同开展线上培训,加强会商通报和案例分析研究,交流纠纷化解、案件办理经验做法,队伍专业素质、案件办理质效得到提升,双江法院办理的一起涉茶知识产权案件入选全国名茶品牌保护典型案例。
勐库人民法庭 供图
未来,临沧法院还将继续加大交流合作力度,通过扩大交流层面和干部互派范围、深化审判理论与实务合作研究、加强类案审判经验参考等方面,持续发挥协议作用推进合作共赢。
“四杯茶”调解法:全省首个“鲍卫忠群众工作法调解室”的解纷“茶经”
双江具有“中国古茶文化之乡”美称,是勐库大叶种茶的原生地,境内1.27万亩的野生古茶树群,被认定为目前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广、密度最大、原始植被保存最完整、抗逆性最强的古茶树群落,被授予“世界古茶树原乡第一标志地”“中国国土古茶树种质基因宝库”,其中的冰岛茶入选“中华国茶名片”。勐库人民法庭就坐落在勐库镇口,每天与茶农茶商打交道、办理涉茶纠纷案件,是个地地道道的“茶乡法庭”。
调解双方当事人握手言和 供图
2024年6月,全省首个“鲍卫忠群众工作法调解室”在此挂牌。法庭的特色调解品牌——“四杯茶”调解法,就是茶文化、法治文化和英模文化的交融成果。“四杯茶”依次借鉴了普洱茶的“萎凋”、“杀青”、“揉捻”与“晒干定型”工艺,从“消消气”疏解情绪,为调解营造宽松环境,到法官厘清客观事实,直指矛盾症结,再到结合案件特点邀请社会力量参与调解,情感共鸣促进立场调和,最终通过“司法确认+回访机制”固化调解成果,“握手言和”修复当事人受损关系。“四杯茶”形象地还原了法庭以茶润心、明理、融情、固本的调解“茶经”。
2024年6月,全省首个“鲍卫忠群众工作法调解室”在勐库人民法庭挂牌 供图
“做调解工作急不得,得让群众从心里觉得暖。”在俸明荟看来,“四杯茶”调解法的精髓就来自“时代楷模”鲍卫忠做群众工作 “将心比心”。一杯消消气,二杯说说事,三杯谈谈心,四杯握握手。在“鲍卫忠群众工作法调解室”,年轻的法官们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将心比心、“如我在诉”,在案件中不断探索路径、积累经验,越来越善于把握调解火候,掌控调解节奏,把“四杯茶”调解法心领神会,将边疆的生态、民族优势转化为法院发展效能,赋予“枫桥经验”新的时代内涵。俸明荟也获评2024年度云南省“最美政法干警”荣誉称号。
法庭幽静的庭院里,“鲍卫忠群众工作法调解室”的牌子就挂在回廊。一起茶叶买卖纠纷案件的当事人小李来法庭回访。因为没签订书面买卖合同,双方对价格产生较大分歧,小李的茶坊面临巨大损失。立案后,法庭询问冰岛周边同期同位价格后,参照“一带一路”2024第八届昆明(国际)春茶周发布会云南著名山头价格指数,最终支持了原告方小李最初约定的报价。案结了,事还没了。俸明荟建议双方当事人完善交易流程,签订一份简单的书面协议,或者通过邮件、聊天记录确认关键条款,既能延续合作习惯,又能避免潜在的风险,在法律框架内尽可能保障双方权益。
茶叶买卖纠纷案当事人回访法庭 供图
小李由衷地感慨,这个案子法官给他提了醒,他现在法律意识强了,再没碰上这样的烦心事。他真诚地举起面前透明的茶杯:“谢谢法庭,都在茶里了!”
云南日报-云新闻出品
通讯员:杨帆
编辑:王熠
美编:张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