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人民日报生态版头条点赞云南盈江观鸟协会
爱鸟护鸟,这些专业团队在行动(美丽中国·开展鸟类保护行动)
给鸟儿戴上身份标识,“飞行日志”为制定科学合理的保护策略提供依据;推广、规范观鸟活动,观鸟产业发展带动鸟类保护探索;文创产品推陈出新,让游客更加了解和喜爱鸟类……研究和保护机构、民间协会、文创设计团队等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带动更多人加入爱鸟护鸟的行动中,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编 者
云南省盈江县观鸟协会推广、规范观鸟活动
“让更多人了解、保护鸟类,是观鸟最大的意义”
记者 杨文明
十几年间,云南盈江县有记录的鸟类物种数量从451种增加到了720多种,盈江观鸟协会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不是只要有鸟,就适合观鸟。”盈江观鸟协会会长班鼎盈说,2015年,盈江县成立了观鸟协会、举办了首届观鸟节,观鸟正式被作为一项产业来发展。
最典型的便是犀鸟谷,因为能够稳定观测、拍摄到犀鸟出巢,吸引了众多观鸟爱好者。经年累月的野外拍摄,班鼎盈对哪个区域有什么鸟了若指掌。犀鸟营巢而居,特别是繁殖期,雌鸟会把自己封在树洞里,雄鸟则负责到周围觅食。为了拍摄小犀鸟振翅而出的一刻,动辄蹲守三五天的摄影师并不罕见。
盈江观鸟协会目前有50多人,虽大多不是全职,却都为当地观鸟产业倾注心血。
协会为当地农户开设“鸟导”培训班。班鼎盈和伙伴带着“鸟导”走进高山深林,听音、辨形,识别途中见到的鸟类,给他们讲授鸟的习性。原本是门外汉的村民,如今到了夜晚也兴致勃勃地去蹲守林雕鸮,寻找猫头鹰;有的还拿起相机,想记录下鸟儿的精彩瞬间。班鼎盈自豪地告诉记者,在盈江,很多“鸟导”随口就能说出一二百种鸟类的名字,不少“鸟导”本身就是出色的摄影师。
协会成员还会固定在观鸟群里替游客答疑解惑。班鼎盈记得,有次带观鸟研学活动的团,孩子们要了他的联系方式,至今还常传来照片请教,“老师,这是什么鸟?”
“打扰犀鸟会导致犀鸟弃巢,来年就拍不到了。所以‘鸟导’要做的并不仅是向导,还要引导摄影师不打扰鸟类。”班鼎盈说。观鸟出圈后,班鼎盈却有了更多思考——观鸟协会既要推广盈江观鸟,也要规范开展观鸟活动、力求观鸟产业可持续发展。
“观鸟产业的发展是鸟类保护的极大动力。”班鼎盈说,如今,盈江鸟类保护多了更高层次的探索——能不能更好地帮助濒危鸟类扩大种群?
“犀鸟不会主动啄树洞筑巢,随着犀鸟种群扩大,天然巢穴日益紧张,为了确保正常繁殖,盈江县通过放置人工招引巢箱的方式,补充犀鸟巢穴,去年成功实现了人工招引巢箱野外繁育犀鸟。”班鼎盈说,“让更多人了解、保护鸟类,是观鸟最大的意义!”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云南频道
云南日报-云新闻编辑:蔡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