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中老铁路高速发展赋能澜湄新未来
2021年12月,一条北起中国昆明、南抵老挝万象的钢铁巨龙呼啸启程。开通三年多以来,中老铁路沿线州(市)和有关部门密切配合,一体化推进通道能力提升、物流枢纽建设、沿线产业开发、经营主体培育“四大行动”,为周边地区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通道能力:破壁提速,构筑货物运输“快车道”
交通、口岸基础设施配套不断改善。海关、铁路、边检等部门协同创新,推出“一站式”查验、“提前申报”“两段准入”等便利化措施,将货物通关时间压缩至2—5小时、客运通关时长压缩至52分钟;磨憨铁路口岸成为全国通关效率最高、货运增速最快,面向东盟最大的铁路口岸。“中老铁路+”发展态势良好,班列朋友圈逐渐扩大,“中亚班列(澜湄快线)+”国际货运班列品牌效应凸显,截至2025年5月,累计开行货运列车55961列,运输货物6072.5万吨。
对外贸易:量质双升,激活区域经贸“强引擎”
铁路运输牵引周边贸易升级蝶变。2025年前5个月,经中老铁路进出口货运量超248.2万吨、货值超10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9%、33.2%。机电产品、光伏组件、新能源汽车配件等高附加值货物出口激增,老挝的铁矿石、木薯粉、咖啡,泰国的山竹、榴莲等源源不断输向中国市场。2025年1—5月,云南与老挝、泰国进出口贸易总额分别为92.63亿元、70.2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2.1%、25%。
产业发展:链动融合,培育经济增长“新亮点”
铁路的轰鸣声唤醒了沉睡的资源和机遇。沿线产业布局不断优化,有色金属、新能源、生物医药、绿色食品、林板家居、纺织服装等产业链供应链加快完善,发展潜力不断激发。跨境产业合作持续深化,跨境旅游热度持续攀升,创新“中老铁路+旅游”融合发展模式,开行“星光·澜湄号”中老跨境旅游列车,推出“遇见琅勃拉邦”等特色跨境旅游产品,带动沿线旅游蓬勃发展。跨境农业种植合作规模扩大,境外替代种植面积近1000万亩。电力能源合作推进顺畅,中老EDL-T(老挝国家输电网公司)项目已进入实质化运营阶段,中老500千伏电力联网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中广核能源国际老挝清洁能源基地已开工建设,中老双向电力互济规模3年累计超3亿千瓦时。
民生交流:心路相通,编织命运共同体“连心桥”
每日开行的“澜沧号”动车组,已成为促进民心相通的重要桥梁。截至2025年5月,中老铁路开行客运列车76451列,发送旅客5343.6万人次,跨境旅客覆盖全球112个国家和地区。人文交流领域,援老挝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项目正式移交,老挝北部地区清洁饮用水示范项目、“光明行”“爱心行”医疗救助活动等持续开展,“亲诚惠容”理念在中老铁路沿线地区落地生根,加速打造中老人民的幸福路、发展路、友谊路。
来源:省澜湄中心
云南日报-云新闻编辑:李兴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