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要闻云南 云新闻 观点 云关注 州市 文体 辐射中心 云视觉 信息公开
首页 > 云新闻 > 正文
保山昌宁:林海中的“立体财富”
      发布时间:2025-07-07 17:41:12   来源:云南日报-云新闻
分享到:

原标题:保山昌宁:林海中的“立体财富”

眼下,保山市昌宁县各种森林食物迎来成熟采收季。

在“全国造林绿化千佳村”昌宁县田园镇四角田村,当地菌农们正在忙着采摘成熟的粉菌、干巴菌、见手青等特色野生菌。四角田村有林地3.4万亩,户均38.6亩,森林覆盖率高达84.6%,当地通过“幼菇不采提高产量、合理留种保护菌塘”“人工促繁”等科学管理与采集方式,不断提高野生菌的产量和品质。

在相关政策支持下,当地还发展野生菌深加工产业,建成了多条食用菌生产线。在一家合作社的生产车间,采取炸制、卤制等工艺,经过分拣、数字化设备清洗、切片、煎炸等工序后,一瓶瓶油鸡枞、卤粉菌就新鲜出炉了。目前,当地食用菌企业已经开发出油鸡枞、水鸡枞、卤粉菌等系列野生菌产品,销售网络遍布全国,并远销国际市场。

昌宁县田园镇四角田村党总支书记段宏燃介绍,村里采取统一采摘、统一收购、统一加工、统一品牌、统一销售的“五个统一”发展模式,使四角田村野生菌产量提升了10%,菌农野生菌收入突破1500万元、户均增收3400元,实现了“农产品”向“农商品”转变,生态资源向生态产业转化。

森林空间也为中药材种植提供了理想的生长环境,为林药产业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这两天,昌宁县鸡飞镇八甲村采用仿野生种植的紫皮石斛进入盛花期。当地采取“专业合作社+农户”的方式,巧妙利用地形坡度小的林地,种植石斛、重楼等名贵中药材,带动11个村民小组178户农户增加收入。“采取仿野生种植的模式,种植野生石斛18000株,仿野生种植的石斛,价格是人工种植的3至4倍。”鸡飞国有林场副场长赵应斌介绍。

在昌宁县观音山国社合作林场的一处林下经济示范基地里,30多名工人正忙着在林下套种黄精,这是当地继去年后在林下套种中药材。示范基地的中药材种植面积达120亩,种植中药材30多万株,有黄精、白芨、滇重楼、杜仲等10余个品类。目前,昌宁县已经发展石斛、滇黄精、滇重楼、三七等40余种林药品种,面积达8万亩。

“林下经济通过联农带农的方式,在不破坏原有的生态环境,不改变森林属性的情况下,带动周边农户增收。”保山耀阳农林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技术负责人张振麟说,他们通过示范基地将种植技术传授给当地村民,让大家发展壮大林下经济。

近年来,昌宁县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持续探索“生态远期得林、农户近期得利、远近互惠互利”的融合发展路径,形成了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林下产品采集加工、森林景观利用四大核心类型,涵盖林药、林菌、林菜、林禽、林畜、林蜂、森林旅游等7种发展模式,林下经济利用林地规模达67万亩,实现综合产值6.7亿元。

云南日报-云新闻记者:杨艳鹏

通讯员:周应彪 杨晓华 张思羽 李静

责编:袁熙

审核:谢祥睿(杨艳鹏)

责任编辑:云新闻
云南日报网 滇ICP备11000491号-1 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4-20030004 ® yndail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1999.11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云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1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可信网站身份验证 网监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