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绿美云南铺展“点绿成金”画卷
7月的彩云之南,天蓝、地绿、水清。滇池之滨,蜿蜒百里的绿道一路花开,一路风景。被誉为“水质风向标”的海菜花重新在洱海连片盛开,洱海畔129公里的生态廊道,串起苍洱山湖的美景、大理的历史文化、海西的田园风光。
肩负着守护祖国西南生态安全屏障的重任,云南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道路,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云南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为美丽中国建设扛牢云南担当、作出云南贡献。
截至目前,全省共划定生态保护红线11.35万平方公里,划建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333处。全省森林覆盖率达55.25%、森林蓄积量达21.44亿立方米,均位居全国前列。90%的典型生态系统和85%的重点野生动植物得到有效保护,国家西南生态安全屏障愈发牢固。
作为我国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最丰富的省份,云南建成全国唯一、亚洲第一、世界第二的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高等植物、脊椎动物和大型真菌种类均占全国50%以上,生物种类及特有类型居全国之首,“动物王国”“植物王国”“世界花园”生态品牌闻名于世。
云南配合生态环境部成功举办COP15,习近平总书记两次以视频方式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收获了“昆明宣言”“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等重大成果。
立足独特生态优势和生物多样性优势,云南积极拓宽“两山”转化路径,努力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美丽中国建设云南示范样板。近年来,云南成功创建20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9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40个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放眼全省,“点绿成金”的故事不断续写——
华坪县守好生态屏障,培育绿色产业,不断探索矿业转型、矿山转绿、矿企转行、矿工转岗的“四转”模式,形成以晚熟芒果为代表的生态产业,走上了从“黑色经济”向“绿色经济”发展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之路;
西畴县大力弘扬新时代“西畴精神”,在实践中探索出可复制可借鉴的“六子登科”石漠化综合治理模式,统筹生态保护修复和“生态+”产业开发,发展林木、林果、林花、林药、林禽、林菌、林游、林草“八林经济”,探索出了一条适合深度石漠化地区脱贫致富、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路径,荣获第五届“全球减贫案例征集活动”最佳减贫案例;
昭通市赤水河流域以机制创新驱动流域生态环境保护联防联控联治,协调推进“生态+红色文化+特色经作”产业融合发展;
……
轻风拂过山林,走在广袤的云岭大地上,一幅万物生长的美丽画卷在云岭大地铺展。抬头看到“天空蓝”,俯首可见“碧水清”,放眼满是“生态绿”,处处彰显生态文明之美,闪耀绿色发展之光,照见新时代彩云之南生态文明建设的坚实步伐。
云南日报-云新闻记者:胡晓蓉
编辑:郑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