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1000株→3925株,看见“植物大熊猫”生生不息的10年
工作人员采集红河苏铁雄花花粉
记者近日从个旧市相关部门获悉,自2015年云南大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开展红河苏铁人工繁育试验以来,这一珍稀濒危物种的植株总数从1998年的不足1000株增至如今的3925株,数量呈稳步增长态势。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员龚洵介绍,红河苏铁分布范围非常狭窄,目前在全世界范围内仅发现生长在个旧地区,被誉为“植物大熊猫”。红河苏铁有雌雄之分,往往是雄花先开,但当雌花需要授粉时,早已盛开的雄花花粉活性已大大降低,所以在自然情况下红河苏铁的繁育率很低。2015年,云南大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工作人员首次发现开花的红河苏铁,在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科研人员指导下,工作人员对红河苏铁进行了人工辅助授粉试验,开启了红河苏铁的人工扩繁工作。
2015年以来,云南大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个旧管护所工作人员多次在红河苏铁开花季深入保护区,寻获正在开花的红河苏铁雄株,测量记录相关数据,采集花粉并进行人工授粉,待雌花成熟结实后,采集籽种进行人工繁育,再把繁育出的红河苏铁幼苗带回野外,以此扩大种群数量。通过人工繁育,保护区工作人员共培育出红河苏铁幼苗3200余株,并于2017年、2019年、2022年分三批将其带回原生境,回归种植的红河苏铁保存率在90%以上。除人工繁育外,保护区还采取“人防+技防+物防”措施,保护红河苏铁的生存环境,确保红河苏铁数量递增、群落扩大。目前,红河苏铁野生植株达1368株,人工回归植株达2557株。
云南日报-云新闻记者:饶勇 通讯员:徐彬
编辑:郑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