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高标准履行社会责任!云南这5家省属企业这样做
7月22日,“高标准履行社会责任 助力实现高质量发展”云南省属企业2025年履行社会责任促进可持续发展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二场)在云南海埂会堂召开,5家省属企业介绍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2024年
云锡控股
以改革创新激发深层动能
跑出了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
开创了做强“全球最优锡铟产品供应商
全球最优锡铟行业解决方案提供商”
创建锡铟行业世界一流企业的新局面
凝心铸魂
政治引领更加坚定
始终把讲政治摆在首位,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驰而不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自觉接受省委巡视全面“政治体检”,正气充盈的政治生态持续巩固,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愈加浓厚。云锡“产业报国之路”在央视《共和国巡礼·云南篇》特别节目展播,《做实做细“三个一”工作,以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等2篇通讯登上《人民日报》,下属锡业分公司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1个党支部获评“云岭先锋红旗党支部”。
矢志改革
治理效能全面提升
聚焦增强核心功能和提高核心竞争力,纵深推进新一轮国企改革发展三年行动,整体完成率达84%,下属新材料公司新入选国务院国资委“科改企业”。打造适配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优化提升“四大战略单元”+科技创新、人才培育“两个平台”的“4+2”整体布局,有色金属实体产业集团支撑构架更加完备。
聚焦“一利五率”核心指标改善,坚持“有利润的营收、有现金流的利润”,提质增效、颗粒归仓,经营含金量持续提升,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能力不断增强,2024年实现利润总额13.62亿元、利税总额34.3亿元、有色金属总产量36.64万吨、工业总产值470.08亿元、企业增加值74.56亿元。
深入实施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加强精勘细查,推进增储上产,提前一年完成云南省“十四五”锡战略找矿目标任务。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引入代表国家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的6家重量级战略投资者注资近9亿元,形成新材料产业发展战略支撑、资源赋能、深度协同局面;加快建立骨干员工中长期激励机制,成为云南省首家以《国有科技型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暂行办法》为指引实施股权激励的企业。深入推进公司治理示范创建专项行动,云锡控股公司及下属锡业股份成功创建为“省属企业公司治理示范企业”。
向“新”向“智”
新质生产力加速构筑
加快发展以科技创新为主导的新质生产力,勇担锡铟创新链“链主”,全力打造锡铟领域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牵头建设“云南锡铟实验室”成功获批并投入运行,国家锡铟产业技术创新高地及原创技术策源地加快打造;参建国家战略性稀有金属矿产高效开发技术创新中心并成功获批,云南省国家级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实现零的突破。推动全产业链创新,锡化工公司入选第一批国家级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新增1个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3个项目获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一等奖,2个项目获云南省科技进步奖,“炼锡智造示范工厂项目”入选云南省打造世界级“灯塔工厂”培育名单。
“碳”路前行
生态底色持续擦亮
锚定“双碳”目标,践行“两山”理念,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动全产业链向绿色低碳转型升级,交出了一份写在青山绿水间的“亮丽答卷”。2024年,投入环保资金3.65亿元,矿山生态修复110余公顷,利用冶炼余热、矿山余能等发电9900余万千瓦时,减少碳排放6.8万吨以上,建成国内首个井下长距离管道输送尾砂膏体充填系统、云南首个含砷含盐类危险废物刚性填埋场,新增国家级绿色工厂1个,省级绿色矿山1个,下属文山锌铟冶炼公司连续两年获评云南省锌冶炼行业能效“领跑者”企业。
共创共享
责任故事深远传播
积极参加中国有色金属论坛、国际锡业大会、亚洲锡业周等行业盛会,不断输出云锡标准、云锡方案,增强行业影响力和话语权。高质量参展第八届南博会、中国国际供应链博览会、中国产业转移大会等主流展会,传递锡铟金属“无可替代、无处不在”的重要战略价值。着力创建幸福企业,在岗员工年均工资增幅7.39%,实施全员补充医疗保险首次计提金额六千余万元。坚持回馈社会,累计向绿春县投入定点帮扶资金近4000万元。提升负责任国资国企新形象,云锡ESG报告连续两年获“五星级”权威评级,2024年“国资国企先锋100指数”排名提升至第17位,下属锡业股份万得(Wind)ESG评级首次升至A级。
过去的一年
云南省工投集团持续推进
国企企业三年改革行动
聚焦工投集团发展战略定位
切实履行国企社会责任
以责任管理推动高质量履责实践
始终坚持经济责任
社会责任、治理责任相统一
取得了积极的进展和成效
聚焦主责主业,筑牢可持续发展“压舱石”
坚持创新引领。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推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与重大项目创新突破,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全年研发费用5.85亿元,累计完成申报研发平台40个,新增各类专利84项。
加强品牌渠道建设。在提升市场占有率方面持续发力,南天信息连续5年入选IDC全球金融科技公司百强榜单TOP50;云植药业连续三年入选“中国中药企业百强榜”,建立了覆盖全国的销售网络;医药销售“大医院、大品种、大市场”建设初具雏形,加大省外市场业务拓展力度;云无公司加快“军转民”大健康产品布局。
坚持绿色发展,筑就可持续发展“新底色”
2024年,集团环保总投入达1147万元,打造了一批具有示范意义的环保项目:云植药业通过乙醇回收工艺改造,年回收溶剂15吨,同步采用水洗+活性吸附工艺治理挥发性有机物,年减排7吨,实现环保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楚雄云植自主研发的除臭系统创造性地解决了污水臭气治理的难题,为行业提供了新的“云植方案”;南天信息投入40万元升级磷化废水处理设施,有效防范废水超标排放风险;云无公司全年规范处置危险废物5吨,从源头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践行责任担当,织密可持续发展“幸福网”
助力乡村振兴。扎实促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年投入帮扶资金56.6万元。通过产业助农、消费惠农、人才培育等形式,助力村集体经济增收。
筑牢安全防线。坚持底线思维,统筹好发展和安全,狠抓安全生产工作落实,深入推进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全年安全生产投入3700万元,7户企业通过了安全生产标准化三级达标认证。
关心关爱员工。实施全面系统的培训计划、构建多元畅通的职业发展通道、完善科学合理的选人用人机制,为员工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成长机会。通过大病救助、子女助学、心理疏导等举措全方位关爱员工,让员工共享企业发展成果,员工满意度连续三年保持98%。
完善治理体系,锻造可持续发展“强引擎”
坚持深化改革。全面完成省国资委年度改革任务,主责主业清理整治全面完成;加快推进“瘦身健体”,截至目前累计已经压减法人户数25户;推进混合所有制企业整治,11户企业实现扭亏或减亏。南天信息被省国资委评为“省属企业公司治理示范企业”、被国务院国资委评估为科改示范“优秀”企业。
依法合规经营。推动内控、合规体系全面落地运行,系统梳理集团管控权责边界,明确审批权限400余项;完善总法律顾问制度,推动5户重要子企业健全合规管理体系,切实筑牢风险防控的“三道防线”。
2024年
云南航产投集团全力打造
“机场建设与运营、临空经济
航空保障”三大主业
在党建引领、投资建设、安全发展
服务品质、市场开拓、绿色支撑等方面
取得了实际成效
坚持党建引领,推动党建与生产经营融合更加深入
不断深化党建与经营共同推进,强化“三重一大”实施办法等顶层制度设计,以党建引领推动枢纽建设、安全服务、改革攻坚、生产经营各项工作高质量发展。同时,全面推进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压减法人户数、对标一流的价值创造、混改企业整治全面完成,亏损子企业大幅扭亏、减亏,提前完成国企改革三年行动80%以上的任务目标。
聚焦产业价值,打造流量为基、价值为核的航空产业链
加强“干支、支支、支通”航线拓展力度,新开加密多条航线,同时聚焦国际客货市场,完善航空口岸功能,提升通关效率,打造与政策适配的航旅产品,进一步提升国际中转的便捷度与竞争力;不断强化飞机维修核心能力,取得国产民机的保障资质,实现州市机场第三方航线维修市场全面统一;延伸服务保障链条,“通用航空+无人机”业务全面融入低空经济发展;加快推动物流业务转型,组建现代物流企业,弥补前端组货短板。
统筹安全与发展,全力提升本质安全水平
持续巩固“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成效,确保运行安全、空防安全、消防安全、网络信息安全、公共卫生安全和施工安全。全年未发生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连续4年未发生责任原因征候,顺利实现航产投集团成立以来连续第6个、机场集团连续第21个安全年。全省机场放行正常率91.72%,其中昆明机场放行正常率达到91.97%,位列全国十大机场首位。
践行“真情服务”理念,以品牌打造提升服务“新”“质”含量
健全服务体系、丰富服务产品、强化服务协同、提升运行质效。昆明机场“易畅转”项目入选全国旅客联程运输服务品牌典型案例;丽江机场“和美空港 心程相伴”、西双版纳机场“候鸟无忧”等5个服务产品入选全国民用机场服务质量管理体系优秀案例;“晚安长水”“遇见云南”“航延破局”等5个服务产品被云南省交通运输厅列为优秀服务案例。实施航班保障流程精细化管理,保山、普洱、澜沧等7家机场截载时间缩短至25分钟,昆明机场截载时间由去年的45分钟缩短至40分钟,旅客乘机出行更加便捷高效。
推进“双碳”发展,协同开展节能、降碳、减污、扩绿、增效
加快“双碳”实施路径和研究,持续提升碳排放管理能力,统筹绿色低碳绿美机场建设成果显著。压紧压实各机场水、电、汽、油等能耗指标,积极推动“油改电”,新能源车辆和充电设施不断增加,APU替代设施实现了近机位的全覆盖,场内地面交通运行电动化、清洁化水平逐步提升。截至2024年末,集团获评“双碳”四星机场1家(昆明),“双碳”二星机场6家(西双版纳、临沧、腾冲、芒市、丽江、沧源)。昆明、沧源、泸沽湖等7家机场获评云南省绿美交通标杆典型示范项目。
勇担社会责任,推动发展成果与社会、员工共享
顺利完成南博会、GMS领导人会议等重大活动服务保障。坚持以职工为中心,打造“会暖航投”职工普惠品牌,形成“会、站、家”一体化的职工文化阵地。助力乡村振兴,开发“云花”“云菌”“云香”系列产品,合作建设“十大名品”展销窗口,为各州市文旅产品提供广告资源,为迪庆松茸、大理柠檬、保山咖啡等季节性优质产品提供全链条航空物流支撑。搭建合作共赢的“桥梁”,以柬埔寨暹粒吴哥国际机场为平台,通过航空运输方式助力文化产品“走出去”。
2024年
云南省康旅集团坚持党建引领
强化使命担当
将社会责任贯穿企业发展战略规划
生产经营、改革发展各个方面
并取得显著成效
坚持政治引领
公司治理体系持续优化
一是持续筑牢党建基石。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不动摇。开展党纪学习教育,推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基层一线。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下属山海遊普者黑蒲草塘党支部获评“云岭先锋红旗党支部”,城投置业物业公司党支部创建为省国资委“规范化建设示范党支部”,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与组织功能持续增强。
二是持续完善公司治理体系。深入实施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扎实推进集团“3510”行动计划,持续开展公司治理示范创建行动,深入进一步规范各级董事会建设及运行,建立外部董事人才库,持续做好委派董事履职管理和评价考核。按照“战略+运营”“战略+财务”、特殊管控三种模式,分层分级分类实施差异化授权放权,健全经理层行权履职制度,提升集团化管控水平。
聚焦主责主业
推动企业高质量转型发展
一是生产经营持续向好。2024年集团实现收入117.24亿元,经营性净现金流7.85亿元。文旅板块活力迸发,“山海遊”品牌引入全新业态77项,接待游客近1300万人次,实现收入9.59亿元。酒店业务市场渗透率达106%,玛御谷悦椿国际品牌酒店成功开业。滇池国际会展中心保障国内外展览342场,接待游客1650万人次。康养板块悦养园城医康养综合体开业运营。城开板块,打造腾冲玛御谷、温泉山谷2个“旅居云南”康旅样本,山海湾8号、金澜锦翠等地产项目销量逆势上涨,物业板块实管面积增长18.21%。教育业务与华为公司共建云南首家数智现代产业学院;环保板块盘活35个在建项目,实现收入27.95亿元。
二是品牌影响力持续增强。集团锚定“3815”战略发展目标,持续叫响做实“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践行“客户至上、追求卓越”的品牌理念,各业务板块品牌价值稳步提升。“山海遊”文旅品牌势能强劲,“山海湾”地产品牌以品质赢得市场,“云城服务”物业品牌影响力不断增强,云南水务环保品牌在国内外树立良好形象,康旅教育“数智化+产教融合”模式获广泛认可,多品牌协同发力,康旅集团整体品牌美誉度与市场竞争力持续提升。
践行绿色发展
生态环保效能持续提升
一是健全绿色管理与运营体系。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将绿色管理贯穿全流程,三七科技废气排放同比减少2.01吨,中水回用6.74万吨;土储公司完成63个废弃矿山治理,种植乔灌木1万余株,恢复耕地13.4公顷、林草地8.68公顷;云南水务持续实施环洱海“百村”污水收集与处理工程、城乡统筹供水工程、苍山十八溪生态环境保护、清水长流入湖工程,做好洱海流域33条入湖河道治理,每年向洱海注入1亿立方米的优质山泉水,为洱海水环境系统的良性循环做出了贡献。
二是持续深耕环保产业。加大环保技术研发投入,聚焦水务、固废领域,深耕供水、污水处理、再生水回用、危废处置等业务,云南水务全年供水4.94亿吨、污水处理9.6亿吨、生活垃圾处理172.03万吨、危废及医废处理2.37万吨。在“一带一路”沿线运营的泰国普吉岛生活垃圾发电厂获当地年度“社会责任贡献奖”及15年特许经营权;印尼泗水垃圾发电厂与当地沼气发电厂联动,解决175万人居环境问题。
彰显国企责任
助力民生改善民族团结
一是扎实推进乡村振兴与民生改善。投入定点帮扶专项资金90万元,实施基础设施修缮、教育帮扶等27个项目,惠及3.36万人。建立“景区+集体+农户”联农带农机制,通过协助销售、景区代售实现消费帮扶280.58万元。开展人居环境整治,硬化入村道路、改善夜间照明、治理水土流失,提升乡村宜居度。以“走出去、请进来、现场教”模式帮扶乡村教育,培育“教得好、留得住”的教师队伍。
二是促进民族交往交融,助力团结进步。将企业发展与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融入全省各民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旗下曼听公园获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以文旅融合带动周边村寨住宿、餐饮等业态发展,村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从90年代不足3000元增至超万元,实现“建一个景区、引一批产业、促一方发展、富一方群众”,有效助力民族团结与社会稳定。
2024年
云南省设计院集团
推动责任理念不断清晰
组织体系不断健全、责任能力不断提升
推荐滇池绿道等3个案例
入选《云南省国资国企社会责任ESG蓝皮书》
入选国务院国资委
“国有企业社会责任·先锋100指数”榜单
社会责任工作开启了新篇章
聚焦主责主业,深耕勘察设计市场,提升行业龙头地位
紧紧围绕落实省委“3815”战略发展目标和“三大经济”“三大工程”部署要求,完成一系列重大工程项目落地,荣获“云南好村寨”、詹天佑奖等奖项。昆明融通中心(原鼓楼大厦)提升改造成为城市更新典范,沪滇临港昆明科技园树立“工业上楼”标杆,金碧公园重塑昆明百年文脉记忆。承接10余个园区经济项目、20余个口岸经济项目的规划设计工作。承接长水机场配套项目、云南大学等多所高校及昆明怡景园度假酒店改造提升等项目,巩固传统勘察设计市场。
2024年,集团实现营业总收入7.84亿元,实现利润总额4106.16万元,同比增加253.90万元,增幅6.59%,经营业绩领先行业平均水平。
聚焦转型升级,实施科技创新驱动,提升价值创造能力
深入实施“科技兴企”战略,2024年研发经费投入强度8.03%,成功申报成为国家级知识产权优势企业、省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获省级优质工程奖、科学技术奖、工人先锋号及五一劳动奖章奖励项目和个人10余项。自主研发的“智慧韧性城乡评估服务云平台”在建筑安全智慧评估领域国内首创;组合隔震减震技术在多个重点工程成功应用。
在资质拓展领域,集团共有各类工程建设资质40余项,去年新申办取得风景园林甲级设计资质、工程监理甲级资质、市政行业乙级资质、电力行业乙级资质、展览陈列工程设计与施工一体化一级等资质,成立“监理中心”和“新能源中心”,积极推动经营业务向工程总承包、全过程工程咨询、数字化、新能源等新资质业务、新兴产业链、新经济市场转型。
积极拓展低空经济领域业务,参与第八届、第九届南博会等重大展览活动规划设计工作。积极布局省外市场,承接西藏拉鲁湿地保护、四川凉山州喜德县新能源发电建设等项目。主动布局境外市场,积极融入和服务“一带一路”,承接越南造纸厂、老挝赛色塔磨万联动产业园区全过程咨询业务,努力拓展南亚东南亚、中东和非洲等海外市场。
聚焦战略定位,全面深化国企改革,提升规范治理水平
聚焦“打造成为西部一流、国内先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设计企业”的战略定位,严格执行各治理主体权责清单,深入推进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健全全面合规管理体系,及时调整下属企业主责主业,与集团本部形成工程咨询产业链上下游协同效应,积极布局区域市场。
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坚定改革发展决心信心,集团全面深化国企改革完成率98.51%。修订完善《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办法》《融资管理办法》《下属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办法》等制度,开展低效无效资产盘活与“三项制度”改革,加快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聚焦安全责任,着力防范化解风险,提升安全发展环境
坚持统筹好发展与安全,制定《合规管理手册》《应收账款管理办法》等10余项管理制度,提升抵御风险能力。积极防范债务风险,重点有效处置政府拖欠款项问题,化解存量风险,严控增量风险。制定并落实《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文件(D版)》《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等制度,推进质量管理三体系并轨运行,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保持零安全事故。修订《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办法》,开展违规经营投资损失责任追究核查工作,建立股权代表、参股企业管理规章,形成股权穿透式管理机制。
聚焦绿色低碳,践行“两山”理念,提升绿美企业建设
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在新能源设计、生态修复、城乡治理等领域持续发力,通过一系列标杆项目与行业标准的落地,勾勒出“绿美国企”的实践样本,为云南绿色发展注入强劲动能。积极开拓新能源相关业务,构建“集中式+分布式+特殊场景”光伏矩阵,承接省内外10余个光伏项目全过程工程咨询业务,推动云南能源结构低碳转型。
积极重塑绿色矿山,深度参与治理九大高原湖泊生态保护等重点工程,其中在洱海流域实施截污管网深度排查、大理污水系统提质增效工程构建“源头减排—过程控制—末端治理”全链条治理体系,提升城镇污水收集处理效能,为高原湖泊生态保护筑牢屏障。
积极融入云南省“绿美城市”与“绿美乡村”建设,规划设计的滇池绿道成为市民休闲旅游的网红打卡地;普洱市洗马湖片区生态修复、昆明树木园改造等项目以“公园城市”理念推动城乡绿美建设。牵头制定《云南省民用建筑节能技术标准》等多项省级标准,申报省级重大专项3项、绿色建筑星级认证12项,形成“标准编制—技术研发—成果转化”闭环,开展绿色低碳培训,推动磷石膏综合利用等新技术实践。
聚焦党建引领,深化企业文化建设,提升高质量发展动能
全面贯彻“两个一以贯之”,深入践行“设计创新美好生活”品牌口号,充分发挥工匠精神,推动党建工作与改革发展、经营管理深度融合,同频共振,“十四五”期间持续发布年度《社会责任ESG报告》。强化政策研究,协助政府开展投融资策划、引进投资企业,充分发挥高端智库作用。
完善人才培养和引进计划,通过内部培训、外部交流、导师带徒等方式,提升员工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注重员工职业发展规划,为员工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聚焦做强做优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生态宜居乡村、旅居云南等部署要求,规划设计建设了一批特色民宿、文化广场、乡村旅游设施等,推动了乡村产业发展和人居环境改善。
聚焦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协调发力,持续开展产业帮扶、技术设计帮扶、消费帮扶、技术培训等措施,切实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积极参与边疆地区、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的建设项目,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贡献力量。
来源:云南省人民政府网站
云南日报-云新闻编辑:郑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