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瑞丽沿边产业园的“成长密码”
晨雾未散,瑞丽江畔的机械轰鸣已率先打破宁静。走进瑞丽沿边产业园区,165万平方米的厂房与配套用房在晨光中铺展,4.2万名产业工人穿梭于流水线间。这座承载沿边开放使命的“边境新城”,正以年均超80%的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书写着“边疆变前沿”的发展奇迹。
瑞丽沿边产业园区。瑞丽市融媒体中心记者孙宏伟/摄
数据里的“成长曲线”:
从“零星”到“集群”的产业跃升
翻开园区发展台账,一组数字格外醒目:2023年以来,纺织服装企业从2家增至122家,通信电子企业从3家增至19家,装备制造企业从2家增至7家,进口商品落地加工企业从9家增至37家;用工人数从2000人攀升至4.2万人;规上工业增加值2023年增长86%、2024年增长119%;升规工业企业突破20家,2025年预计升规企业40家以上。
“这不是简单的数字堆砌,而是产业链从‘单点突破’到‘集群成势’的跨越。”园区管委会负责人指着规划图介绍,通过聚焦纺织服装、通信电子、装备制造、进口商品落地加工四大主导产业精准招商,这里形成了国内重要的纺织服装产业带,音响、液晶模组、光通信连接器3条通信电子产业链,摩托车、储能柜制造2条装备制造产业链,以及进口农副产品加工产业集群。
瑞丽沿边产业园区环山工业园片区内的服装企业车间。瑞丽市融媒体中心记者孙宏伟/摄
共建中的“双向奔赴”:
企业当“主角”,政府做“后勤”
在环山片区,上海稳羿科技产业园的工地里机械轰鸣。“从决定在瑞丽沿边产业园区建厂,仅用2个月时间我们土地的证书就办好了,这样的速度放在东部地区都算快!”总经理邓飞波感慨道。这背后,是园区创新的“园中园”发展模式——雅戈尔、湖北浩宇、福建仁和等企业投资70亿元建设10个项目,按企业投资、自主建设、招商运营和政府提供要素保障、完善配套、精准服务的发展模式,建成后可提供厂房及配套用房200余万平方米,满足100余家企业入驻需求。
以“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共建模式,在这里正释放强劲动能。链主企业的“磁石效应”加速显现:印绣花、拉链、面辅料等配套企业纷至沓来,中缝重工、富山、杰克等10余家设备供应、融资租赁、技术解决方案企业相继落户,园区承载能力与吸引力显著提升。
园区员工庆祝生日。图源:德宏州融媒体中心
服务里的“温度刻度”:
从“企业找服务”到“服务找企业”
“入驻前帮找厂房,外籍员工集中引进。入驻后解决用工、物流、订单问题,就连消防培训都定期上门。”瑞丽瑞语服装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早细数“成长清单”,“地方党政部门的周到服务,让我们可以安心生产、放心发展。”
企业的获得感,更藏在细节里。6月26日,瑞丽瑞语服装有限公司的车间里,9名外籍员工在工友陪伴下过集体生日。26岁的优优笑着说:“我从公司成立就在这里,学到了技术,遇到了好人,喜欢在这里的每一天。”
“保姆式服务”换来企业发展“加速度”。沐艺时装总经理张杰介绍,公司从成立到建成仅用近2个月时间,目前拥有1.8万平方米厂房的企业,已吸纳800多名外籍员工。“市委、市政府牵线,鸭鸭羽绒服工厂近期来考察,未来合作可期。”上海稳羿科技产业园总经理邓飞波则指着工地介绍,“一期3.3万平方米厂房10月交付,五君鼎服饰、兴东泰电子即将入驻。二期已有上海纺织集团等企业意向入驻。全部投产后,预计产值将超过5亿元,可提供1500至2000个就业岗位。”
瑞丽沿边产业园区车间。图源:云南网
未来“新图景”:
从“园区”到“新城”的开放叙事
站在环山片区的高地上远眺,塔吊林立、货车穿梭——这里不仅是产业的“孵化器”,更是边境开放的“试验田”。
“我们用市场化的‘指挥棒’,把政策、区位、资源等比较优势转化为产业竞争力。”园区管委会负责人说,通过招商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五找”(找订单、找市场、找资金、找政策、找伙伴)制度、每周见面会等创新,解决企业诉求848项;依托融信服平台累计发放贷款29.9亿元,惠及企业2710家次;整合物流需求降低运输成本,对接头部品牌促成采购合同300余万件;……
从“车间里的轰鸣”到“生日歌的欢畅”,从“企业服务专班”到“外籍员工笑脸”,瑞丽沿边产业园区正以“边疆速度”与“开放温度”,打造沿边开发新高地。
来源:《云岭之窗》杂志社(执笔:通讯员 杨雪梅、杨腾荣)
云南日报-云新闻编辑:郭星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