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要闻云南 云新闻 观点 云关注 州市 文体 辐射中心 云视觉 信息公开
首页 > 云新闻 > 正文
昭通巧家:一株“小草药”激活乡村振兴“大能量”
      发布时间:2025-07-28 20:19:58   来源:云南日报-云新闻
分享到:

原标题:昭通巧家:一株“小草药”激活乡村振兴“大能量”

夏日的乌蒙山深处,昭通市巧家县马树镇的山间坝子生机盎然。连片的当归、党参田垄间,务工村民正忙着除草施肥,空气中弥漫的药香里,藏着乡亲们的增收希望。“去年种60亩赚了不少,今年直接扩种到200多亩!”种植大户黄贵的话语里满是底气。在马树镇,这株“小草药”不仅让土地焕发新生,更成为巧家县撬动乡村振兴的“绿色引擎”。

依托高海拔、优质水源的天然优势,马树镇把中草药种植作为“重头戏”,如今已形成当归1.3万亩、党参2千亩、育苗基地1千亩的规模,草乌、黄精等特色品种也在探索中。收益是最好的“强心剂”。当归亩产值超2万元,净利润约8000元;党参每亩利润更是突破1万元。

种植户余和美与黄贵去年合作种植60亩,今年果断扩大规模,仅务工工资就已支付30万元。“每天120元,加班另算,家门口就能挣钱!”务工村民周永翠笑着说,每月3000多元的收入让她心里踏实。更可喜的是,产业兴旺还吸引了年轻人回流,大学生张永芳利用暑假返乡务工,为产业注入了青春活力。在马树,中草药不仅鼓了种植户的腰包,更织密了“就业网”。全镇像余和美这样的种植户,都优先雇请周边村民,日清月结的工资让留守乡亲有了稳定收入,“小药材”真正成了“富民草”。

马树镇的蜕变,是巧家中草药产业崛起的缩影。作为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带的“立体宝库”,巧家最低海拔600米、最高4041.6米,“一山分四季”的气候孕育了856种野生中药材,药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更因“盛产良药”得名,为产业发展埋下“先天伏笔”。

从全县来看,2024年全县中草药种植面积达1.8万亩,产量1.2万吨,综合产值1.3亿元,当归、党参、草乌等品种主要分布在马树、药山、东坪等乡镇。2025年,全县种植面积扩至3万亩,预计产值达2.2亿元。在生产模式上,“农户自发+订单种植+企业承包”多元并行,2023年以来引进2家龙头企业,本土合作社也逐步壮大,形成“企业+村集体+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

面对产业发展,巧家县正积极发力。在国有林场建成40亩试验示范基地,试种白芍、重楼等品种,筛选适宜规模化种植的“当家品种”;通过“以奖代补”项目,鼓励林下种植、粮药套种等新模式,红花与玉米轮作每亩可增收2000元;引进龙头企业、培育本土合作社,推动“分散种植”向“集约经营”转型。

“到2030年,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将达10万亩,产量9.2万吨,农业产值突破10亿元。”这是巧家中草药产业的长远蓝图。依托药山资源,当地正谋划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大文章:打造“药山”品牌,建设种质资源库和GAP基地;开发中医药康养旅游,推出“数字药山”沉浸式体验、家庭康养文创产品;联合科研机构开展良种繁育,让856种野生药材“从山间到指尖”。

从马树镇田垄间的“药苗”,到药山脚下的“康养梦”,巧家县正以一株“小草药”为支点,撬动乡村振兴的“大能量”。

云南日报-云新闻记者:沈迅 通讯员:彭文琳 饶兵 单楠

编辑:黄世俊

审核:李兴文(沈迅)

责任编辑:云新闻
云南日报网 滇ICP备11000491号-1 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4-20030004 ® yndail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1999.11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云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1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可信网站身份验证 网监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