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稳中向好!云南高质量发展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7月28日,云南省2025年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在云南海埂会堂召开,有关负责人介绍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今年以来,省委、省政府以严实作风难中求进、干中求进、变中求进、稳中求进,全省经济持续回升、稳中向好,高质量发展取得新进展新成效。上半年,我省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5537.44亿元、增长4.4%。
强统筹、出实招,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主要领导研究推动,及早部署一季度良好开局、接续实施夏季攻势行动;分管领导逐个行业研究分析,逐个州(市)服务指导,逐个项目协调推动,逐个企业走访帮扶;优化“两新”工作机制、积极承接“两重”政策,制定出台深谷电价、优化新能源成本分担机制、促进光伏发电与光伏制造融合发展、实施100户重点亏损企业帮扶行动等系列政策措施,有力推动经济回升向好。上半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速较去年全年、今年一季度分别提升1.1个、0.1个百分点,与全国差距不断缩小,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进出口总额等指标增速也快于一季度、好于去年全年。
调结构、提质效,转型升级稳步推进
高原特色农业提质增效,设施蔬菜、小浆果、花卉产量占比分别提升至32%、49%、52%。卷烟结构不断优化,烟草制品业增加值增速较一季度提升0.2个百分点。能源建设加快推进,上半年新增投产新能源装机1377.01万千瓦,全省发电量增长9.3%、原油加工量增长6.7%、原煤产量增长5.9%。砚山宏泰、宏砚高精扁锭、神火铝箔等一批项目投产带动绿色铝产能释放、链条加快延伸,云铜搬迁等项目达产满产带动有色行业增加值增长16.9%,新能源电池产业增加值增长72.1%。工业发展效益持续改善,今年上半年,工业大类行业增长面较一季度提升2.5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4.4%、较一季度提升5.1个百分点。
稳投资、促消费,需求潜力进一步释放
省委、省政府连续14个季度召开重大产业项目调度推进会,上半年计划新开工重大产业项目开工率85.13%,固定资产投资今年以来持续增长,能源、交通、水利投资分别增长30.7%、17%、5.6%,产业投资占比提升至53.9%。“国补+省补”政策叠加,10亿元彩云系列消费券和30亿元国家以旧换新补贴资金撬动消费超300亿元,限额以上计算机、家电、通讯器材、新能源汽车零售额分别增长123.9%、74.5%、69%、14.8%。房地产市场加快回暖,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长4%、高于全国7.5个百分点。推动“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具象化,上半年全省接待游客人次增长10.8%、实现旅游总花费增长10.5%,其中境外入境过夜游客增长86%,旅居人数增长45.4%。
优环境、扩开放,发展活力持续迸发
健全服务民营企业工作机制,省领导提级召开政企沟通圆桌会议;组建省级投资和招商引资工作专班,精准开展招商引资,上半年招引亿元以上项目529个、增长43.4%,全省实有企业数增长6.18%。务实推进“一带一路”南向国际陆海大通道建设,“中亚班列(澜湄快线)”多式联运货运品牌更加丰富,中老铁路累计发送旅客超5460万人次、运输货物超6200万吨。“2+3+N”沿边产业园区加快建设,纺织服装、消费电子产业加速聚集、累计落户企业191家,瑞丽等地产业园区标准厂房一房难求。高水平举办第9届南博会,签约投资项目、外贸合同金额分别达136.1亿元、84.8亿元。
稳就业、促增收,安全底线更加稳固
加大民生保障力度,城镇新增就业28.04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514.93万人,其中脱贫劳动力转移就业326.28万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2%、比全国高0.3个百分点,民生支出占比达74.8%。充分运用“1262”精细化预报与响应联动机制,成功应对12轮强降雨,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分别下降14.1%、11.2%。
优方法、重落实,拼劲干劲不断增强
各地各部门紧盯目标、扛牢责任,不断优化改进工作方法,抓实每项工作、逐项破解难题,“拼经济”干劲十足。9个州(市)经济增速快于一季度,7个州(市)增速高于全省,特别是昆明市“进”的势头更加明显,楚雄州“快”的速度继续保持,曲靖市稳住了经济增长。
下一步,我省将主要抓好以下方面具体工作:一是做大做强高原特色农业,持续增加农民收入;二是多措并举加快工业发展,加大资金政策支持力度,推动一批重大项目落地开工、投产满产,优化提升存量、延链补链扩增量;三是挖掘旅游消费潜力,放大“国补+省补”撬动效应,加快重点服务业发展;四是推动投资扩量提质,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全力抓好设备更新,稳住重点领域投资;五是激发房地产市场潜力,加快推进城市更新,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六是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创新推行跨区域产业协作发展机制,一体推进“三大经济”;七是加强经济运行分析,建立全省牵引性重大产业项目攻坚突破工作机制,谋划推动绿色铝、石油化工、磷化工等重大项目落地,同时,高标准编制好我省“十五五”规划纲要;八是统筹发展和安全,抓好风险防范、民生保障、安全生产等工作。
记者:云南省有什么措施进一步发展夜间文旅经济?
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
为了打响夜间经济品牌更好地促进文旅消费,今年7月24日,经省政府同意,省文化和旅游厅联合省公安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商务厅等8部门制定了《关于进一步推动云南夜间文旅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下一步,省文化和旅游厅将抓好政策落地,推动文旅流量转化为消费增量,加快推进“云南之夜”品牌建设,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工作考虑:
第一,打造标杆引领。支持昆明市、大理州、西双版纳州等有条件的州(市)建设夜间文旅经济标杆城市。重点支持昆明市逐步再现翠湖九巷十三坡、米轨小火车等“老昆明”实景,打造国际夜间文旅消费之都。通过微改造、精提升,提质翠湖片区、斗南花市、大理古城、告庄西双景等10个以上全国知名的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打造60个以上夜间文旅消费街区。推动巍山、建水、沙溪等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在严格保护的前提下通过合理开发,防止过度商业化。
第二,培育消费场景。支持有条件的州(市)围绕郑和、聂耳、徐霞客和西南联大等IP推出大型演艺,开发舞台剧、沉浸式实景演出、情景演出、小剧场或庭院剧。鼓励举办大型的营业性演出并逐步优化审批流程。组织各州(市)开展“遇见云南”夜间民族特色广场舞活动并按程序给予奖补。支持旅游景区、历史文化街区等市场化运作,创新推出夜间沉浸式体验场景。积极引培影视娱乐、沉浸互动、夜间直播、体育康养等经营主体,推动形成完整的夜间文旅产业链。支持各地高水平举办火把节、花山节等民俗节庆,办好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国家文化艺术节、丝路云裳七彩云南民族赛装文化节等活动,不断地丰富夜间文旅体验。
第三,创新消费产品。发掘非遗、文创、老字号等资源,开发有辨识度、美誉度的“云南礼物”。做强滇菜品牌,提升“汽锅宴”“长街宴”“鲜花宴”等特色餐饮品质,打造十大非遗菜品,推出100个“本地人常去、外地人必去”的夜间美食街区。鼓励各地推出夜游、夜娱、夜购等“遇见云南”系列产品,开发必赏一场夜秀、必尝一餐美食、必品一杯饮品、必购一件好物、必探一个文化空间的“五个必”深度游体验产品。
第四,完善配套服务。开展入境旅游便利化试点,开展入境游奖补,针对入境游客消费扩大夜间消费产品供给,吸引入境游客过夜停留。延长夜间公共服务,鼓励有条件的文博场所在重大节假日每日延长开放1.5小时、公共体育场馆适当延长开放时间。联动公安、住房城乡建设、商务、体育、消防、市场监管等部门,完善照明、交通等夜间配套服务,强化安全、审批等政策支持保障。
省文化和旅游厅还将积极扩大宣传营销,联动各级主流媒体、新媒体、社交平台、文博达人博主构建全媒体传播矩阵,全面打造“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云南之夜”品牌。
来源:云南省网上新闻发布厅
云南日报-云新闻编辑:蔡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