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要闻云南 云新闻 观点 云关注 州市 文体 辐射中心 云视觉 信息公开
首页 > 云新闻 > 正文
大理市开展非遗技艺培训激活乡村就业密码
      发布时间:2025-07-30 09:13:40   来源:云南日报-云新闻
分享到:

原标题:大理市开展非遗技艺培训激活乡村就业密码

走进大理市喜洲镇周城村的璞真白族扎染博物馆,56岁的白族妇女段丽兰正专注地在棉布上扎制纹样。“我从小就跟着长辈学扎染,没想到现在靠着这门老手艺,我在村里就能挣到钱。”段丽兰说。不远处,“90后”村民李建叶正热情地向游客介绍扎染工艺。去年,在外打工的她选择回乡,现在负责扎染博物馆的讲解和销售,月薪也有4000余元。

一根针、一根线,正织就大理乡村的富民路。近年来,大理市以非遗技艺为纽带,着力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帮助群众掌握一技之长。通过常态化开展扎染、刺绣、结绳等技艺培训,并深化劳务品牌打造,探索出一条“非遗传承+技能培训+就业增收”的特色路径,有效带动群众在“家门口”就业创业。

“过去扎染就是村里人的生活必需品,结婚做枕巾、小孩出生时做礼仪用品,家家户户自己做,谈不上什么产业。”在周城村,白族扎染技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段树坤望着自家扎染工坊里络绎不绝的体验者,感慨技艺的蝶变。如今,他创办的璞真扎染已从家庭作坊发展为集生产、培训、研学于一体的文化基地。10余种传统针法经创新发展为百余种技法,产品从蓝白桌布扩展到文创、家装等2000多个品类。工坊每天接待游客超2000人次,每年接待研学体验游客超十万人次。

扎染的火热转化为了实实在在的就业岗位。段树坤介绍,工坊长期雇佣50余名固定员工,更带动周边2000多名兼职扎花工人实现灵活就业,每年支付劳务报酬超200万元。

段树坤扎染工坊的蓬勃发展,是大理市精心培育“大理白族扎染技师”省级劳务品牌的成效体现。“我们聚焦脱贫群众、农村妇女等群体,通过免费培训让他们能够掌握一技之长,实现‘家门口’就业。”大理市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副主任刘毅介绍,市人社部门把非遗技能培训当作帮助群众就业的重要抓手,仅白族扎染技艺一项,就投入培训经费近百万元,开展培训40多期,培训2000余人次,其中脱贫劳动力达700多人次。

为了让培训真正管用、学了就能赚钱,大理市人社部门还采用“大师授课+免费培训+灵活接单”模式,邀请传承人和相关企业技师亲自授课,以“理论+实操”的方式确保培训效果。同时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分层次进行基础培训、提升培训和技能复训,不断强化技能水平,提升就业稳定度。2023年以来,依托“大理白族扎染技师”劳务品牌,大理市从事扎染的从业人员达6000多人,带动就业超1万人,实现就业增收2.16亿元,品牌经济规模达7亿元。

同样的“指尖致富”故事也在大理市吊草村上演。走进大理彝族服饰和大理彝族刺绣传习所,大理彝族服饰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瞿标祥正带着村民赶制一批发往欧洲的编织手串。“70多个工人在家加工,每人每月能挣近3000元。”瞿标祥说,过去吊草村的半数村民都会彝族刺绣和编织技艺,却难换收入。如今在人社部门的支持下,传习所不断挖掘彝族服饰中结绳工艺,并简化传统刺绣针法,对本地妇女进行系统培训,让她们能更快上手参与订单生产。目前,该传习所已累计培训800余人次,带动固定就业45人。

与此同时,瞿标祥还创立了“结绣门”品牌,把结绳首饰、刺绣服饰等远销海外;“云岭最美嫁衣”品牌,则将彝族新娘服饰转化为沉浸式旅拍体验,吸引6000余名海内外游客走进吊草村,感受彝绣魅力。“以前刺绣都是自己穿,现在在家门口做绣片,每月能挣1000多元。”71岁的村民瞿荷花凤高兴地说,传习所不仅培训了新绣娘,也让像她这样有基础的老手艺人实现了增收。

为了铺好“家门口”的就业创业路,大理市人社部门结合传统技艺和市场需求变化,整合城市幸福驿站、零工市场、市乡村三级服务站点及人力资源机构资源,构建公共就业服务体系。针对家庭妇女等不同群体,联合妇联等单位开展灵活就业技能培训,培训后直接对接订单;对于有创业意愿的村民,提供真金白银的贷款支持。今年以来,大理市已累计发放“贷免扶补”和创业担保贷款239户5358万元,带动就业上千人。

在政策赋能下,大理市已有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个,拥有“兴滇英才支持计划”首席技师、大理州“苍洱人才霞光计划”技能名匠、大理州“苍洱人才霞光计划”青年技能人才等各级技能人才60余人,培养项目覆盖扎染、刺绣、黑陶、茶叶等多个领域,为手工技艺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障。“大理白族扎染技师”等5个劳务品牌,已提供固定岗位5.9万个,带动就业21.9万人,年务工增收26.69亿元。

云南日报-云新闻记者:李丽 文/图

编辑:袁熙

审核:李兴文(李丽)

责任编辑:云新闻
云南日报网 滇ICP备11000491号-1 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4-20030004 ® yndail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1999.11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云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1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可信网站身份验证 网监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