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档案书信里的云南抗战①丨“为国战死,事极光荣”—— 一位38岁抗日名将的临终遗言
每一封泛黄的书信,都是时光的切片。当指尖拂过那些斑驳的字迹,我们仿佛能听见八十多年前的枪炮与呐喊,看见滇缅公路上的烽烟与马蹄。
云南,这片曾作为中国抗战坚实大后方的土地,承载着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抗日将士的遗书里,“为国战死,事极光荣”的悲壮誓言力透纸背;爱国志士的手札里,奋勇杀敌、自强不息的浩然正气跃然纸上;抗日县长那封不卑不亢的特殊回信,字字千钧,尽显中华儿女的铮铮铁骨……这些散落在书信里的记忆碎片,是历史低沉的私语,更是民族不屈的脊梁。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海内外中华儿女争先投入保家卫国的伟大斗争中。
即日起,云新闻联合云南省档案馆推出“档案书信里的云南抗战”特别策划,从尘封的纸张里回望滇西抗战,在字里行间触摸那段永不褪色的热血岁月。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伟大抗战精神,将永远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亲爱的荷馨,余此次奉命固守同古,因上面大计未定,与后方联络过远,敌人行动又快,现在孤军奋斗,决以全部牺牲以报国家养育,为国战死,事极光荣。”
这是国民革命军第200师师长戴安澜写给妻子的最后一封家书。
戴安澜先后参加了台儿庄战役、中条山战役、武汉保卫战等著名战役。1937年11月戴安澜率部挺进广西,在保卫昆仑关战役中死守阵地,重伤不退,被誉为“当代之标准青年将领”。
戴安澜将军
1942年初,戴安澜奉命率200师担任中国远征军先头部队赶赴缅甸,紧急支援英军盟友,抗击日本,并在保卫同古、收复棠吉等战役中,立下赫赫战功。写下这封家书时,他正和全师将士孤军奋战、坚守同古城。
中国远征军第200师士兵在缅甸同古抢筑工事
危急关头,他对全体将士下达了这样的命令:“本师长立遗嘱在先,如果师长战死,以副师长代之;副师长战死,参谋长代之;团长战死,营长代之。以此类推,各级皆然”。
中国远征军第200师先头部队开赴缅甸作战
后因孤军深入,援军不继而遭到日军主力包围,几经血战,戴安澜身负重伤,仍坚持指挥突围,因伤重不治,于1942年5月26日在缅北茅邦村牺牲,年仅38岁,成为了第一个在远征战斗中为国捐躯的少将师长。在部下带回的戴安澜遗物中,就有这封写给妻子,却没来得及寄出的家书。家人看到这封家书时,已经距离戴安澜牺牲过了一两个月。
1956年,戴安澜将军被我党追认为革命烈士。2009年,戴安澜将军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毛泽东亲笔题赠挽词——
五律·挽戴安澜将军
外侮需人御,将军赋采薇。
师称机械化,勇夺虎罴威。
浴血东瓜守,驱倭棠吉归。
沙场竟殒命,壮志也无违。
戴安澜的最后一封家书,字字滚烫,句句铿锵。 作为中国远征军殉国的最高级别将领,他以笔墨倾诉家国大义,以血肉铸就不朽丰碑。这封绝笔信,不仅是一个军人以身殉国的决绝誓言,更是一曲荡气回肠的英雄壮歌。
他的牺牲,震撼了抗战军民,让“军人当马革裹尸还”的豪情响彻华夏;他的壮举,亦让世界看到中国军人宁死不屈的脊梁,为反法西斯战争书写下血染的篇章。
云南日报-云新闻 云南省档案馆 联合出品
策划:谢炜
统筹:张海燕 黄佳伦
编辑:普娅鑫
美编:张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