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七项行动助推现代物流业高质量发展!云南出台三年行动方案
为接续实施现代物流业发展三年行动,加强交通物流大通道建设,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近日印发《云南省现代物流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提出力争到2027年,全省社会物流总额达到6万亿元左右,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率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缩小至1个百分点以内,物流业总收入增长和全国平均水平同步,现代物流业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支撑带动作用显著增强。
云南省现代物流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
(2025—2027年)
为接续实施现代物流业发展三年行动,加强交通物流大通道建设,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总体目标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锚定“3815”战略发展目标,立足服务“一带一路”南向国际陆海大通道建设,统筹推进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和现代物流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补齐短板弱项畅通堵点卡点,塑造现代物流业发展新优势,提升服务资源经济、园区经济、口岸经济能级,打造物流强省。力争到2027年,全省社会物流总额达到6万亿元左右,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率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缩小至1个百分点以内,物流业总收入增长和全国平均水平同步,现代物流业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支撑带动作用显著增强。
二、重点任务
(一)实施物流通道畅通行动
1.加强铁路通道建设。全面提升中老铁路效能,积极争取并推进中缅、中泰铁路境外段建设,推动中越标准轨铁路联通。加快推进渝昆高铁云南段、大瑞铁路保瑞段、文蒙铁路、既有昆玉铁路扩能改造项目建设。推动文靖铁路、大攀铁路、临普铁路尽早开工建设,持续深化临清铁路、滇藏铁路等项目前期研究。加快推进大理铁路枢纽等项目建设。〔省交通运输厅、省发展改革委、省外办、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有关州(市)人民政府〕〔以下分工均涉及有关州(市)人民政府,不再列出〕
2.完善公路通道网络。畅通影响通行效率的断头路、瓶颈路,补齐口岸公路、沿边公路短板。加快推进G60沪昆高速公路盘州至曲靖段(云南段)、G78汕昆高速/G80广昆高速石林至昆明段等繁忙路段扩容。推动G5617临勐高速双江至澜沧段、G4216沿江高速绥江连接线(云南境内段)、G8517屏兴高速云南境内段等项目开工建设。(省交通运输厅、省发展改革委)
3.持续拓展航线网络。加快推进昆明长水国际机场改扩建工程,逐步开展蒙自、昭通等机场新建、迁建和改扩建工程。巩固提升以昆明为中心的航空圈区位优势,进一步丰富拓展南亚、东南亚、西亚国际航线网络,稳定运行昆明—仰光、昆明—达卡、昆明—德里、昆明—拉合尔等国际全货机航线,推动新开或恢复昆明至孟买、金奈、卡拉奇、特拉维夫等主要城市全货机航线。(省交通运输厅、省发展改革委、云南航产投集团)
4.推进水运航道建设。加快建设金沙江下游翻坝转运体系,推进金沙江下游乌东德—白鹤滩—溪洛渡高等级航道建设,提升金沙江—长江通航能力,贯通右江—珠江水运通道,推进右江百色库区(云南段)高等级航道、百色水利枢纽通航设施、富宁港等项目建设,提升水富港、关累港数智化运营水平。(省交通运输厅、省发展改革委)
(二)实施枢纽建设与功能提升行动
5.加强枢纽功能性补短板。科学规划枢纽设施布局,统筹推进国家物流枢纽建设,整合提升存量物流设施功能,加强联运转运设施建设,完善枢纽物流综合服务体系,增强服务能力和质量效率。培育发展省级物流枢纽,引导物流功能设施向枢纽集聚,构建与国家物流枢纽联动发展的物流枢纽设施体系。高质量建设昆明国际陆港、国家综合货运枢纽和区域性国际邮政快递枢纽。(省发展改革委、省商务厅、省交通运输厅、省邮政管理局)
6.完善枢纽集疏运体系。推进中欧班列昆明集结中心和玉溪节点城市建设,创新拓展“班列+”业态,提升班列货源组织效率,积极开发常态化、稳定化、品牌化集疏运产品。完善铁路专用线、集装箱堆场、港口疏港公路等枢纽配套设施,加密配套公路支线运输网络。提高枢纽间班列、班机开行稳定性,提升运力、线路、时刻等物流要素组织协调和协同衔接水平,推动各类交通运输方式以物流枢纽为载体高效衔接。(省发展改革委、省商务厅、省交通运输厅、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
7.深化枢纽间协同联动。依托国家物流枢纽联盟,深化与全国其他物流枢纽、重要物流节点的合理分工和高效协同,搭建枢纽间业务协同、政策协调、运行协作平台,构建规模化、组织化、常态化物流活动,提高国家物流枢纽跨地区、跨领域资源整合能力,推动互利合作、互联成网。(省发展改革委、省商务厅)
(三)实施产业融合发展行动
8.提质与农业融合发展。推进农产品产地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补短板,培育产地冷链集配中心,推动农村冷链物流设施共享共用。鼓励引导邮政快递业围绕“云品出滇”创新服务模式,提升服务质效。加快昆明、曲靖、德宏(瑞丽)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培育省级骨干冷链物流基地,积极发展“生鲜电商+产地直发”等冷链物流新业态新模式,协同推动农产品精深加工,拓展全产业链服务功能,降低农产品流通损耗。(省农业农村厅、省发展改革委、省邮政管理局)
9.深化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推动大宗商品生产加工等企业整合内部物流需求,与第三方物流企业开展供应链合作,提高直发终端用户比率。支持有条件的边境口岸、内河港口、物流枢纽等,结合实际布局建设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深入推进省级物流与制造业融合试点,推动物流仓储、铁路专用线等物流设施共享共用,培育线边物流、集采集配等服务模式。推进工业互联网平台与第三方物流信息平台互联互通,构建制造业物流供应链体系。(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发展改革委、省商务厅)
10.促进与商贸业融合发展。完善现代商贸流通体系,推进县域商业体系建设,培育一批骨干农产品批发市场,推动批发业平台化发展、零售业创新提升。推进县、乡、村三级快递物流基础设施融合建设,加快农村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建设,优化开通乡镇至建制村的客货邮融合线路,实现“一站多能、一线多运”。高质量建设昆明、玉溪、红河(蒙自)、大理现代流通战略支点城市,提升重要商品和资源要素跨区域规模化流通组织能力。(省商务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发展改革委、省邮政管理局)
(四)实施经营主体引培行动
11.加大经营主体招引力度。加强与国内国际知名大型物流和供应链服务企业对接,积极引进优质多式联运、电商物流、快递快运、航空货运等企业,支持参与“一带一路”南向国际陆海大通道沿线物流开发、建设和运营。加大现代物流业招商引资信息宣传力度,提升招商信息匹配精准度。支持各地围绕枢纽建设、物流组织运营开展企业招商。(省商务厅、省投资促进局、省发展改革委)
12.积极培育发展经营主体。支持企业通过市场化方式做大做强,培育打造现代物流企业集群,积极拓展国内国际供应链服务,参与共建关键节点物流基础设施。支持中小物流企业立足云南特色优势产业,聚焦冷链物流、跨境物流等领域深耕细作。大力培育壮大运贸一体化企业,推动传统物流企业向供应链服务企业转型,力争到2027年,全省A级以上供应链服务企业数达到100家以上。(省商务厅、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农业农村厅、省国资委、省邮政管理局)
(五)实施多式联运提效行动
13.培育多式联运精品线路。推动“澜湄快线+”国际货运班列向促贸易、壮产业转变,加快沿线物流供应链集聚。深化培育“云花出滇”全程冷链多式联运、水富港水铁多式联运、跨境智慧物流多式联运3个国家级示范工程,持续培育中缅印度洋新通道海公铁联运、澜湄跨境多式联运(水公铁联运)等品牌。遴选发布多式联运精品线路典型案例,积极争取更多联运线路纳入国家级示范工程。探索开行中老泰国际铁路联运列车。(省交通运输厅、省商务厅、省外办、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
14.持续优化调整运输结构。支持大宗货运物资和中长距离运输“公转铁”“公转水”,推动工矿企业、粮食企业等将货物“散改集”。探索开行枢纽间“公转铁”直达快线列车,推动企业货源向铁路枢纽货运站集结。强化铁路系统内跨区域组织协调,围绕大宗物资“公转铁”运输需求,探索开行大宗货物直达列车并稳定运行。积极发展高铁快运。到2027年,全省铁路货运量、铁路货运周转量占比分别提高至10%和24%左右,水路货运周转量较2024年增长8%左右。(省交通运输厅、省财政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
15.推进规则标准高效衔接。加快建立与多式联运相适应的规则协调互认机制,完善货物装载交接、安全管理、支付结算等规则体系,推广“一单制”“一箱制”标准化联运模式。推进标准托盘、周转箱(筐)规格和技术标准应用,建立循环利用机制。根据国家物流数据开放互联试点工作情况,探索多式联运数据开放互联、跨境数据融合应用实施路径,推进国家物流枢纽、国家综合货运枢纽间数据互联互通、共享使用。(省交通运输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数据局、省发展改革委、省商务厅、省委网信办、昆明海关、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
(六)实施国际物流畅通行动
16.加快构建国际物流网络。提升国家物流枢纽跨境贸易和跨境物流服务能级,完善保税仓储、海关监管、口岸服务等功能,发展国际中转、采购、配送、分拨及转口贸易、保税物流等服务。合理布局建设一批跨境电商海关监管场所。支持昆明、红河、德宏、大理等州(市)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区域转运分拨中心、保税仓库。支持企业在全球关键节点布局物流设施,提供货物仓储、报关、清关、集疏运等公共服务,提升专业化、规模化、智能化服务水平。(省商务厅、省发展改革委、昆明海关、省财政厅、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
17.提升国际运输便利化水平。加快推进“智慧口岸”建设,高效衔接口岸通关和物流作业,探索推进无感通关。推动中越(昆明—河内)国际道路运输常态化运行。持续实施“两段准入”、应用“铁路快通”等便利化措施,扩大“运抵直通”“场场联动”通关模式应用。围绕中老铁路培育物流大平台,促推老挝万象南换装站效能提升。科学布局、统筹规划、有序推进确有需求的口岸申建海关指定监管场地。加大AEO(经海关认证的经营者)认证企业培育力度。(省商务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外办、昆明海关)
18.推动国际航空货运发展。加强与国内国际航空货运枢纽机场合作,持续拓展空空中转业务。统筹用好航线开发支持政策,支持机场以腹舱带货为重点拓展国际航空货运业务,进一步提高客运航班腹舱载运率。鼓励寄递企业加强航空货运能力建设,支持各货运航空公司与快递、电商、货代等深化合作,共同开发中转联运产品、拓展中转集拼业务,引导适空产品“陆转航”“空转空”。支持各机场打造航空运输、飞机维修、物流仓储等国际航空货运服务产业链,培育临空经济。(省交通运输厅、省商务厅、省邮政管理局、云南航产投集团)
(七)实施物流创新发展培育行动
19.推动绿色数智化发展。扎实推进物流设施设备更新改造,提升物流硬件设施数智化、绿色化水平。加快智慧港口、枢纽和铁路场站等新型设施发展,推进采集数字化、传输网络化、作业智能化。制定新能源重卡推广应用规划,持续完善全省充换电设施网络布局,推动一批高速公路服务区、产业园区等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培育打造攀枝花至磨憨、瑞丽至弄岛新能源运输示范线路。支持物流园区科学建设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积极打造零碳园区。(省发展改革委、省交通运输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能源局、省邮政管理局)
20.创新发展物流新模式。加强智能技术和物流网络的协同应用,支持在山区、偏远地区和边境地区开展低空物流服务,探索开展松茸、草果、牛油果等高附加值农产品“山货出山”应用场景。支持企业探索开展商务闪送、快件转运等城市低空物流配送服务。在滇中新区以及昆明市官渡区、呈贡区等区域划设线路,开展无人车物流配送试点。落实网络平台道路运输企业代开增值税专用发票试点工作要求,引导更多运输业务上平台,培育壮大网络货运企业,到2027年,全省网络货运企业达到200家以上,其中A级企业20家以上。(省交通运输厅、省发展改革委、省商务厅、省邮政管理局、省税务局、民航云南监管局)
21.培育发展枢纽经济。依托国家物流枢纽培育发展国家物流枢纽经济区,一体规划、同步推进区域重大产业布局和国家物流枢纽建设,积极探索“产业集群+物流枢纽”协同发展模式,提升国家物流枢纽与区域先进制造、加工贸易、现代农业产业链供应链的嵌入度,培育壮大枢纽偏好型产业,提升产业集群区域集聚辐射能级。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建设国际物流枢纽中心。(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农业农村厅)
三、保障措施
22.加强组织领导。推进现代物流业高质量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省发展改革委会同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商务厅统筹推进现代物流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工作,项目化、清单化按年度抓好重点任务的落实。七项行动的牵头部门要加强统筹协调,强化政策供给,协同推进工作落实。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商会桥梁纽带作用,调动社会力量,形成发展合力。(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商务厅、省交通运输厅)
23.强化要素保障。积极争取超长期特别国债等各类政策,统筹安排省预算内投资,支持重大物流设施项目建设。支持符合条件的物流园区等项目发行基础设施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鼓励民间资本参与物流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加大对物流企业融资支持力度。加强物流仓储用地保障,依法依规保障重大物流基础设施和物流仓储设施用地合理需求。(省发展改革委、省自然资源厅、中国人民银行云南省分行、云南金融监管局、云南证监局)
24.加强政策协同。省商务厅、省交通运输厅会同省直有关部门建立常态化沟通协同机制,统筹全省中老铁路国际货运物流补助资金、省级航线培育专项资金、运输结构调整专项资金等,充分发挥省级奖补资金引导激励的政策集成效应,合力推动全省运输规模持续扩大、运输结构持续优化,提升区域集货能力,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省商务厅、省交通运输厅、省财政厅)
25.强化人才支撑。支持高等院校、职业学校加强物流、采购、供应链相关学科专业建设,加强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支持一批重点物流企业与高等院校、职业学校联合打造区域产教联合体,共建产业学院、实训基地等,围绕现代物流业重点领域方面开展产学研用合作,培养现代物流管理专业技术人才。(省教育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商务厅)
来源:云南省人民政府网站
云南日报-云新闻编辑:郑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