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要闻云南 云新闻 观点 云关注 州市 文体 辐射中心 云视觉 信息公开
首页 > 云新闻 > 正文
档案书信里的云南抗战③丨“余仅能竭其精力,以尽其责任”——抗日伟业中普通民众的忠贞与勇气
      发布时间:2025-08-13 10:57:05   来源:云南日报-云新闻
分享到:

原标题:档案书信里的云南抗战③丨“余仅能竭其精力,以尽其责任”——抗日伟业中普通民众的忠贞与勇气

编者按

每一封泛黄的书信,都是时光的切片。当指尖拂过那些斑驳的字迹,我们仿佛能听见八十多年前的枪炮与呐喊,看见滇缅公路上的烽烟与马蹄。

云新闻联合云南省档案馆推出“档案书信里的云南抗战”特别策划,从尘封的纸张里回望滇西抗战,在字里行间触摸那段永不褪色的热血岁月。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伟大抗战精神,将永远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今天,来看一篇痛斥敌寇、唤醒同胞的情义檄文——《答田岛书》。

“苟腾冲仍为阁下及其同僚所盘踞,所有罪行依然继续发生,余仅能竭其精力以尽其责任,他日阁下对腾冲将不复有循良醇厚之感,由于道德及正义之压力,将使阁下及其同僚终有一日屈服于余及我腾冲人民之前。”

这段文字节选于《答田岛书》。当时,以张问德为首的腾冲抗日县政府与军队团结抗战,给日寇造成了威胁。田岛寿嗣想离间抗日军民,遂致信张问德,邀他面谈“共同解决双方民生之困难问题”。张问德识破其诡计,大义凛然地写下了《答田岛书》。

关于书信,在我们的阅读史上其实名篇众多,小声则促膝细语,大声则振臂高呼。这封信写于1943年9月12日,恰是滇西乃至全国抗日战争进行得最激烈和最艰苦的时刻,腾冲沦陷已一年有余,百姓饱受兵燹荼毒,哀鸿遍野。

△张问德

在《答田岛书》中,张问德历数日军罪行:“腾冲人民死于枪刺之下暴尸露骨于荒野者已逾二千人,房屋毁于兵火者已逾五万幢,骡马遗失达五千匹,谷物损失达百万石,财产被劫掠者近五十亿……”

在《答田岛书》中,张问德驳斥敌方伪善:“然余愿使阁下解除腾冲人民痛苦之善意能以伸张,则余所能贡献于阁下者,仅有请阁下及其同僚全部返东京……”

在《答田岛书》中,张问德更表达出了抗战决心和中华民族的浩然正气:“苟腾冲仍为阁下及其同僚所盘踞,所有罪行依然继续发生,余仅能竭其精力以尽其责任,他日阁下对腾冲将不复有循良醇厚之感,由于道德及正义之压力,将使阁下及其同僚终有一日屈服于余及我腾冲人民之前。”

张问德在《答田岛书》中的“振臂高呼”作为痛斥敌寇、唤醒同胞的铿锵檄文,有礼有节,以笔当枪,显示了中国人民决不屈服于淫威的气节,一经当时的《中央日报》《大公报》《扫荡报》等全国各大报刊发表,广为传诵,轰动一时,极大地提振了中国民众对日寇抗战到底的决心和志气。腾冲后来成为中国抗战史上首座光复的城市,张问德挂职而去,他的名言是:“我只是中华民族的读书人”。

腾冲县县长张问德报腾北沦陷情况

如果不曾读过《答田岛书》,可能你无法全面认识到,在抗日伟业中普通民众的忠贞与勇气,而正是一个又一个普通人的抗战,汇聚成了拯救民族危亡的巨大力量。

在《答田岛书》中,“余”一词出现15次,“人民”一词出现11次。

“余”,是腾冲乡绅张问德,是“中国之一公民”张问德,是“腾冲地方政府之一官吏”张问德,是“竭其精力以尽其责任”的张问德。

“人民”,是“腾冲”的人民,是“遭受痛苦”的人民,是“使阁下及其同僚终有一日屈服”的人民,是“深切明了彼等应如何动作,以解除其自身所遭受之痛苦”的人民。

历史雄辩地证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全民族众志成城、奋勇抗战的伟大胜利。在整个抗战过程中,云南人民团结一心,为全民族抗战胜利贡献了云南力量。作为这种力量体现之一,《答田岛书》印证了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指出的“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的论断。

△张问德的红藤杖 图源:云岭先锋微信公众号

苟利国家生死以。1942年5月腾冲沦陷,士绅张问德以63岁高龄临危受命,出任腾冲抗日县长。在腾冲沦陷期间,他手持藤杖,辗转于各地发动群众,坚持抗战到底。这个清瘦的老人拄一根藤杖,携一面国旗,六渡怒江,八越高黎贡山,挺过四次扫荡,把抗日县政府,一直牢牢钉在敌后。

身处艰难气若虹。1943年,在抗日政府艰难时刻,腾冲日军占领军行政首领田岛寿嗣给张问德写了一封信,借口要就腾冲人民的生活进行“坦诚的商谈”。面对敌人的诱降,张问德毅然挥笔写下《答田岛书》,指出日军所犯下的累累罪行,并预言“由于道德及正义之压力,将使阁下及其同僚终有一日屈服于余及我腾冲人民之前”。

△《答田岛书》碑文 图源:腾冲政协微信公众号

爱国忠义精神的缩影。在腾冲城光复后数天,张问德挂职而去,再次归隐田园,他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却也留下了中华男儿的赤子丹心。新中国成立后,张问德曾任云南德宏州政协委员,于1957年病逝,享年76岁,德宏州政协题旌“忠恤千秋”。

抗日战争是自1840年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是中华民族由衰败到复兴的转折点。

苟利国家生死以的光辉,穿透历史的尘烟,永恒闪耀;身处艰难气若虹的记忆,如同文明的火种,永不熄灭;爱国忠义精神的缩影,融入人民的血脉,薪火相传。

云南日报-云新闻 云南省档案馆 联合出品

策划:谢炜

统筹:张海燕 黄佳伦

编辑:王熠

美编:张琪

责任编辑:云新闻
云南日报网 滇ICP备11000491号-1 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4-20030004 ® yndail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1999.11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云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1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可信网站身份验证 网监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