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景东:农文旅融合焕发新活力
近年来,普洱市景东彝族自治县以“文化为魂、生态为基、创新为翼”的发展理念,深耕农文旅融合发展,逐步构建出“点位可看、活动可感、形象可塑、发展可期”的新格局,让“茶出银生・无量景东”的品牌影响力持续攀升。
深挖文化根脉,激活文旅融合内生动力
景东县首部自编自导自演的微电影《无量·八部》,以“银生茶”为核心叙事,以唐代樊绰创作《蛮书》为背景,融合茶文化与武侠情怀,讲述“密探”樊绰肩负使命踏入无量山的故事。影片将侠义精神与景东少数民族文化融合,生动塑造地域文化IP。
非遗传承亮点纷呈,阿朵故烈、白红等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将景东非遗文化带进清华大学,以演唱“哦哎调”、弹奏三弦等形式展现魅力,引发社会关注。之后,亮相2025年“非遗贺新春—云南非遗过大年”昆明启动仪式,获新华社及央视报道,推动非遗传播传承。此外,景东彝绣产业与普洱弄潮儿公司合作,搭建“非遗彝绣+居家就业”平台,带动绣娘增收30万元,助力乡村振兴,实现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双赢。
景东县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王帮良表示,通过挖掘本土人才,推动特色茶文化与民俗、南诏、武侠等文化深度融合,形成了生动的文化发展格局。此外,全县建成4个图书馆分馆及阅读空间,配送图书3000册,开展全民阅读活动17场;博物馆年均举办文化活动40场次,服务超万人次。文物“四普”工作新发现文物线索40处,新增保护对象26处。
精塑旅游载体,释放绿水青山经济价值
交通网络的完善为旅游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景文、墨临、南景高速公路顺利开通,大临高速加快建设,景福、林街、曼等190.7公里三级公路建设完成,打通景区与外界的“最后一公里”。
随着交通网改善,景东县积极推动“旅游+”多业态融合发展。世界最大口径全可动低频射电望远镜落户,全国唯一的景东亚热带植物园开园,“无量山—哀牢山”国家公园纳入建设序列。同时,黄草岭等景点开发、“千年银生府、百年景东卫”古城保护项目有序推进,茶山等建设项目整体推进,茶旅融合项目初显成效,“云景·天芝谷”等成为乡村旅游打卡地。2024年,全县旅游人数达到377.83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37697.89万元。
打造节庆品牌,点燃文旅市场爆点
景东县秉持“党委领导、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群众参与”的工作思路,通过“文化+节庆”“非遗+节庆”“音乐+节庆”“茶旅+节庆”等多种形式,精心打造具有鲜明辨识度的无量山狂欢节、火把节、芒果节、农民丰收节、茶叶开采节以及乡村演唱会等系列品牌活动。
2025年景东县火把节,全县共接待游客9.25万人次,实现旅游花费9141.38万元,两项数据均较上年增长,成为“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在景东”的生动体现。
强化市场引育,注入产业发展动能
近年来,景东县在推进农文旅项目建设的同时,亦高度重视文旅市场的培育与发展。秉持“运营先行谋划项目、企业主导建设项目、赋能引领激活项目”的建设理念,积极引进优质企业投资运营,以全面提升景东文旅市场的活力与竞争力。
云南优壹文旅、云南万物竞萌、四川乡村佰见等企业纷纷入驻景东,成功打造了云景天芝谷、景东亚热带植物园等新兴旅游目的地。在积极引进外来文旅企业的同时,景东还着力培育本土规模以上文旅企业,引领云南两山文旅集团达到规模上线标准。
一直以来,景东县以文化赋能、创新驱动为抓手,通过重大项目引领、节庆品牌塑造、市场主体培育三大路径,走出了一条“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特色农文旅发展之路。
云南日报-云新闻通讯员:郭美 记者:沈浩
责编:谢祥睿
审核:李兴文(沈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