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芒市救助管理站:为漂泊者点亮“回家”的灯
近年来,芒市救助管理站坚持当好流浪乞讨人员和临时遇困人员的“娘家人”,让他们在站“有家”,出站“回家”。今年上半年累计救助流浪乞讨人员和临时遇困人员85人次,帮助寻亲及成功落户安置2人,专人专车护送返乡25人,累计支出救助资金8.62万元。
“自2020年以来,我们累计救助流浪乞讨人员和临时遇困人员1052人次、提供寻亲服务90余人次。从为失忆老人比对数千条信息最终找到家人,到帮流落街头的少年跨越千里与父母重逢,每一次救助都成为连接民心的纽带,让群众在团圆里感受到实实在在的温暖。” 芒市救助管理站站长永正品介绍。
芒市救助管理站聚焦救助服务核心环节,在“寻亲”与“安置”两端同步发力。一方面,依托公安DNA比对、人脸识别、跨区域协作等手段精准寻亲,畅通受助人员与家人的“团圆路”;另一方面,针对无法查明身份人员,落实临时安置、长期照料等保障措施,联动社会资源搭建“安稳家”。
“在芒市,我也是有户口的人了!”今年89岁的陈堂寿老人摩挲着身份证,声音哽咽,这张证件承载着他数十载的漂泊与期盼,也见证着芒市救助管理站“全链条”帮扶的暖心实践。今年5月,在多次寻亲未果后,陈堂寿老人在救助管理站、民政、人社、公安等部门的协同努力下,被纳入特困人员范围,入住芒市中心敬老院,领取到身份证和社保卡,成功在芒市安家。
构建“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大救助格局,芒市救助管理站延伸服务触角,将临时救助点覆盖至菜市场、医院门口、公园等重点区域,让遇困者“求助有门”。在“寒冬送温暖”“夏季送清凉”等专项行动中,组建街面巡查队伍,联合公安、综合执法等部门开展联动排查78次,重点走访芒市大河沿岸、涵洞、公园凉亭等遇困人员易聚集区域,询问需求、提供物资帮扶,筑牢遇困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防线。
同时,通过救助案例宣传、政策解读等方式,向社会传递“温情救助”理念。街头巷尾的巡查身影、寻亲成功后的团圆瞬间,提升了群众对救助工作的知晓度与认同感,形成“政府主动作为、社会广泛参与、群众积极支持”的良好氛围,让“守望相助”的传统美德在实践中持续传承。
云南日报-云新闻记者:管毓树 通讯员:黄娟 张宗楼
编辑:张耀龙
审核:李兴文(管毓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