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要闻云南 云新闻 观点 云关注 州市 文体 辐射中心 云视觉 信息公开
首页 > 云新闻 > 正文
云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凝心聚力高质量共建“教育学”课程体系
      发布时间:2025-09-16 14:27:00   来源:云南日报-云新闻
分享到:

原标题:云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凝心聚力高质量共建“教育学”课程体系

云南师范大学立足边疆,服务云南基础教育,以招收师范生为主,生源主要来自云南本土。云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以下简称“学部”)为了让师范生掌握系统的教育理论知识、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大力培养“留得住、教得好”自愿扎根边疆中小学的“四有”教师队伍,结合云南区域特征、学校办学特色和师范专业人才培养要求,高质量构建教师教育类公共课“教育学”课程体系,体现了教育学专业作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的底色。

持续探索 逐步构建

学部正确认识自身在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强国建设征程上的时代使命与发展定位,积极作为、凝心聚力,汇聚思政育人、教学育人、科研育人的最大合力,逐步构建“教育学”课程体系。

逐步推进体系建设。学部按“规范发展—探索创新—深化发展”的思路原则,逐步形成相对完善、具有本土特色的“教育学”课程体系。在取得相应成绩后,学部组织教师不断开发优质资源,调整和完善课程结构、改革和更新课程实施方式、加强和完善实践环节等,致力于打造一流课程。

系统梳理体系内容。学部对“教育学”课程体系建设进行系统梳理,课程建设全面涵盖教育概述、教育理论、教育功能和规律、教育目的与制度、课程设计和组织、教学实施与评价、师生关系建构、教师科研等内容。依托课程,编著教师教育类辅助教材,拓展学生的学习内容,强化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研编“试题库”,涉及理论综合运用型、批判反思型、科学研究设计型等试题,提升考核的挑战度;研创“课程资源库”“教学案例库”,除了满足课程的学习外,更为学生备考教师资格证,及将来的入职考试和研究生考试提供参考;创建与推广“研究性教学理论与方法”思想体系,并将其渗透到教师教育类课程体系的教学中。

科学组织 尝试实施

学部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尝试将“教育学”基本原理与云南边疆地区中小学教师队伍培养有机结合,重新设计教学思路,从理论知识专题和实践知识专题两个维度对课程内容、教学评价体系进行重构和整合。

整合课程内容。学部应用“五维互动”(思政融入、课堂创新、主题研讨、资源开发和校校联培)的教学组织模式,创建“191”课程体系,形成“课程导言+专题内容+课程总结”课程结构:“1”课程导言部分主要介绍课程性质、课程目标、课程理念、课程教材、教学方法、课程要求、课程考核等基本要素。“9”指“教育学”基本的理论知识专题,注重思政元素的挖掘与融入,以主题研讨的方式进行,在教师讲授的基础上,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开展。实践知识专题主要通过分析丰富的中小学教学案例、组织学生课后进行教学比赛、带领学生到中小学一线课堂进行见习等形式展开,整个课程设计以“理论知识模块+丰富实践素材”形成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体系。此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专业学生实际情况,精选课堂讲授内容,进行“灵活性”授课,部分内容以课前任务单或课后作业的形式让学生自主完成,确保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集中精力开展对教学重点难点的研讨学习。“1”指在课程总结部分,师生一起回顾课程的相关知识点,同时请学生完成课程满意度调查问卷,填写学习收获,以及课程改进建议。

重构成绩评定方式。学部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强调过程性、结果性统一,平时表现、期末考核统一,课堂教学、课下任务统一,充分调动学生课程学习的过程参与度。其中过程性评价占比50%,主要考核互动情况、课后与老师学术交流情况,目的在于逐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积累良好学科素养。期末考试设置具有“挑战度”的内容,注重对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知识的考核。

特色突出 成效显著

“教育学”课程体系经过长期的教学、教研和建设,进一步实现了“课程育人”和“两性一度”要求以及两者之间的深度融合,学生考试及格率和优秀率明显提升,学生评教效果连续几年优秀率均为90%以上。

特色突出。学部根据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设计,按照“191”课程体系从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两个维度重新整合教学内容,引入大量生动的教学案例,并融入思政等元素,充分反映教育的实际情况及改革动向。同时,注重课程实践教学环节,通过组织学生进行课堂教学比赛,邀请一线教师进课堂,带领学生到中小学见习等形式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另外,通过创建与运行“五维互动”的教学模式,强调思政融入、课堂内外相结合、开发和拓展资源,以及发挥大、中小学之间的协同育人机制,促使学生将理论与实践进行对接。

成效显著。2022年“教育学”课程获批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并被学校认定为国内一流(B+类)课程,2025年该课程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依托课程建设,部分学生申请到了院级或校级的“大学生科训项目”,获得校级“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比赛奖项,教师团队也陆续申请到了系列项目、发表了论文、出版了教材和专著,凝练出“研究性教学理念与方法”的思想体系。

来源:光明日报(李孝川)

云南日报-云新闻编辑:赵婷婷

责任编辑:云新闻
云南日报网 滇ICP备11000491号-1 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4-20030004 ® yndail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1999.11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云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1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可信网站身份验证 网监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