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汇聚四海侨力 赋能时代发展——聚焦“2025华商聚云南”活动专题推介
省长王予波在活动上推介云南。
各地华商欢聚昆明。
精彩推介赢得掌声。
活动间隙拍照留念。
9月22日,“2025华商聚云南”活动在昆明开幕。 图片均为记者 周灿 陈飞 摄
9月22日,“2025华商聚云南”活动在昆明开幕,来自47个国家和地区的240余位华商侨领共叙乡情、共谋发展。活动期间,我省围绕高原特色农业、“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和“旅居云南”、中医药产业等举办专题推介,亮出优质家底、拿出十足诚意,推动“有一种叫云南的机遇”与“有一种叫华商的实力”深度融合,携手开创云南现代化建设与华商事业腾飞的新局面。
省政府推介云南
聚焦比较优势共享发展机遇
习近平总书记今年考察云南时,就发挥比较优势,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作出重要指示。跟随省政府推介,与会嘉宾将目光聚焦云南的人文、生态、区位、资源和产业等比较优势,探寻机遇、共谋合作。
厚重的人文,为文化与经济相互赋能提供沃土。云南是我国第五大侨乡省,南侨机工精神代代传承,与广大华商乡情联结紧密。云南广大干部人心思进,厅局长“坐诊巡诊上门问诊”等机制、“融信服”平台等创新措施,得到企业一致好评。云南各族群众干事创业,各类经营主体如雨后春笋。
“我在云南投资超过20年。云南山水美、人文美,发展潜力大、营商环境好。”南非金石集团董事长钱海明听到对企业“有困难时帮一把,有商机时送一程”时备受触动,“在深耕的农业领域之外,还会持续关注云南的小型光伏项目、康养产业。”
港区全国人大代表、香港立法会议员陈勇表示,全球经济波动背景下,云南投资环境和条件持续优化,“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有一种叫云南的机遇”深入人心,相信会吸引更多华商包括港商来滇投资。
“一山一水皆是画卷,一草一木皆是风景”的生态环境,唤起与会各方对彩云之南的向往。这里,蓝天白云、绿水青山是“常见品”,万物共生、美美与共;这里,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健康县城建设和“旅居云南”联动推进,到处干干净净、笑容洋溢;这里,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协同发展,好山好水产出好产品、吸引好企业。
“我们将深化与云南的立体合作,发挥云南好山、好水、好气候的优势,探索打造具有云南特色的健康产业,进一步为云南文旅转型升级注入更多国际化新理念、新模式、新项目。”中国侨商联合会常务副会长、华彬集团执行总裁郑刚介绍,云南已成为集团践行绿色发展的重要阵地。
云南经济要发展,优势在区位、出路在开放。云南通道畅联内外,已构建起辐射19个国家和地区的交通物流、能源、数字信息大通道,中老铁路“黄金线路”客货两旺。云南口岸活力迸发,28个口岸涵盖公路、铁路、航空、水运四类口岸,通关便利化水平居全国前列。云南园区聚势赋能,沿边产业园区吸引东中部制造业企业转移落户,与上海共建沪滇“16+16”园区探索区域产业协同发展新路径。
林木生集团执行主席、马来西亚福建社团联合会总会长林福山见证了云南与马来西亚两地间频繁的贸易往来、密切的人文交流:“云南加快建设中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马来西亚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我们愿当好两地务实合作的对接者、文化交流的传播者,推动马来西亚更多企业赴滇投资兴业,也让文化交流成为民心相通的重要纽带。”
新时代以来,特色优势产业有力支撑云南高质量发展。高原特色农业成为一张王牌,种质资源保存数量占全国十分之一,茶叶、鲜切花、核桃、咖啡、橡胶等种植面积和产量稳居全国第一位。“绿电+先进制造业”是优势赛道,得天独厚的资源条件为生物制造、精密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制造、算力等产业提供优越保障。旅游是金字招牌,“旅居云南”正成为大IP、大生态、大产业。
上海东汇集团董事长陈存伍在我省文旅、文创等领域都有项目投资:“今后将依托云南资源优势,把合作拓宽到中医药等方面,加强与云南本土制药企业互动。”
“我们就是融通中外的‘桥’。”智利成氏集团总裁成建新多年间促成国内各地与智利间的合作,“希望搭建更多平台,增强云南和南美洲之间的信息互通、优势互补。我已经着手召集更多的华侨华商到云南来投资文旅康养产业,助力“旅居云南”,赋能乡村振兴。”
陈勇注意到云南在绿色能源上的显著优势,建议可通过香港国际化优势,吸引东南亚、中东等地的资金,滇港共同发展清洁能源产业。“希望合作蓝图尽快落地见效,为两地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陈勇说。
比较优势引发共鸣,共谋合作见到实招,广阔前景未来可期。会场内外,汇聚起助力中国式现代化云南实践的侨界智慧和力量。
记者 岳晓琼 杨抒燕 王云
招商引资综合推介
亮出“三新”优势共绘繁荣新篇
“辐射中心”建设迎来新气象、“三大经济”发展带来新机遇、“亲商安商富商”打造新环境,“2025华商聚云南”活动上,云南省投资促进局用3个“新”字勾勒出一幅充满机遇与诚意的云南投资图景,诚邀与会华商选择云南、扎根云南,共绘繁荣新篇。
“辐射中心”建设迎来新气象的“新”,是区位能级之新。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为云南确立的定位和使命,全省上下将辐射中心建设纳入全省重点工作,切实落实高水平对外开放有关部署。
今年以来,云南主场国际盛会精彩纷呈,“外交会客厅”作用凸显。全球华商侨领密集到访,我省各级各部门也积极走出去,这种从末梢到前沿蝶变的“新气象”,意味着企业市场半径的几何级扩张,为华商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投资机遇。
“三大经济”发展带来新机遇的“新”,是产业动能之新。近年来,云南锚定“3815”战略发展目标,大力发展资源经济、园区经济、口岸经济,重点产业发展势头良好。
省投促局为客商重点介绍了五大产业领域招商“菜单”。高原特色现代农业方面,希望重点引进上游的生物基因、分子育种,中游的以特色种养、花卉及蔬菜为主的植物工厂、生物防治,下游的深度加工、中央厨房等项目。文旅康养产业方面,希望聚焦文化旅游、全域旅游、智慧旅游、健康旅游等领域,加速“旅游+”融合业态发展,引进相关方面重点企业。“绿电+”相关产业方面,希望持续拓展绿色能源产业链,招引新型储能、全钒液流储能项目,试点氢能产业链;探索绿电直连的低电价、低“碳足迹”制造业项目;发展算力产业与数字经济,招引智算、超算企业,结合跨境数据流通优势发展出海业务;不断拓展“绿电+”融合产业。铝、硅下游精深加工产业方面,希望重点引进高强度建筑铝型材、汽车及轨道车辆等轻量化车体型材、铝合金轮毂、航空航天用铝材等铝产业下游项目;储能领域的电芯、电解液、新型电池材料、电池设计及系统集成制造、循环利用等项目。生物医药产业领域,希望重点引进现代中药、生物制药、高端化药和医疗器械类企业,加快推进道地中药材基地、交易市场、康养基地、医研企协同创新中心建设。
“亲商安商富商”打造新环境的“新”,是推介时着重强调、反复承诺的营商环境的崭新面貌。云南高度重视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加快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持续打造“云南效率、云南服务、云南诚信”营商环境品牌。“云南的发展离不开广大侨商侨企的积极参与。作为中国五大侨乡之一,云南始终珍视与海内外侨胞的深厚情谊,始终将侨商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我们欢迎广大侨资企业发挥资金、技术、管理、市场等优势,参与云南建设。”省投促局相关负责人发出盛情邀请。
记者 段毅 杨抒燕
高原特色农业专题推介
绿色优质云品孕育无限商机
云南“土特产”大有可为,投资“土特产”正当其时。“2025华商聚云南”活动上,省农业农村厅对云南省高原特色农业进行专题推介,从资源禀赋、优势特点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诚邀广大华商侨领来滇投资,合力推动云南由农业资源大省向特色农业强省转变,实现互惠互利共赢。
云南发展高原特色农业优势突出、潜力巨大。在资源禀赋方面,具有气候类型独特、光热条件充分、水资源丰沛、土地资源丰富、土壤类型多样、物种资源丰富等特点。云南区位优势突出,与越南、老挝、缅甸山水相连。中老铁路的通车使云南从边陲末梢变为对外开放前沿,大量的蔬菜、水果等农产品通过中老铁路远销东南亚。2024年,全省农产品出口额达191.7亿元、同比增长13.7%,出口额连续多年位居西部省份第一。
目前,云南已构建以“1+10+3”为重点的特色产业体系,产业聚集优势凸显。2024年,全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846.86亿元,其中“1+10+3”重点产业产值占比超过80%。全省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8136户,其中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73户。卓莓、柒瑞结、科思达等知名企业纷纷在云南落户布局,带动全省发展水果、畜牧业、蔬菜等产业。
为助力产业发展,我省政策优势强劲。省委、省政府聚焦特色重点产业,建立“六个一”工作机制,出台“茶十条”“牛九条”“咖六条”“药九条”等政策措施支持产业发展。我省设立云南省高原特色农业股权投资基金,围绕“1+10+3”重点产业,对产业链关键环节进行重点投资布局,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撬动作用。
多方发力,云南农业品牌优势彰显。全省累计获准地理标志保护产品72个、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360件、登记农产品地理标志86个。昭通苹果、普洱茶等7个品牌入选国家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871个品牌入选云南省“绿色云品”品牌目录,文山三七、宣威火腿等10个产品入选中欧地理标志协定保护名录。随着“绿色云品·产地云南”认同度美誉度不断提升,饮云茶、赏云花、品云果、喝云咖正列入人们日常消费清单。
下一步,围绕“1+10+3”重点产业,云南将分类施策、分产业布局。如,茶产业将实施国家茶叶产业集群项目,进一步提升茶叶标准化、绿色化、精品化水平,促进茶旅融合发展,做大做强“云茶”品牌;花卉产业将引进产业链“链主”企业,加强种业创新,提高高端设施化水平,推动花旅融合发展,拓展“云花”品牌效应等。
记者 王淑娟 杨抒燕
文化旅游专题推介
叫响“旅居云南”共拓经济蓝海
“现场的二维码里藏着100个文旅重点招商项目和100个旅居招商项目,每一个都是我们与全球伙伴共赢的邀请。”在“2025华商聚云南”活动上,省文化和旅游厅带着满满的诚意,围绕“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旅居云南”,向参会嘉宾进行文化旅游专题推介。
“始于山水、归于烟火”的云南生活,让在场企业家感叹:“真让人向往。”“这里不仅有‘吃花吃虫吃菌,左手咖啡右手茶’的具象化生活,更拥有人们对美景的期盼。”现场嘉宾一致认同云南文旅的资源优势,26个世居民族在此繁衍生息,创造了“歌舞不断、节日不歇”的文化盛宴,形成了独树一帜的云南生活美学。
“在鸟语花香中睡到自然醒,读一本闲书,放空自己,体验云南慢生活。”这些云南的日常场景,正是云南健康幸福的人生密码。18℃的年平均气温,空气清新、舒适宜人,是云南生活的底色;1200多处温泉、上百种道地药材、数千种民族医药资源以及每年2000多场体育赛事活动,共同构建起云南“健康生活”的新生态。近年来,云南大力发展旅居产业,已推出100个宝藏小城和烟火乡村作为旅居目的地。
“六七名年轻人到曾经名不见经传的普洱市墨江哈尼族自治县曼海村旅游,因为喜欢,所以租下10套村民的闲置房经营乡村旅居,不到一年时间就实现利润60余万元。现在,他们计划再投资40个旅居村,每年利润将达2400万元。”这样的例子很多,也正说明云南是真的以产业为根基,是厚植禀赋的投资沃土。
云南拥有777个中国传统村落,居全国第一位;有6项世界遗产,居全国第二位;有8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居全国第三位;还有671家A级旅游景区。中老铁路如一条银龙穿云而过,昆明至万象朝发夕至,“240小时过境免签”为国际游客打造“无缝通关”体验,为云南文旅发展按下“快捷键”。
一组数据更有说服力,2024年,云南旅居人数达389.8万,旅居消费规模达426亿元;今年1月至8月,云南旅居人数达380.1万,同比增长50.6%。省文化和旅游厅介绍,据有关机构预测,两年后云南旅居人数将达800万,旅居消费规模达2400亿元,这里将是一片巨大的文旅经济蓝海。
云南文旅的发展蓝图目标明确又充满诗意:瞄准文化和旅游强省建设目标,全力加快“旅居云南”建设步伐,为旅居者打造私人定制的“生活盲盒”和独一无二的“云南剧本”,不断推出更多世界级、中国范、云南味的旅游新产品。
省文化和旅游厅向与会企业家发出邀请,欢迎到“美”的地方投资“美”的项目,把梦想写在云南,把创意种在云南,把项目落在云南。
记者 王云
中医药产业专题推介
依托富集资源共谋合作发展
云南中药材种植面积、产量、农业产值等主要经济指标连续7年位居全国第一;全国中药行业A股上市公司中云南有5家,数量位居全国第三;白药胶囊、气雾剂、创可贴等产品在细分领域市场排名第一。“2025华商聚云南”活动上,我省在中医药产业领域取得的成绩引发参会嘉宾热议。
省卫生健康委向参会企业家推介,云南中药材资源富集,三七、天麻、重楼、石斛等道地药材享誉全球。各民族在长期实践中形成了独特的医药体系,傣医药、藏医药、彝医药等都是中医药宝库中的瑰宝。云南作为“一带一路”重要节点,正依托“健康中国”战略和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通过中老铁路、中缅经济走廊等通道,推动中医药走出去。为培育壮大中医药产业,我省研究出台了若干政策措施为其保驾护航。目前,全省中医药产业在产业基础、市场主体、创新平台、产品品种等方面表现突出,中医医疗体系全、服务能力强。
省卫生健康委相关负责人从种植与加工、科研与转化、康养与文旅、贸易与流通以及学术交流等方面介绍了我省中医药产业目前的情况,并提出具体的合作需求,向企业家们发出共谋发展的邀请。
目前,我省正在推进中药材良种繁推体系建设工程、高品质中药材供应基地建设工程和中药材精深加工园区建设工程,加强种质资源圃建设和良种选育推广,推行中药材绿色生态种植,建设中药材精深加工示范园区,培育壮大中药材龙头生产企业,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积极推进中药材科技创新工程,加大核心技术科研攻关和产品创新研发力度,以打造“云岭名方”为重要抓手,支持院内制剂开发使用和转化、中成药二次开发和提质,研发一批新型饮片、保健食品、中药兽药等创新产品。同时,我省还推动中药材交易市场建设工程和中药材国际化发展示范区建设工程,推动实现产地市场、销地市场、生产企业协同发展。
在康养与文旅领域,我省围绕打造“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整合中医药医疗康养、药膳美食和休闲度假、观光游览,打造一批中医药康养旅居小镇;坚持以中医药健康需求为导向,立足民众生命健康,针对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诊治,加强学术交流,推广特色诊疗技术,提升服务能力,更高质量满足人民群众中医药健康需求。
省卫生健康委向企业家发出邀请:“以中医药为纽带,加强传统医药互学互鉴,推动传统医药深度融入全球卫生体系,促进传统医药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古老的中医药智慧惠及更多人民群众,共同为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贡献积极力量。”
记者 王云
云南日报-云新闻编辑:戴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