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政能量·典型引路②丨家门口安居乐业的秘诀
在11日召开的省委城市工作会议上,云南省委书记王宁提到发展地方优势产业时列举了两个案例:普洱市思茅区城镇化率达80%、怒江州兰坪县的“妈妈工厂”。他表示:“这两个例子告诉我们,有家门口的产业,才有家门口的就业,进城农民才住得下、留得住、能发展。”
一起了解——
案例
普洱市思茅区:
80%的城镇化率的秘诀
截至目前,普洱市思茅区城镇化率达80%,他们怎么做到的?
为提升就近就地就业,近年来思茅区打造省级创业村落2个、省级创业社区1个、市级创业街区1个,全区各创业载体已有160余家创业业态,直接带动就业500余人,间接带动就业1000余人。
并在全面摸排全区闲置资产状况后,建立“一企一档”诊断机制,对闲置企业成立前置专班,破解产权债务纠纷、环境约束等难题。实行全周期闭环服务,建立“司法+容缺”双向赋能机制,快速破解历史遗留问题,实现资产处置周期压缩50%以上。
闲置资产焕发新生。图源思茅区融媒体中心
这一举措,让曾经的闲置老厂房,现在成了思茅区木乃河工业园区内最先进、产能最大的咖啡智能化生产线,2024年8月入驻以来,累计投资4880万元,预计年产值可达5200万元;几年前停滞着的厂区,现在以年产量2.5万余吨、年产值5575万元,将一卷卷高强瓦楞纸销往昆明、玉溪等地……
此外,思茅区在茶叶、咖啡等特色产业“结合”发展上做文章,引领“茶+咖”双擎驱动的庄园经济新变革。作为全国最大县(区)级咖啡产区,思茅区23.15万亩咖啡园中5.1万亩已获绿色有机认证,2024年产季交出亮眼答卷:2.45万吨生豆产量撬动41.53亿元产业链价值,带动1.2万咖农持续增收。同时以咖啡为媒,不断拓展“咖啡+”的边界,思茅中心城区150余家咖啡馆形成“左手咖啡右手茶”的消费文化,围绕“咖啡庄园经济圈”“茶庄园经济圈”打造实现“茶咖+旅游+休闲+N”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相融合发展新模式。仅12个咖啡庄园就提供就业岗位200余个,11个茶庄园提供就业岗位近400个。2024年上半年,咖啡庄园接待游客突破10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2000余万元;茶庄园接待游客突破3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8000余万元。
“左手咖啡右手茶”的消费文化吸引了不少游客。图源思茅区融媒体中心
怒江州兰坪县:织就家门口的幸福网
在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翠屏街道永昌服饰“妈妈工厂”,没有冰冷的流水线,只有缝纫机与欢笑声的和谐共鸣;没有刻板的考勤制度,唯有“孩子优先”的温情约定。这里实行“妈妈岗政策”,劳作创收与照顾老人小孩兼顾,妈妈们“守着娃、赚着钱、养着家”。
“妈妈工厂”。图源兰坪融媒
这家开在社区里的服装厂,用“弹性工作+按件计酬”的创新模式,为妈妈们编织出工作与家庭平衡的幸福网,打造五分钟半径的母爱循环。开创的“就业+教育+托育”模式,不仅让厂里183名女工实现家门口就业,更破解120个家庭面临的“四点半难题”,只见放学后的孩子们欢快地涌进儿童活动室,而在隔壁的“第二课堂”里,妈妈们正在学习新的职业技能,这一举措让妈妈们的工作与孩子的成长同频共振。
据了解,永昌服饰就业帮扶车间自成立以来,已累计吸纳1248人就业,2025年1月至7月累计发放工资525万元,切实帮助更多人实现了“家门口就业”的梦想。其产品更远销墨西哥、加拿大、法国等国家,2024年出口量达36万件。让正常劳动力和特殊群体在家门口实现就业的同时,实现了企业增效与群众增收“双赢”。
在兰坪,类似的案例不止于此。兰坪聚能电子器件有限公司车间内,40余名员工正组装、检测出口东南亚和非洲的小音响订单,曾在外务工的居民回到这里工作,还能兼顾家事和照顾孩子;曾经外出打工的夫妻现在在家门口的璟千餐具清洁厂工作,这个工厂已带动15人家门口就业,今年1至4月发放工资15.8万元,为搬迁群众开辟了新的就业路径。
小微劳动密集型企业,让群众实现“挣钱顾家两不误”。图源怒江大峡谷网
省委书记点评
●我省一些县,不一定适合发展高端制造业,但都有自己的资源优势,都有条件把农产品精深加工、旅游旅居、康养、生物医药等产业做起来。
●这两个例子告诉我们,有家门口的产业,才有家门口的就业,进城农民才住得下、留得住、能发展。
●需要强调的是,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一定要尊重农民意愿,维护好他们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让他们可进可退。农民进城了,可以通过把土地流转出去、把闲置房屋租给专业机构做民宿等方式,多一份财产性收入。
经验启示
盘活闲置资源 激活创业增岗
普洱市思茅区站稳“家在哪里,就业就在哪里”立足点,让乡村、社区成为群众就近就地增收的大舞台。通过有效盘活各类闲置资源,挖掘产业、环境、文化等特色转化为创业优势,因地制宜探索多元化创业模式,同时充分发挥创业担保贷款效能,支持重点群体创业,让创业成为带动就近就地就业的源头活水。
紧扣产业链精准招商 赋能就业发展
紧扣当地产业链精准招商,实现“能招商、招好商”。如围绕思茅区普洱茶、咖啡等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绿色食品加工、康养旅居等产业,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吸引很多人进城。
“招小商”铺就就业幸福路
兰坪县扎实推进“招小商”的方式,通过盘活资产、优化营商环境、“保姆式”服务等举措,精准引进培育小微劳动密集型企业,切实让社区群众实现“挣钱顾家两不误”,已成功吸引多家劳动密集型企业入驻,带动社区群众实现稳定就业,切实增强了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云南日报-云新闻出品
编辑:陈洁
一审:蔡飞
二审:张海燕
三审:谢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