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咬了又红又痒!“今年昆明花蚊子格外多?”专家解读
近期,有不少市民拨打新闻热线反映称,在一些较为潮湿或树木较多的区域发现有花蚊子频繁出没,被其叮咬后皮肤很容易红肿、瘙痒。普通市民应该如何防护,被叮咬后又该如何处理呢?
“隔着裤子它都咬” 市民向先生提供图片
市民罗先生家住盘龙江瀑布公园附近,最近他在小区散步时就时常被蚊子叮咬。
罗先生(化名):“小区花蚊子太多了,我们旁边就是盘龙江,那些蚊子不怕人,人走在路上它都会来叮咬,甩着手都会来叮咬。”
市民向先生也分享了类似的经历,他甚至在隔着衣物的情况下,都被这种花蚊子叮咬过。
向先生(化名):“我昨天去幼儿园接娃,去早了就在树荫下站了一会儿,然后花蚊子就飞过来了,飞在腿上,隔着裤子它都叮咬。咬了之后就是痒,然后一抓一挠,又红又痒。”
市民:“天黑了我一般都不去外面,我觉得蚊子太多了,我都不出去。”
市民:“我们是叫它长脚蚊子,被咬了就挠,又红又痒。”
那么,这种所谓的花蚊子究竟是“何方神圣”?为何近期如此活跃呢?资深昆虫研究者,云南省昆虫学会原副理事长陈宗麒分析,此类蚊虫可能是通过外地引进的绿化植被携带进入而来,并非本地物种,加之今年昆明雨水较多,高湿的环境加上温和的气候才导致其大量发展。
图片来源:百度百科
云南省昆虫学会原副理事长陈宗麒说:“傍晚是蚊子活动的频繁期,太阳快要下山的时候,五六点会出现这种情况。昆明的气候,我估计是谁在外地引进绿化植被带进来的,昆明最近的气候温度相对比较高,湿度比较大,有利于它繁衍。一旦发现在什么地方比较多,一定要注意防控,它常住西双版纳这些地方。”
陈宗麒也提醒大家不必惊慌,根据发展规律,后期该物种种群会趋于相对平稳发展。不过他也特别强调,如果发现叮咬后出现脸部、胸部红肿,并伴有头痛、眼眶疼或关节痛等症状,应高度警惕是否为伊蚊叮咬所致,并需要立即就医。
陈宗麒说:“蚊子是最近才发现的,不是本地的蚊子,如果是伊蚊就要警惕和小心。如果发现红肿、疼痛,特别是脸部红肿,胸部红肿、头疼、眼眶疼、关节疼,如果出现这些情况就要警惕,而不是一般的警惕,要十分警惕,一旦有这方面情况,一定要去医院,是不能拖的。”
针对防控,陈宗麒提出了三点常用措施。
陈宗麒说:“灭蚊的措施有很多,有三种比较常用。第一就是要在类似于水塘的地方,在这样的环境中灭蚊,有积水的地方是容易滋生蚊子繁衍的环境,采用国家批准的驱蚊剂。另外就是擦一些药膏,如果去有蚊子的地方要擦药。”
花蚊子虽体型微小
却以狡猾著称
其最显著的特征是通体黑色
背部带有醒目的白色纵纹
故得名“花蚊子”
这种蚊子的危害性正源于其隐蔽性——它们叮咬时几乎无声无息,这使其在病毒传播方面更具威胁。
图片来源:百度百科
作为我国登革热的主要传播媒介之一,花蚊子还能携带黄热病、西方马型脑炎、委内瑞拉马脑炎等多种病原体,对公共卫生构成严重威胁。
花蚊子大揭秘:习性大起底
“外貌协会”:身上有醒目的银白色斑纹,腿上还有白环,堪称蚊子界的“时尚达人”。
“日班劳模”:和晚上嗡嗡扰人的家蚊不同,花蚊子是白天活动的高手!特别是清晨和傍晚,是它们叮咬的“黄金时段”。晨练、遛娃、傍晚纳凉?小心它们“上班打卡”!
“宅家爱好者”:最喜欢在人居环境中活动。小区绿化带、阳台、房前屋后、积水容器旁,都是它们的“大本营”。
“育儿有方”:它们的幼虫(孑孓)离不开水!但要求不高,一点点干净的小积水就足够繁衍后代。
最爱“小户型”:废弃的瓶瓶罐罐、轮胎、一次性餐盒、塑料袋、甚至树洞、竹筒、植物叶腋积水。
“大户人家”也喜欢:水缸、储水池、花盆托盘、闲置水桶、堵塞的雨水沟、屋顶排水槽、建筑工地的积水坑……但凡能存点水的,都可能成为它们的“托儿所”。
一只雌蚊在这些地方一生可产卵3-5次,每次200-300粒,而这些新生的蚊子,就在附近活动,瞅住机会咬人。
惹毛花蚊子的后果很严重!
花蚊子叮咬人时,如果它自身携带了病毒(基孔肯雅病毒或登革热病毒),就可能通过叮咬将病毒传播给人类:
基孔肯雅热:
得名于非洲坦桑尼亚当地语言,意为“变得扭曲”,形容患者因剧烈关节疼痛而被迫蜷缩身体的姿态。患者会经历:
◇ 突发高热(39℃以上)
◇ 手腕、脚踝等小关节剧烈疼痛,甚至导致行动困难
◇ 躯干和四肢出现红色斑疹或丘疹
◇ 约30%-40%的患者关节疼痛持续数月甚至数年
登革热:
得同样凶险:
◇ 高热伴随剧烈头痛、眼眶痛
◇ 全身肌肉和骨关节酸痛
◇ 可能出现牙龈出血、衄等出血倾向
◇ 严重时可导致休克
重要提示:目前这两种疾病都没有特效抗病毒药物,治疗以支持和对症为主。预防蚊虫叮咬是关键中的关键!
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感染二科副主任医师何花:“(登革热通过蚊虫叮咬传播)一定要有几要素,比如有这种病人,有这种花蚊子,花蚊子叮咬了病人才会成为传播链。比如说有这个病人没有花蚊子、光有花蚊子没有病人都不是完整传播链,不会导致传播。”
医护人员表示,即便在昆明本地难以形成登革热完整的传播链,但被花蚊子叮咬后仍可能引发一系列不适症状。
副主任医师何花说:“会出现红肿、热痛、肿胀这类类似过敏性症状的表现。
医生提醒,若出现此类明显症状,应立即就医。而对于蚊虫叮咬,户外活动时的预防措施尤为关键。
副主任医师何花说:“自己要注意防蚊,穿长袖衣裤,不要让四肢裸露在外面,增加蚊虫叮咬的机会。”
另外,还要特别强调的是,居家防蚊应重点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是及时清除积水,二是保持环境清洁,通过打造蚊子飞不进、住不下、生不了的防护体系,从源头上减少蚊虫滋生的概率,从根本上控制蚊虫的数量。
防蚊灭蚊大作战:让花蚊子“没脾气”!
既然花蚊子这么“有脾气”,我们更要主动出击,让它“无处容身、无血可吸”!
1. 清积水!断子绝孙!(最根本!)
每周检查,及时清理:
翻盆倒罐!清除房前屋后、阳台、天台所有闲置容器里的积水(瓶罐、轮胎、泡沫箱、托盘等)。
疏通沟渠:确保房檐排水槽、下水道、雨水井通畅无积水。
管好储水:水缸、储水池、水生植物容器务必加盖或每周彻底换水刷洗一次(别只加水!)。
填平坑洼:填平废弃的洼地、坑洞。
处理垃圾:妥善处理垃圾,尤其是废弃的瓶罐、塑料袋等。
2.防叮咬!物理屏障是王道!
安装纱门纱窗:家里装上合格的纱门、纱窗,并随手关好,把花蚊子挡在门外。
挂蚊帐:睡觉时使用蚊帐(尤其是婴儿床和儿童床),安全又有效。
穿对衣服:白天外出,尤其是去公园、绿化多的地方,尽量穿浅色、宽松、长袖衣裤,减少暴露皮肤。
使用驱蚊剂:在暴露的皮肤上涂抹经认证有效的驱蚊产品(如含避蚊胺DEET、派卡瑞丁、驱蚊酯等的产品),并按照说明书使用,特别是清晨和傍晚。孕妇和儿童使用前请仔细阅读说明或咨询医生。
3. 必要时,科学灭蚊!
家庭使用: 可使用电蚊拍、合格的杀虫气雾剂(注意安全,避免吸入)灭杀成蚊。蚊香、电蚊香液等也有一定效果,注意通风。
社区行动:支持并配合社区、物业组织的专业灭蚊活动(如公共区域喷洒、投放灭蚊幼缓释剂等)。
花蚊子虽小,危害巨大!防蚊灭蚊,特别是清除积水,是预防基孔肯雅热和登革热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
赶紧行动起来:
现在!就去检查你家的阳台、院子!
立刻!倒掉花盆托盘里的积水!
马上!清理掉那些没用的瓶瓶罐罐!
人人动手清积水,健康家园共守护!
特别提醒
若是出现发热、关节痛、皮疹等症状,立即就医并告知医生可能的蚊虫接触史和旅行史,这是早发现、早诊断的关键一步。
来源:都市时报客户端
云南日报-云新闻编辑:王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