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要闻云南 云新闻 观点 云关注 州市 文体 辐射中心 云视觉 信息公开
首页 > 云新闻 > 正文
有一种蓝,叫“昆明蓝”!
      发布时间:2025-10-15 20:34:22   来源:云南日报-云新闻
分享到:

原标题:有一种蓝,叫“昆明蓝”!

近年来,昆明市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秉持生态为民、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的理念,以提升环境空气质量为重点,以污染防治考核体系为抓手,突出精准、科学、依法治污,强化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和区域污染源差异化管控,驰而不息打好蓝天保卫战,环境空气质量持续保持优良,“昆明蓝”已成为“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的鲜活注脚。2024年,昆明市主城区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9.7%,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中排第1位。2025年5月,昆明市在大气污染防控方面的相关工作被生态环境部列入生态环境领域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典型经验做法进行推广。

2024年,昆明市主城区环境空气质量有223天达到优级,较2023年增加34天,空气常新、蓝天常在成为春城常态。图为滇池草海湿地的“天空之镜”,蓝天白云倒映在湖面上,令人如痴如醉。李维梅/摄

协同联动,构建大气污染防控体系。成立昆明市大气污染防治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和指挥调度全市大气污染防控工作。先后出台《昆明市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为全力打好蓝天保卫战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牵头建立滇中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体系,形成“市—区—街道—社区”四级联动格局,搭建起“以时保天、以天保月、以月保年”工作机制,有力推动区域联防联控和污染源差异化管控。建立覆盖全市的大气污染监测网络,通过卫星遥感、走航监测数据,对污染物区域传输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实现大气污染物的实时监控。建立污染天气预判预警机制,及时发布预警信息,积极应对污染天气,并根据气象条件和污染源特点,提前制定季节性攻坚方案。

安宁产业园区。图源:云南网

精准施策,驱动城市发展减碳增绿。围绕节能减排和“双碳”目标,细化完善工业、能源等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搭建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做大做强绿色能源,加速构建低碳、高效的能源体系,为绿色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全市绿色能源装机占比达89%,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40%以上,能源结构逐步优化。积极推进重点用能行业企业能耗对标、达标、创标行动,建成18座绿色工厂、3户绿色供应链企业、2个绿色园区,为全市绿色发展筑牢根基。坚持降碳减污协同推进,有序退出低效产能,20余家污染低效企业迁出城市建成区。对钢铁、水泥、发电等重点行业实施更严格排放标准,推进超低排放改造,武钢集团昆明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成为全省首家完成超低排放改造的钢铁企业。对重点企业适时实施限产、错峰生产等应急减排措施,减轻污染影响,助力中石油云南石化有限公司成为全省首家环保A级绩效企业。深入打好臭氧污染防治攻坚战,以降低细颗粒物(PM2.5)浓度为重点,大力推动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减排,深化工业废气、工地扬尘、机动车尾气、餐饮油烟等重点领域污染治理,实现多污染物协同共治,累计完成氮氧化物减排9105吨、挥发性有机物减排3796吨,提前超额达成“十四五”减排目标,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腾出了空间。

官渡森林公园。昆明市生态环境局供图

科技赋能,推进大气环境治理现代化。持续优化生态环境监测站网体系,初步建成了天地空一体的智慧环境监测网络,实现对全市生态环境质量、重点污染源和生态环境状况的全方位监测。利用卫星遥感和无人机遥感监测等最新科技手段,对重点环境敏感区域进行全覆盖监控,有效解决大尺度、大范围监测的问题。引入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搭建“小彩云”智慧环保平台,对区域污染进行综合分析,实现实时监控调度,为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提供数智支持。比如,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扬尘、油烟污染等民生关切,平台按月深度分析12345热线油烟投诉数据,将问题精准归类为居民楼下、占道经营、设施缺失、超标排放等类型,运行以来已累计生成24份专项分析月报,为推动大气环境治理精准施策、靶向治理提供了技术支撑。实时发布餐饮油烟选址负面清单,在线上设置油烟污染防治告知书弹窗,实现线上、线下申报告知全覆盖。

大观楼。昆明市生态环境局供图

今年以来,昆明市进一步强化对机动车排放检验机构的全过程精准监管,在全省率先试点机动车检验机构“赋码”分类管理,实现了由撒网式执法到靶向执法的转变,形成对机动车检验机构无事不扰、利剑高悬的监管模式。截至目前,全市机动车初检合格率稳定在90%左右,约2.5万辆排放超标车辆得到有效维修治理,“绣花般”的精细管理有力促进“昆明蓝”常年“在线”,成为春城的幸福底色。

来源:“云岭之窗”微信公众号

云南日报-云新闻编辑:陈洁

责任编辑:云新闻
云南日报网 滇ICP备11000491号-1 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4-20030004 ® yndail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1999.11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云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1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可信网站身份验证 网监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