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要闻云南 云新闻 观点 云关注 州市 文体 辐射中心 云视觉 信息公开
首页 > 云新闻 > 正文
大通道奔向“新蓝海”
      发布时间:2025-10-15 22:58:06   来源:云南日报-云新闻
分享到:

原标题:大通道奔向“新蓝海”

清晨,第一缕阳光洒在中(国)老(挝)边境的友谊隧道上,一列满载泰国榴莲、山竹等热带水果的中老铁路“澜湄快线”冷链班列,缓缓穿过隧道,驶入磨憨站前置拦截区。查验作业完毕后,货物列车被推送至到发场进行编组。待铁路车辆部门对货物车辆进行全面技术状态检查完毕后,这批承载着热带风情的货物列车,便一路驶向昆明,随后再进入全国各地市场。

中老铁路开通运营以来,实现了“从通到畅、从畅到快、从快到旺”的华丽转身。货运辐射19个国家和地区,货运量超6760万吨。出口货物连续3年同比增长达到40%—60%,极大促进了中国与东南亚之间的贸易往来。云南水果、蔬菜等源源不断运往东南亚,南亚东南亚的榴莲、山竹等也能快捷抵达云南昆明,中欧班列与东盟市场无缝衔接,中老铁路“黄金线路”效应持续放大,“通道经济”提速,“通道红利”持续释放。

物流通道变经济枢纽

“水果之王”榴莲,曾因价格高昂让不少消费者望而却步。然而,随着中老铁路热带水果运输的强势增长,许多消费者惊喜地发现,榴莲价格大幅跳水,降幅接近一半,不少人直呼实现了“榴莲自由”。

“坐上澜湄快线,泰国榴莲3天到昆明,老挝香蕉7天到北京。”正值水果上市旺季,塔那愣国际物流云南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张德欢连续几个月忙到深夜。他运营着中老铁路上的百余个冷链货柜,依旧直呼“不够用,一柜难求。”

今年4月以来,每天清晨,载着泰国榴莲的中老铁路“澜湄快线”班列都会稳稳驶入中铁联集昆明中心站。集装箱卸载后,一部分榴莲重新编组,通过铁路网发往全国各地;另一部分运往附近的物流基地进行验货、倒柜,随后经公路运输送往销售地。张德欢所在的企业,在榴莲进口货运量高峰期,每天可达100至120个集装箱,主要发往成都、广州、郑州等地。“价格最高的时候,A果榴莲价格能达到1500到1600元一箱,现在只需700到800元,相当于用一半的价格就能品尝到高品质的A果榴莲。”张德欢说。

据了解,今年以来截至9月下旬,通过中老铁路运输入境的鲜榴莲超15.7万吨,同比增长80%以上。

近日,第5列“郑和号”从云南腾俊国际陆港驶出,满载着400吨彩钢卷、云南高原特色蔬菜和水果运往老挝万象、新加坡港。该国际班列以海公铁多式联运为核心,开辟了从云南直通印度洋的海公铁多式联运全新航线,重点服务于果蔬、化肥、冰鲜等产品,并将辐射范围拓展至印度洋、太平洋沿岸国家和地区。

机电换铁矿、蔬菜换榴莲。在中老铁路上这样的买卖几乎每天都在进行。通过中老铁路,云南的鲜花、水果、蔬菜等源源不断运往东南亚最大的果蔬交易中心——泰国的达拉泰市场。南亚东南亚的榴莲、山竹、芒果等也能快捷抵达云南,昆明成为中国重要的热带水果集散地,中欧班列与东盟市场也在此无缝衔接,中老铁路迅速从物流通道转变为经济枢纽。

目前,中老铁路跨境运输商品种类从开通之初的10多种扩展至3300多种,形成“中国制造南下、东南亚特产北上”的双向流通格局。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新引擎”。

我省持续打造“澜湄快线”“沪滇·澜湄线”“澜湄蓉欧快线”“澜湄·云南号”“郑和号”等货运品牌,大力培育“中老铁路+中欧班列”“澜湄快线+”等系列班列,依托中老铁路和南向国际陆海大通道,让高原物产以更快速度跨越山海,驶向国际市场,助力云南融入全球供应链体系,显著提升了云品的全球竞争力和价值链地位。

贸易繁荣的背后,是不断完善的基础设施和持续提升的通道能力赋能加力。近年来,我省加速推进铁路专用线及场站建设,昆玉铁路扩能改造工程全面开工,安宁桃花村物流园东片区专用通道、玉溪大化产业园区铁路专用线等通道项目加快建设,万象南准米轨换装站建成投用并实现常态化运营。口岸基础设施配套不断改善,昆明王家营海关指定监管场所(一期)、磨憨铁路口岸站提质扩能改造完工投用,磨憨铁路口岸进境水果、冰鲜水产品、粮食3个海关指定监管场地建成投入使用,普洱勐康口岸、磨憨口岸成功获批为药材进口边境口岸。

在昆明市王家营片区,占地242亩的云南鸿运国际物流港紧邻中铁联集昆明中心站,集贸易、仓储、堆场、冷库等功能于一体。“2023年底,中心站在这里建成铁路物流‘站外站’,实现‘铁路场站+综合园区’的功能叠加。”云南鸿运国际物流港董事长李荣平说,“站外站”为客户提供仓储、分拨配送、包装以及集装箱堆存等“一站式”服务,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周转效率。

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中老铁路“黄金线路”效应持续放大,下一步,铁路部门将以现代化物流体系建设为主线,不断优化运输组织、提升服务质量,探索创新多元化的国际货物运输组织模式,为企业打造更具成本优势和时效保障的跨境物流通道,推动区域产业链供应链深度融合。

通道流量变发展增量

路网通、物流畅、贸易旺,产业自然兴。

玉溪市商务局副局长张桂兰认为,快捷的物流运输是发展开放型经济的重要支撑。每年预计有超过5万吨的优质果蔬通过中老铁路走向中南半岛国家。这一快速高效的物流通道,不仅满足了市场对冷藏货物温度和运输时效的要求,进一步巩固和提升了“云菜”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更彰显了中老铁路在促进国际贸易、服务高水平对外开放方面的强大能力。

位于普洱市思茅区南屏镇南岛河村白沙坡小组,海拔在900米至1500米之间,水汽条件适宜,为咖啡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得益于交通条件的改善,当地依托咖啡产业与民族文化资源,创新“村党委+小组合作社+企业+农户+社会组织”模式,围绕咖啡产业从“种子”到“杯子”实施一二三产全链条融合发展。

2024年7月,白沙坡村民小组迎来了沪滇协作星巴克“共享价值·美丽星村”项目的落地,全力打造集咖啡种植加工、旅游体验、产品销售于一体的特色咖啡社区,融入绝版木刻工坊、佤族织锦工坊、烘焙坊、微型农场、马场等多元业态,让游客能够一站式感受咖啡、非遗和民俗文化的魅力。产业发展还催生了咖啡师、烘焙师、民宿管家、非遗传承指导员等新职业,让更多村民实现就近就地就业创业,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放眼沿线,中老铁路已成为激发高质量发展“乘数效应”的先锋。为充分发挥中老铁路的辐射带动作用,2022年4月,我省打破行政壁垒,创新实施昆明全面托管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磨憨镇,集中资源、倾斜政策,构建以昆明为重点、磨憨为前沿、沿线州(市)为支撑的中老铁路经济带发展格局。沿线昆明、玉溪、普洱、西双版纳4个州(市)形成了错位协同、优势互补的产业发展格局,实现从交通到产业、从要素到生态的迭代升级。

昆明市创新实施“四区”联动发展模式,健全“1+2+N”跨区域协作机制,制定重点产业协作园区跨区域协作管理办法,举全市之力打造磨憨—磨丁合作区、沪滇临港昆明科技城,截至今年上半年,共计落地59个项目。2022年昆明托管磨憨以来固定资产投资额超131.6亿元,是托管之前6年的21倍,磨憨成为我国对东盟第一大铁路口岸。目前磨憨已成为昆明对外开放的“前沿窗口”和中老铁路特色产业带的“重要枢纽”。

依托中老铁路,玉溪市发挥物流供应链组织、产业链构建与产业集群化发展的优势,发展复合型城市经济,培育千亿级产业,打造生物医药、新能源电池产业聚集地。丰元、坤天、烨阳等一批新能源电池项目建成投产,截至2024年,全市9个新能源电池产业项目产值达54.49亿元。

立足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和资源优势,普洱市持续推进特色生物、现代林产业等基地建设,实现普洱茶、咖啡等产业的显著增长。建成西南地区最大的林浆纸制造基地,云景飞林年产40万立方米轻质超强刨花板项目竣工投产;咖啡产业园拔地而起,一条从运输到加工、集散咖啡的“产业路”正提速。

西双版纳州推进文旅康养、橡胶、普洱茶等七大重点产业发展,出台重点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和各产业相应的资金扶持措施。以“铁”为翼,西双版纳州铁路沿线重点产业园新增入园企业68户,完成投资24亿元,“七大产业”全产业链综合产值从2400亿元提升至3100亿元。

与此同时,随着跨境产业合作不断升级,跨境旅游热度持续攀升。中老铁路成为推动区域旅游合作的新引擎。“星光·澜湄号”中老跨境旅游列车开行,“遇见琅勃拉邦”“穿越时空之旅”等特色跨境旅游产品受到欢迎,带动沿线旅游蓬勃发展。跨境农业种植合作规模不断扩大,电力能源合作推进顺畅,中老500千伏联网工程、中广核能源国际老挝清洁能源基地开工建设,中老双向电力互济规模3年累计超3亿千瓦时。

便捷高效的运输催生深层次的产业变革,吸引更多大企业、好项目落地生根、发展壮大。自昆明托管磨憨以来,中国老挝磨憨—磨丁经济合作区投资累计完成超125亿元,磨憨辖区常住人口从2万人增加到近5万人。磨憨成为备受瞩目的投资热土、兴业沃土。中老铁路沿线初步形成新能源电池、生物医药、新材料、先进制造等4条重点产业链。中老铁路的开通对老挝乃至东盟国家的运输成本和物流效率产生了显著影响。昆明经老挝至泰国的货运成本降低30%至50%,老挝境内运输成本降低了20%至40%,物流效率大幅提升,有力促进了区域内的经济发展。

记者手记
记者手记

黄金通道“乘数效应”加速显现

交通是经济发展的血脉,物流是实体经济的经络。路通了,走出去的机会就更多,请进来的舞台会更大;发展的路子更宽,跃升的速度也会更快。

中老铁路自开通运营以来,截至2025年9月20日,全线累计开行旅客列车83000列,发送旅客5900万人次(中国境内4860万人次、老挝境内1040万人次),其中跨境旅客58万人次,覆盖全球115个国家和地区;开行货物列车6万列,运输货物6760万吨(中国境内4920万吨、老挝境内1840万吨),其中开行跨境货物列车17800列。

世界银行报告显示,中老铁路开通近四年来,铁路逐步替代公路成为沿线主导运输方式,有53.1%的货流由公路转向铁路。万象至昆明之间的陆路运输价格下降40%至50%,昆明经老挝至泰国的货运成本降低了30%至50%。同时,老挝国内物流成本也降低了20%至40%。

中老铁路与西部陆海新通道、中欧班列互联互通、高效衔接,目前,跨境货物运输已覆盖国内31个省(区、市)和老挝、泰国、越南、新加坡等19个国家和地区。便捷的大通道优势,让云南高原特色农产品出海搭上了“新快车”,越来越多的云南高原特色农产品加速“出海”,由云岭风土馈赠的“绿色云品”成为了云南向世界递出的又一张“名片”。

我省持续打造“澜湄快线”“沪滇·澜湄线”“澜湄蓉欧快线”“澜湄·云南号”“郑和号”等货运品牌,大力培育“中老铁路+中欧班列”“澜湄快线+”等系列班列,助力云南融入全球供应链体系,显著提升了云品的全球竞争力和价值链地位。

跨越山海,连通世界。中老铁路黄金大通道,让云南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朋友圈”越来越广,合作共赢之路也越走越宽。当交通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当流量红利沉淀为产业实力,黄金通道所产生的“乘数效应”在云岭大地全面释放。

云南日报-云新闻记者:胡晓蓉

编辑:丁星亦

审核:普娅鑫

责任编辑:云新闻
云南日报网 滇ICP备11000491号-1 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4-20030004 ® yndail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1999.11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云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1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可信网站身份验证 网监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