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要闻云南 云新闻 观点 云关注 州市 文体 辐射中心 云视觉 信息公开
首页 > 云新闻 > 正文
河口:扛牢固边兴边富民使命
      发布时间:2025-10-20 19:42:03   来源:云南日报-云新闻
分享到:

原标题:河口:扛牢固边兴边富民使命

◇截至今年7月,河口县已开展咖啡、木薯、榴莲等多个品类边民互市进口商品的落地加工,商品种类从2024年的5种增至6种,开展边民互市落地加工企业备案7户,规模效应持续扩大

在海拔76.4米的中国西南海拔最低点,有一座边陲小城,常居人口不足10万,年出入境人员却超500万人次。它就是地处红河与南溪河交汇口、与越南老街省隔河相望的云南省红河州河口瑶族自治县。

作为主体功能区的边境地区,河口县始终肩负着强化国土安全和对外开放的使命担当。

“开通!”1993年5月18日,作为滇越铁路路段同步开展建设的中越铁路大桥历经三次被毁与修复,终于修复通车,河口口岸随即恢复通关。

如今,满载货物的列车仍每日通过中越铁路大桥往返于两国之间。从铁路到公路,从笛声到车轮,河口的发展,始终与一座座桥梁的命运紧密相连。截至今年7月,河口县已开展咖啡、木薯、榴莲等多个品类边民互市进口商品的落地加工,商品种类从2024年的5种增至6种,开展边民互市落地加工企业备案7户,规模效应持续扩大。

昆明海关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8个月,河口海关监管进出口货物126.3亿元,其中出口货物88.5亿元,同比增长24.5%;出口货值中,农产品货值55.7亿元,同比增长10.7%。

在八条半村民小组,以“百年滇越铁路”文化为主线的乡村旅游综合体——“八条半·忆光年”景区于2023年3月正式开业。该项目融合农业、休闲旅游与文化康养,充分利用滇越铁路、千亩橡胶林和南溪河漂流等资源,推出无边泳池等体验项目,吸引大量中越游客旅居观光。

这座边境村庄渐渐成了“网红打卡地”,许多村民在家门口做起生意。村民杨贵武说:“以前我们靠橡胶、果蔬种植和外出务工为生,如今村里变成旅游景点,在家门口就能赚钱。”

“我们通过发展特色产业,带动村民人均年收入突破2万元。”城郊村党总支书记林贵东说。

绿色是河口的底色,也蕴含着发展的潜能。近年,从单个村组到县域整体,河口县生态与旅游建设同步推进:城郊村庭院绿化率达100%、森林覆盖率58.88%,2023年全县8个村庄入选云南省第四批省级森林乡村。

依托跨境旅游与交流合作激发活力。据河口出入境边防检查站数据,2025年截至8月23日,河口口岸出入境人员突破400万人次,同比增长16.6%。2024年中越(红河)边境经济贸易旅游交易会、“两国一赛道”国际自行车赛等系列活动,彰显其在构建中越命运共同体中的积极作用。

河口地处中越边境,边境线长达193公里,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前哨。

过去,河口县一度面临矛盾纠纷类型多、边境治理难度大等挑战。为高效化解基层矛盾、实现“问题在一线解决”,河口县创新推行“三个三”工作机制——创优网格自查、行业排查、部门联查三种排查方式;实施红、黄、绿三色等级预警;深化村、乡、县三级联动调处。这一机制成功入选全国社会治理创新案例。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河口县不断健全党政军警民“五位一体”强边固防机制,在边境线上,动人的戍边故事不断续写——

无论是“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十佳卫国戍边英模”杨天才三十载踏遍边界的坚守,还是“2022年度全国三八红旗手”“云南好人”周跃艳负伤守一线的执着……他们的选择藏着共同信念:身前是国界,身后是家园,“不忘初心、不负家国”,便是对这片土地最庄严的承诺。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林碧锋 王贤思 曾维)

云南日报-云新闻编辑:窦崇尹

责任编辑:云新闻
云南日报网 滇ICP备11000491号-1 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4-20030004 ® yndail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1999.11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云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1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可信网站身份验证 网监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