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标题:云新发布丨带动实现经济效益40亿元!云南全力打造地理标志“金字招牌”
10月28日上午,云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在云南海埂会堂举行云南省地理标志助力乡村振兴新闻发布会,介绍有关工作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杨照峰 摄

发布会完整实录
可扫描上方海报二维码查看
接下来
一起来看发布会上的
主要内容
↓↓↓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要做好“土特产”文章
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地理标志工作
省市场监管局会同各地、各有关部门
着力加强地理标志的
培育、运用和保护工作
为乡村振兴作出了积极贡献
重培育,地理标志资源禀赋优势发挥更加充分
政策制度持续完善。省市场监管局印发《云南省地理标志运用促进工程项目管理办法》《云南省地理标志促进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管理办法(试行)》等文件,全方位建立和完善地理标志培育、运用、保护工作机制,夯实了地理标志全链条管理基础。
培育力度持续加大。立足云南资源禀赋优势,聚焦茶叶、中药材、咖啡等重点产品,积极指导开展地理标志商标注册和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申报,形成了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市场信誉度高、社会影响力大的本土绿色品牌,全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达到134个,较“十三五”末增长116.1%;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达到363件,排在全国第6位,较“十三五”末增长28.3%;地理标志专用标志经营主体达到945家,较“十三五”末增长175%。
标准体系持续健全。全省制修订地理标志国家标准5项、地方标准49项、团体标准22项,以国家标准为主体、地方标准和团体标准为补充的标准体系基本形成。
严保护,地理标志发展环境更加优化
行政保护不断强化。实施地理标志保护工程,保山小粒咖啡、宣威火腿等11个地理标志产品进入中欧地理标志互认互保协定。宣威火腿、石屏豆腐入选国家地理标志保护工程项目。制定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工作方案,加大对地理标志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查办违法案件21件,2个案例入选国家地理标志保护典型案例候选名单。
示范效应不断显现。充分发挥示范区引领作用,“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保山小粒咖啡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入选全国12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示范区典型案例。牟定腐乳国家地理标志保护示范区通过验收,2024年综合产值达6.5亿元,较创建示范区前增长32.7%,形成“小而美、特而优”的发展模式。筹建凤庆滇红茶、宣威火腿、红河石屏等3个省级地理标志促进乡村振兴示范区。
专用标志管理不断规范。云南被列为国家第一批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使用核准改革12个试点省份之一,“建立省、州(市)、县(市、区)三级联动、分工负责的审核工作流程”典型经验在全国推广。严格落实地理标志专用标志使用情况年报制度,探索建立地理标志专用标志使用异常名录,持续完善常态化监督检查工作机制。
促运用,地理标志效益更加凸显
经济社会效益显著。“十四五”期间,安排专项经费1676万元,实施地理标志运用促进项目102项,带动实现经济效益40亿元。2024年,宣威火腿综合产值达115亿元,带动21.8万农户户均增收2.8万元;保山小粒咖啡全产业链产值超过90亿元,带动就业7万人;贡山草果全产业链综合产值达23亿元,带动16.5万群众人均增收3438元;楚雄彝绣亮相米兰、巴黎时装周,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融入现代设计”全球示范案例,被誉为“穿在身上的民族史诗”。
品牌价值日益彰显。根据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发布的2024年地理标志产品品牌价值榜,云南87个地理标志产品品牌价值达1591.33亿元,52个产品品牌价值过亿元。滇红茶制作技艺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保山小粒咖啡、龙陵紫皮石斛等8个地理标志产品被列入国家地理标志运用促进重点联系指导名录。普洱咖啡、文山三七、普洱茶和宣威火腿入选国家知识产权局地理标志助力乡村振兴典型案例,在全国推广。
交流合作成果丰硕。自2024年起,连续举办两届云南省面向南亚东南亚地理标志国际交流活动,与老挝工贸部、香港贸易发展局、上海市知识产权局等签署多项合作协议,云南地理标志国际影响力持续提升。发布“七彩巅品”区域商标,整合110个地理标志产品,打造覆盖全省16个州(市)的品牌集群。建成云南省地理标志运营中心,为全省地理标志产品搭建展销平台,促进“政府增税、企业增收、百姓得实惠”。
下一步,省市场监管局将围绕“培育一个地标、形成一个品牌、带动一个产业”要求,加强地理标志培育、运用和保护,推动地理标志与特色产业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历史文化传承、乡村振兴有机融合,全力打造云南地理标志“金字招牌”,为乡村振兴、区域特色产业升级和云南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
发布会上
还有这些精彩问答
一起来看
↓↓↓
近年来,曲靖在宣威火腿地理标志保护和运用方面做了哪些工作?除了宣威火腿,曲靖还有哪些地理标志?在充分挖掘地理标志价值、做大“土特产”、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等方面主要做了哪些工作?
宣威火腿是云南著名特产之一,20年前就被列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注册了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近年来,曲靖以实施宣威火腿国家地理标志保护工程和全省地理标志促进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为牵引,扎实推进宣威火腿产品标准体系、检验检测体系、质量管理体系建设,依托宣威虹桥高端食品产业园18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引入16户火腿加工企业,建设6个火腿庄园,推动生产标准化、产品系列化、品质高端化转型。目前,宣威火腿地理标志品牌价值达102.84亿元,排名全省第二位;火腿年产量达7万吨,综合产值达115亿元,带动了21.8万农户户均增收2.8万元,形成“一腿带百业、一链富万民”的生动实践。
曲靖市委、市政府始终高度重视地理标志产品的保护和开发,经过多年培育,现拥有地理标志产品13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2件,罗平菜油、罗平小黄姜、盐水石榴、富源魔芋等一批特色作物、特色产品、特色技艺得到保护、传承和发展。曲靖依托地理标志发展特色产业,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
一是抓用标授权,提升品牌价值。全市共有127户企业通过授权使用地理标志,其中,盐水石榴用标企业达82户,排全国前50位。8个地理标志产品品牌入选云南省地理标志产品价值过亿品牌,总价值达146.6亿元。宣威火腿、罗平小黄姜被列入中欧地理标志协定保护目录。
二是抓龙头企业,发展特色经济。坚持建基地、扶龙头、强品牌、提质量、促发展,提升特色产业现代化水平。比如,罗平县以油菜、小黄姜等特色种植为基础,培育油脂加工龙头企业8户、蜂产品加工龙头企业3户、姜产业龙头企业10户,打造菜籽油品牌14个、蜂产品品牌20个、小黄姜产品100余种,产值达17.68亿元。
三是抓联农带农,促进群众增收。坚持科技赋能、文农旅融合、联农带农机制创新,不断培育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通过“土地生金+务工增收+产业分红”三维模式,让地理标志产品鼓起群众的钱袋子。比如,罗平县成立96个油菜农业合作社,与5382户脱贫户建立双绑机制,带动脱贫户实现产业户均增收1100余元,带动脱贫户零星就业1.13万人。
接下来,曲靖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持续深化地理标志培育保护,不断提升地理标志产品价值和市场竞争力,为全省地理标志赋能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省农业农村厅如何着力于地理标志,持续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
地理标志是重要的知识产权保护类型,是云南绿色优质农产品在市场竞争中的鲜明标识,是打造区域公共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战略的重要基础。省农业农村厅紧紧围绕加强资源普查、开展品牌推介等五个方面,全面提升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保护发展水平,推动云南农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加强资源普查。将加强全省地理标志农产品培育和保护工作,纳入《云南省农业现代化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围绕粮食、茶叶、花卉、水果、蔬菜、坚果、咖啡、中药材、畜禽等优势特色产业,安排专项资金330万元,对具有独特环境、独特品质、特定生产方式和历史底蕴的农产品资源进行了普查和梳理,建立了优势特色产业的357个产品目录,掌握农产品地理标志资源现状,夯实农产品地理标志工作基础。
二是政策支持推动。推动制定印发《关于推动云茶产业绿色发展的意见》,明确“获得农产品地理标志和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其认定费用由省财政全额承担”,全省有33家茶叶协会共获得660万元经费支持奖励。联合省市场监管局印发了《云南省地理标志农产品培育和保护行动方案》,全力推进全省地理标志农产品登记、品牌培育和保护工作。
三是实施项目带动。积极争取农业农村部农业生产发展资金12381万元,启动实施“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项目,重点选择特色鲜明、产业规模大、具有发展潜力、市场认可度高的“昭通苹果”“普洱咖啡”等28个地理标志农产品,项目实施带动48万农户增收24.7亿元,人均增收0.51万元。其中项目实施脱贫县带动46万农户增收22.5亿元,人均增收0.49万元。
四是强化品牌宣传。牵头组织参加“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地理标志展”“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中国有机食品博览会”等展会。在全国农业展览馆建设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展示体验馆云南专区,全省有10个州(市)的15家企业的18个产品,线下线上同步进行展示营销,讲好地标产品品牌故事,“昭通苹果”“普洱咖啡”“诺邓火腿”“广南八宝米”“丘北辣椒”等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影响力和市场认可度不断提升。
五是开展专题推介。制定印发《云南省“绿色云品”品牌目录管理办法》,将获得农产品地理标志、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作为申请“绿色云品”区域公共品牌必要条件,全省共有呈贡宝珠梨、石林人参果等64个获得区域公共品牌,每年在北京、上海、广州、太原、青岛等10多个大中城市,开展“绿色云品”专题推介展销活动,通过统一形象、统一展示、统一宣传、统一营销,全面宣传云南地理标志农产品发展成果,打造云南地理标志品牌鲜明形象,提升云南地理标志品牌影响力和知名度,推动地理标志农产品产业高质量发展。
下一步,省农业农村厅将坚持打造地理标志在云南绿色优质农产品的鲜明标识,聚焦推动高原特色农业“1+10+3”重点产业高质量发展,持续推进全产业链标准化生产能力水平,创响一批具有历史基础又有市场开拓能力的“土字号”“乡字号”区域公用品牌,为云南农业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地理标志对保山小粒咖啡产业发展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是如何带动当地咖农共同发展的?未来,在品牌建设和市场拓展方面有哪些具体规划?
地理标志为“保山小粒咖啡”赋予了独特的身份和价值。它不仅是品质的保证,更是品牌信誉的象征。通过地理标志的认证,保山中咖食品有限公司的产品在市场上更具辨识度和竞争力,利润空间也得到合理提升。更重要的是,地理标志推动了整个产业链的标准化、规模化发展,带动了当地咖农增收,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
保山中咖食品有限公司品牌建立之初便以“做中国自己的好咖啡”为使命,率先探索“基地+咖农+合作社+精深加工+互联网”的模式,通过互联网带动整个产业链的发展。通过订单农业、技术培训、保底收购等方式,帮助咖农提升种植、处理水平等来提升咖啡豆品质。同时,也在探索“咖啡+旅游”“咖啡+文化”等融合发展路径,延伸产业链,提升产业附加值,让咖农不仅“种得好”,更能“卖得好”,实实在在享受到产业发展的红利。
保山中咖食品有限公司将继续依托“保山小粒咖啡”地理标志品牌,深化“从种子到杯子”的全链条品质管控,推动咖啡产品向标准化、精品化、品牌化方向发展。同时,积极拓展线上线下销售渠道,加强与电商平台合作,并计划通过参与国际展会、举办国际精品咖啡发展大会等方式,提升保山小粒咖啡的国际影响力,让更多人喝到来自云南的优质小粒咖啡。
牟定腐乳有哪些不可复制的独特优势?示范区的核心定位是什么?它的创建是基于怎样的产业基础?
亚热带季风气候为牟定腐乳的发酵提供了适宜环境,当地特有的石羊井泉水富含矿物质,用其制作的豆腐坯白嫩甜润。发酵用的腐乳毛霉天然生长在本地稻草中,从精选本地黄豆,到稻草铺床发酵、酸浆水点卤,再到180天以上自然发酵,六十多道工序缺一不可,坚守“一年只做半年工”的菌群休养铁律,使得牟定腐乳离开当地便难以复制。这种“天时、地利、菌和”的独特禀赋,再加上三百多年传承的古法工艺,共同造就了其“外观鲜红油润、入口细腻柔糯”的特质。
牟定腐乳起源于明清时期,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悠久的历史积淀、传统的工艺配方和独有的发酵菌群,造就了牟定腐乳“外观鲜红油润、入口细腻柔糯、品后齿颊留香”的鲜明特点及较高的氨基酸态氮指标,被誉为“舌尖上的瑰宝”。然而,在过去一段时期,产业发展面临“小、散、弱”的困境,品牌价值被稀释,传统工艺传承面临挑战。在此背景下,创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示范区,不仅是牟定腐乳产业突破瓶颈的内在需求,更是践行国家知识产权强国战略、推动区域特色经济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实践。牟定腐乳示范区的核心定位是打造“地理标志引领、非遗技艺传承、产业融合发展”的特色食品产业标杆,创建范围覆盖全县腐乳原料种植基地、核心生产企业及产业链相关配套载体。
这一创建并非偶然,而是基于三重坚实基础:一是品牌积淀深厚,牟定腐乳2012年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14年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21年列为云南省首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示范区筹建名单,获评“云南省十大名品”,入选“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列入国家首批“千企百城”商品品牌价值提升行动区域品牌,连续5次获评“云南省消费者喜爱商品”;二是产业规模成型,辖区腐乳企业地理标志用标率达100%,实现全覆盖。2024年全县腐乳年产量达1.6万吨,综合产值约6.5亿元,较2021年增长32%,产品占全省市场份额70%;三是带动效应显著,形成“协会+合作社+农户”模式,带动3万农户种植10万亩原料,助农增收600万元,吸纳劳动力1000余人。
牟定腐乳国家地理标志保护示范区的创建,生动诠释了“保护一个产品、带动一个产业、富裕一方百姓、振兴一方文化”的地理标志工作宗旨,为推动乡村振兴和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牟定样板”。
为深入推进云南地理标志工作,省市场监管局连续两年举办面向南亚东南亚地理标志国际交流活动,筹建了云南省地理标志运营中心,并成功注册了“七彩巅品”区域商标。具体开展情况如何?
这三项工作,是省市场监管局(省知识产权局)在新形势下切实加强云南省地理标志工作的重要举措。
第一,关于云南省面向南亚东南亚地理标志国际交流活动。经报请省人民政府批准,省市场监管局(省知识产权局)自2024年起,举办云南省面向南亚东南亚地理标志国际交流活动,迄今已成功举办两届,是全国为数不多的省级地理标志专题国际交流活动。两届交流活动均邀请到省政府、国家知识产权局领导,泰国、老挝、马来西亚等南亚东南亚国家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国际标准化组织代表,香港贸易发展局、知识产权署和全国各省(区、市)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局)领导以及国内外行业协会、企业、新闻媒体代表出席,活动规格高、规模大,影响力覆盖全国和南亚东南亚地区,为树立云南对内对外开放良好形象提供了有力支撑。在省政府和国家知识产权局的指导以及省外办、社会各界的支持下,两届活动均取得了丰硕成果:一是发布了40个地理标志产品品牌价值,二是启动了国家级、省级地理标志促进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三是发布了“七彩巅品”区域商标,四是正式启动云南省地理标志运营中心,五是分别与尼泊尔、泰国、老挝相关部门,上海市知识产权局、中石化云南分公司、云南省康旅集团、腾讯、抖音、京东、美团等签订了有关框架合作协议。这些成果的取得,为扩大云南地理标志国际国内合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关于云南省地理标志运营中心建设。为有效解决云南地理标志产品知名度不高、市场推广不足、缺乏统一销售平台等问题,今年,省市场监管局(省知识产权局)委托中石化云南分公司在“沪滇临港昆明科技城”建设地理标志运营中心。该中心是全国首家“线上+线下”“国内+国际”的综合性、国际化运营平台。线下实体包括展示大厅、金融、物流、直播等功能区域,并与云南康旅集团合作,线上与易捷商城、阿里巴巴、腾讯、抖音、京东、美团6个国内头部电商平台进行对接,形成了“1+6+N模式”,不断拓展云南地理标志产品销售渠道,扩大销售量,提高产品利润。目前,运营中心已吸引超400家企业加入地理标志联盟,引入近200个地理标志产品品类,上架地方特色产品近1000款。
第三,关于“七彩巅品”区域商标。“七彩巅品”区域商标的设计理念和含义包括:“七彩”代表云南,所指的是云南省的产品;“巅”字意“巅峰”,由“山、真、页”组成,其中,“山”也是云南的代表之一,同时,象征着云南地理标志产品品牌像高山一样屹立不倒;“真”代表货真价实;“页”指的是历史有载、文化传承,代表云南地理标志产品是云南璀璨多元的历史民族文化积淀所产生的;“品”字意品牌、品质、品味,指的是云南地理标志产品区别于普通商品的本质特征。截至目前,云南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已达363件,为落实省委“应集中打造一个云南商标”的指示要求,省市场监管局(省知识产权局)委托云南省商标协会申请注册“七彩巅品”全品类区域商标,目前,已获批26个类别,涵盖了农产品、茶叶、咖啡、手工艺品等云南特色产品类别,为强化云南地理标志品牌效应,推动地理标志产品“走出去”奠定了坚实基础。
下一步,省市场监管局(省知识产权局)将接续举办云南省面向南亚东南亚地理标志国际交流活动,持续加强云南省地理标志运营中心的工作指导,用好“七彩巅品”区域商标,全方位、多角度宣传推介云南地理标志产品,力争在2023年云南省地理标志产品全产业链综合产值1576.94亿元的基础上实现翻一番,达到3000亿元,切实助力全省乡村振兴。
来源:云南发布(内容整理自云南省网上新闻发布厅)
云南日报-云新闻编辑:赵婷婷